当前位置:

专题

>

感冒

>

预防热伤风从这几个方面着手

预防热伤风从这几个方面着手

  热伤风应以预防为主,以下几点应注意:

  1. 要注意精神调养。

  伏天烈日当头,人体毛孔开泄,汗液外流,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正气最易耗伤,所以在炎热的夏季,尤其要重视精神调养,做到神清气和,心情舒畅,切忌发怒、烦躁。

  2.要加强身体锻炼,增强全身体质。

  可根据不同的年龄和体质情况,进行各种体育活动,如广播操、太极拳、八段锦、跑步、游泳等,要养成经常性户外活动习惯。

  3.要起居有度。

  夏季人体心火旺,肺气易衰,应晚睡早起,顺应自然,保养阳气。夏天天亮得早,清晨空气新鲜,温度相对较低,做一些户外运动,既可以达到锻炼的目的,又不至因出汗过多而损伤人体阳气。白天,尤其中午要避免过多的室外活动,晚上睡觉时应避免电扇直吹或空调过凉,因为夏季暑热外蒸,汗液大泄,毛孔开放,机体最易受风寒湿邪侵袭,如果不注意,外遇风寒侵袭就会出现暑湿感冒、手足麻木、面瘫等病。午睡是养生健身的重要方法,在伏天尤为重要。夏天午休,既能补充夜间睡眠的不足,又能使工作消耗得以补偿,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建立良好的生活规律,保持充足睡眠和休息时间,注意劳逸结合,工作要避免长期处于过度疲劳状态,要有所节制。

  4.要合理安排饮食。

  不暴饮暴食,不食高脂饮食以及不洁食物,喝冷饮要适度;饮食上宜清淡、少油腻,忌辛辣燥热之物,要以温食为主;早晚喝粥,于养身大有裨益,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又能补养身体。

  5.避免受凉。

  要注意热伤风的“高危”场所。办公室里的空调“呼呼”地吹着冷风,凉快倒是凉快,可时间长了难免被吹得四肢发冷,如果下班被热气一蒸,很容易热伤风。所以在办公室里如果用可调温的空调,使用者较好把室温调至24℃以上,保持室内外温差不超过7℃,免得体温调节中枢负担加重。下班回家建议能先洗个温水澡,同时对肩、膝关节等自我按摩一番,帮助血液通畅。驾车族不要把空调温度调得太低,车厢内外温差在10℃以内为宜。另外较好放一件长袖衣服在车里,给自己留个变通的空间。

  6.如家人有患热伤风者,可用食醋熏法进行空气消毒,做好隔离工作。

  一旦患了“热伤风”,如病症较轻,可用生葱白4根煎汤频服,或服用板兰根冲剂、银翘解毒片等。发热时要休息,多饮开水。

  此外,夏季出汗多、消耗大,要注意补充足够的营养以提高机体的抵抗力。补充蛋白质以鱼、肉、蛋、奶和豆类食品为好;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西红柿、西瓜、杨梅、甜瓜、桃、李等,含有大量维生素C;谷类、豆类、动物肝脏、瘦肉、蛋类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B族,有利于提高机体的抵抗力;还应多吃些清热利湿的食物,如苦瓜、桃子、乌梅、草莓、黄瓜、绿豆等。

感冒在线咨询

更多

哺乳期由于感冒引起乳腺炎怎么办

感冒的话是有可能会引起乳腺炎,乳腺炎一般是因为细菌感染,首先应该去医院做个彩超检查,乳腺炎也会出现流脓症状,需要切开引流,加上口服药物,还要注意个人卫生,合理饮食,少吃油腻食物,治疗乳腺炎,合理使用抗...

1个回答

长时间感冒但不发烧会引起心肌炎吗?

多种病毒可引起心肌炎,其中以引起肠道和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感染最多见。柯萨奇病毒A组、柯萨奇病毒B组、艾可(ECHO)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为常见致心肌炎病毒,其中柯萨奇病毒B组病毒是最主要的病毒。其他如...

1个回答

刚出生的宝宝感冒鼻塞

刚出生的小宝宝感冒鼻塞,可以选择使用感冒颗粒进行治疗,感冒颗粒可以应用于治疗婴幼儿感冒,起到的治疗效果也比较明显,对于鼻塞的问题,也可以用棉签蘸上生理盐水来润滑鼻腔,这样可以有效的缓解鼻塞的症状。小宝...

1个回答

病毒感染感冒和细菌

病毒性感冒和细菌性感冒的区别,主要表现在这几方面,病毒性感冒是病毒感染引起的,化验血常规可以出现白细胞偏低或者正常,主要表现为打喷嚏,流鼻涕,也可以出现发烧的情况,治疗以中药治疗为主,抗生素类的药物是...

1个回答

宝宝感冒可以喝酸奶

酸奶里面含的营养比较多,同时有益生菌,酸奶的摄入,有利于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如果没有胃肠道不适,宝宝在感冒的时候是可以适当喝些酸奶的。感冒的时候人的脾胃是比较虚弱的,不能吃太多刺激性强的食物,如酸的、冷...

1个回答

宝宝感冒眼睛红肿

婴儿感冒眼睛肿,可能是感冒比较严重,咳嗽,咳痰厉害,咳嗽引起呕吐时压力过大,造成眼睛肿胀。如伴有红血丝,可能为病毒性感冒合并结膜炎,应积极治疗感冒,并带宝宝到医院眼科进行检查。若为结膜炎,应在医生指导...

1个回答

1岁宝宝感冒喉咙有痰

宝宝感冒是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疾病症状,一般感冒比较明显的症状就是咳嗽,感染到肺部的话会有痰液。宝宝患感冒后病毒会侵犯到呼吸系统、肺部器官,引起病毒性感染。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止咳化痰的药物,给予及时治...

1个回答

可能关注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