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冠心病

>

小心运动 保护好自己的命

小心运动 保护好自己的命

  运动不当会导致心律失常,而冠心病患者是心律失常的高危人群,运动量过大或是竞技状态比较激烈时,就容易诱发心律失常。如果运动中感觉自身心跳异常加快,停止运动也不恢复,还伴随有心悸、胸闷、头晕等出现,则提示心律失常可能已经发生,此时应尽快到医院就诊。

  运动性猝死是冠心病患者运动不当导致的最严重的危害,虽然发生率比较低,但是据统计,30岁以后的运动性猝死几乎全因冠心病所致。专家指出,发生运动性猝死的冠心病患者往往都没有很好地控制病情,而且平时很少运动刚开始参加运动的患者最为多见。

  冠心病患者平时应选择舒缓的运动项目,比如步行、慢跑、骑自行车、打太极拳、做中华通络操等运动。

  (1)步行,患者可每天散步半小时或是一个小时,但是一定要注意步行时步态要稳定,呼吸自然,防止跌倒。

  (2)慢跑,慢跑前首先要注意做好运动准备,换上合适的运动鞋,跑步时保持轻松的步伐,并注意地面和周围环境,防止跌倒,跑完后要缓步慢行一会儿,或是进行一些肢体活动。

  (3)骑自行车,这一运动方式有助于血液回流到心脏,而且可以强化血管,增强心脏功能,冠心病患者每周可适当进行2~3次。

  (4)打太极拳,这有助于人体心血管的健康。因为打太极拳时,人体各部分肌肉关节的活动,使毛细血管开放,静脉、淋巴的回流加速,减轻了心脏的负担;另一方面,太极拳利用气沉丹田的腹式呼吸,可提高心脏血管的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心脏营养过程,有助于保持心脏、血管的健康,冠心病患者可经常习练。

  (5)做中华通络操,中华通络操借鉴吸收了中国传统养生功法,结合意念、吐纳、导引、行气,具有动作舒展、缓慢、连贯、圆活的特点,持之以恒地练习可有助于疏通络脉,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特别适合冠心病患者习练。

冠心病在线咨询

更多

什么容易引起冠心病

高血压、血脂异常(高总胆固醇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超重/肥胖、高血糖/糖尿病、不良的生活方式(包括吸烟)、不合理的饮食(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热量等)、缺乏体力活动、过度饮酒和精神疾病。社会因素。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是性别、年龄和家族史。此外,还与感染有关,如巨细胞病毒、肺炎衣原体、幽门螺杆菌等。能诱发冠心病。

1个回答

冠心病的治疗措施

冠心病的类型分为很多种,治疗的选择也是不一样的,主要是药物治疗,包括硝酸盐类、抗血栓药物和纤溶性药物,再血管化治疗包括介入治疗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注重生活方式的调节可以有效提高生活质量。在治疗期间,也可以通过食疗的方法来帮助改善,把花生米、桂花放入醋中浸泡24小时,每一天起床后服15粒这样能够帮助减轻冠心病的症状。

1个回答

冠心病治疗的好吗

冠心病是不能最终治愈的,只是血液的再通的缓解和侧室心房的建立,保证心肌供血的治疗办法。有些治愈叫临床治愈,就是症状缓解了叫做治愈,但并没有达到把冠状血管完全疏通,里面的斑块完全的清除。现在冠心病的治疗,主要是为了改善的一些临床症状,心功能恢复正常,临床上没有心绞痛,甚至没有了胸闷感等等这些症状,也就达到了一个临床治疗的目的。

1个回答

冠心病引起那些不适

冠心病会引起胃部不舒适。因为大部分冠心病患者病情的发作是以胃病表现为主的,而并不是会出现典型心脏不舒服的症状来表现出来。另外一些不太典型的心绞痛,不但会导致胃部疼痛,还会导致牙疼,肩部疼痛,左上肢疼痛,咽喉部疼痛等情况出现。浑身乏力、不思茶饭、失眠等,这个情况下吃中药可能不大行的。病人不能进饮食等。

1个回答

冠心病会引起肾疼吗

慢性肾病病人中,传统的冠心病危险因素(例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等)仍具有预测意义。而且,慢性肾病患者的高血压影响可能较普通人群更严重,加上这些病人还存在同型半胱氨酸增高、氧化应激、脂代谢紊乱和炎症标记物升高,以及钙磷代谢异常,使血管重构和顺应性降低,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糖尿病病人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通常存在慢性肾功能减退。临床研究发现,糖尿病病人出现微量白蛋白尿时,往往伴有脂代谢紊乱、血糖控制不良、高血压、颈动脉内膜增厚、左心室肥厚和各种类型的冠心病。肾绞痛,可能是冠心病合并泌尿系结实或炎症,建议超声检查。

1个回答

冠心病狭窄50消失的原因是什么?

冠心病狭窄50消失的原因如下:一,是由于冠心病患者通过正规、合理、有效治疗,再加冠心病危险因素控制得当,冠心病二级预防措施实施到位,冠脉造影显示斑块逆转消失是可以有的;二,是可能由于冠脉造影显示的影像存在误差,没有观察到,但从另外角度分析患者病情未加重,是好的趋势。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脉狭窄50只是冠心病诊断标准的临界值,属于轻度狭窄。只要坚持进行有效的治疗和预防,冠心病患者的预后非常好。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