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糖症的发生率低于低血糖症的发生率,然而极低出生体重儿(<1.5kg)在生后最初几日内,快速输注葡萄糖溶液后可发生严重的高血糖症。严重的应激或败血症患儿也可发生高血糖症,特别是与真菌性败血症有关。
1.医源性:常由于早产儿和极低体重儿输注葡萄糖速率过快、或全静脉营养时,外源性糖输注不能遏制内源性糖产生所致。医源性高血糖症较其他病因发生为高。常见于早产儿,多由于输注葡萄糖溶液的速度过快或不能耐受所致。医源性引起血糖增高的因素较多,主要为:
(1)血糖调节功能不成熟:对糖耐受差的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和SGA儿,缺乏成人所具有的Staub-Traugott效应(即重复输糖后血糖水平递降和葡萄糖的消失率加快),此与胰岛B细胞功能不完善,对输入葡萄糖反应不灵敏和胰岛素活性较差有关。胎龄小、体重低和日龄越小则越明显。生后第1天对糖的耐受力**。体重<1kg者,甚至不能耐受5~6mg/(kg·min)的葡萄糖输注速度。
(2)疾病影响:在应激状态下,如处于窒息、感染或寒冷的新生儿易发生高血糖。主要与胰岛反应差、胰岛分泌减少或受体器官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有关。也可能与儿茶酚胺分泌增加使糖原分解加快或血中高血糖素、皮质醇类物质水平增高、糖原异生的作用增强有关。
新生儿糖尿病的原因
(3)其他:补液时输糖量过多、过快,母亲分娩前短时间内用糖和糖皮质激素以及婴儿在产房复苏时应用高渗葡萄糖、肾上腺素及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对血糖水平均有影响。
2.新生儿暂时性糖尿病:暂时性新生儿糖尿病是一种罕见的自限性高血糖症,常发生在小于胎龄儿中。高血糖症可引起糖尿伴渗透性利尿和脱水,严重的高血糖症伴有血渗透压明显升高可引起神经系统的损害。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胰岛B细胞功能暂时性低下有关。有人报道暂时性糖尿病时;血中胰岛素水平低下,恢复后则上升。约1/3病儿中有糖尿病家族史。多见于SGA儿,多数在生后6周内发病,病程呈暂时性,血糖常高于14mmol/L(250mg/dl),出现消瘦、脱水和尿糖阳性,尿酮体常为阴性或弱阳性。**后不复发,不同于真性糖尿病。
3. 真性糖尿病,新生儿少见。
4.胃肠外营养外源性糖输注时不能遏制内源性糖产生。
5.新生儿肾上腺皮质激素的使用。
6.出生时窒息 由于儿茶酚胺和胰高糖素的释放使胰岛素浓度降低或胰岛内分泌细胞损伤功能失调,高血糖后常发生低血糖症。
7.一过性糖尿病 可能由于β细胞功能成熟延迟所致。
高血糖在线咨询
更多
糖尿病能引起脑梗
糖尿病会引起脑梗。糖尿病是目前发病率较高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其常见慢性并发症是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大血管病变是2型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往往合并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等,这些是动脉硬化的易...
1个回答
多吃水果引起糖尿病
糖尿病的形成原因有很多,而吃水果的行为并不是典型的危险因素,对大多数人群而言,要预防糖尿病的发生最关键的就是要做好可控因素的控制。糖尿病前期的控制对于本身血糖已经偏高的人群,**要严格按照糖尿病饮食来...
1个回答
治疗老年糖尿病
老年得了糖尿病之后,建议到正规的医院做正规的治疗,让医生给做糖尿病的评估,看有没有并发症的发生,再根据糖尿病的治疗原则五驾马车,就是糖尿病的教育、饮食、药物、运动还有胰岛素的治疗,去调整血糖的水平。如...
1个回答
糖尿病最基本治疗措施
根据你的描述糖尿病已经确诊了,这个还是治疗从以下几个开始:1、饮食方面:注意控制总热量,少量多餐,饮食清淡,多吃高纤维饮食;2、适当进行活动锻炼,可改善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体重;3、治疗方面需要...
1个回答
糖尿病怎么治疗
糖尿病治疗的较好的方法是注射胰岛素,当然也不能光靠胰岛素,在平时生活中也要进行其他方面的治疗,比如在饮食方面,控制糖分的摄取,每天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血糖,并且定期要进行血糖的检测,不宜吃太过辛辣油腻的...
1个回答
糖尿病 治疗
治疗糖尿病的办法有很多,除了药物控制,还应该注意患者平时的饮食,血糖高是禁止吃水果,可以用黄瓜、西红柿代替水果;空腹血糖小于7mmol/L、餐后2小时血糖小于10mmol/L时是可以吃水果的,但要注意...
1个回答
糖尿病是什么症状引起的
糖尿病最常见的症状是“三多一少”:1、患者会经常感觉到口干舌燥,然后喝水会变得很多很勤,但是不能改变口渴的情况。2、患者经常出现饥饿感,吃东西的次数会变多,吃完很快会饿。3、小便次数变多,并且小便的时...
1个回答
糖尿病是什么引起
遗传饮食等各种因素都会引起糖尿病。糖尿病的病因大体上分为四类: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相关糖尿病、其他类型相关糖尿病。1型糖尿病多半跟感染以及免疫异常有关;2型糖尿病是指由于生活方式、肥胖等各种因...
1个回答
怎样引起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并发症的原因是:1,长期血糖控制不良,糖尿病的并发症是由长期不良的糖基化控制和高血糖引起的糖基化产物的增加,或者糖基化蛋白的增加引起的;2,多元醇途径的影响,由于多元醇途径的作用,也是增加体内并...
1个回答
健康资讯
更多
推荐医生
更多
可能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