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虫病的诊断一般比较困难,询问病史有一定意义,但主要根据发现皮下囊尾蚴结节,手术摘除结节后检查。眼囊尾蚴病用眼病镜检查易于发现;对于脑和深部组织的囊尾蚴可用x线、b超、ct等影像仪器检查并可结合其它临床症状如癫痫、颅压增高和精神症状等确定。近年采用核磁共振可进一步提高诊断率。免疫学试验具有辅助诊断价值,尤其是对无明显临床体症的脑型患者更具重要参考意义。
一、诊断依据
1、流行病学资料
在流行区有食生或半生不熟的猪肉史;粪便中曾发现带状节片及猪带绦虫病者均应详细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
2、临床表现
凡有癫痫发作、颅内压增高及其他神经症状者,特别在流行区应疑及本病,详细查体,有无皮下结节。有皮下结节应做活检证实。流行区内囊尾蚴感染是引起各种精神神经系统症状的重要原因,通过综合全面分析才能做出诊断。
3、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象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脑脊液有嗜酸性粒细胞与异常淋巴细胞有参考价值。粪中发现节片或虫卵者有诊断意义。
二、诊断方式
1、免疫学检查
用猪囊尾蚴液纯化后作抗原与患者血清或脑脊液做间接血凝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检测特异性IgG抗体具有较高特异性与敏感性,对临床诊断及流行病学调查均有实用价值,但ELISA试验存在假阳性与假阴性,并与包虫病有交叉反应。
2、单克隆抗体(McAb)法
检测囊尾蚴循环抗原诊断脑囊虫病。用于脑囊尾蚴患者的脑脊液检测结果,循环抗原阳性率84.58%(192/227),其中活动性脑囊尾蚴病患者阳性率达93.57%,而非活动性者为57.14%。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仅1例阳性,阴性符合率为98.8%。
3、影像学检查
包括X线、B超、CT和MRI检查和脑室造影,尤其后两种对脑囊尾蚴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CT可确诊大部分脑囊尾蚴病的活动期、非活动期和混杂期。在诊断钙化型优于MRI。CT可显示活动期与蜕变死亡期的各种类型,包括脑实质多发或单小囊型、脑沟裂大囊型、脑室型、脑膜炎型、脑梗死型、颅内高压型、脑炎型、囊虫性脑内小脓肿、梗阻性或交通性脑积水,但其分辨力不及MRI。若囊尾蚴头节显影不满意,不能对活动期或蜕变死亡期做出明确的病期诊断,而盲目投药会诱发脑水肿、颅内高压或休克。而MRI可将脑囊尾蚴病分为四期:活动期、蜕变死亡期、非活动期和混杂期。
温馨提示:活动期的MRI标志是囊尾蚴头节、囊壁与囊液并存;蜕变死亡期是头节消失,囊腔胀大,大小不一,周围出现脑水肿与炎症反应;非活动期包括钙化型、蛛网膜纤维化伴脑积水,脑脊液化验正常;混杂期包括各期并存者。MRI对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
蛔虫病在线咨询
更多
蛔虫感染检查方式是
蛔虫是人体内最常见的寄生虫之一,成虫寄生在小肠内,就会引起蛔虫病。临床可见脐周疼痛、腹泻、便秘、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容易饥饿等表现。主要的检查方法就是病原学检查,就是采用粪便涂片,观察有无虫卵;血常规,蛔虫病并发感染时可见白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明显增多;B超和逆行胰胆管造影,有助于蛔虫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1个回答
宝宝能吃能睡就不长肉是不是有蛔虫
有蛔虫的表现出为孩子经常脐周围或脐稍上方有隐痛感,有时在饿的状态下,孩子腹痛明显些,晚上睡觉时有磨牙、流口水现象,除了部分孩子,再次出现精神萎靡或激动不安、头痛、易怒、睡眠不佳、磨牙、易惊这些症状,孩子经常吃得多还容易饥饿,爱吃零食,吃得多也总胖不下来,你可根据以上推测孩子是不是有蛔虫,如果有及时去医院诊病。
1个回答
怎么样处理肚子里的蛔虫和寄生虫
正常成年人再次出现吸血肠道寄生虫感染的情况,可能会与经常排便生冷食物和当地的水源工业污染等有关系,救治肌酸痛传染,主要是动用驱虫药物,可以间断动用,也可以连续动用,最好是到医院的消化科先去诊病,化验大便查寻虫卵,诊断以后再考量用药,用药治疗后留意仔细观察大便情况,看如何有寄生虫排出来。
1个回答
上厕所排除一条类似蛔虫的东西有影响吗
有一定干扰的,可能会是有肠道激生中传染,需要有及时去医院做几下大便寄生虫检验,如果诊断的话,可以遵医嘱适当服食许多驱肠虫的药物,不然会干扰吸收和炼化,时间长了会直接危害到身体健康。平时要留意饮食要健康和卫生,饭前便后要洗脸,不要喝生水,少吃路边摊等不卫生的食物。
1个回答
儿童几岁开始打蛔虫最合适
一般在孩子两岁约莫的时候,需要有给孩子做个驱虫救治,也需要有留意带孩子去医院做个有关的仔细检查,在仔细检查出的腹部有虫的时候,对症的动用药物救治,这样彻底恢复下来比较的快,平时的时候需要有留意作好孩子的饮食,始终保持孩子饮食清洁卫生的比较好,定期检查孩子的身体状态。
1个回答
儿童蛔虫怎么办?
孩子屁股痒,尤其睡觉时比较明显,有可能是蛲虫传染的可能性比较大,建议,可以动用驱虫的药物,对症救治,平时必须留意饮食的卫生,尤其是生冷食物,直接食用时需要有擦洗干净,救治期间,衣物被褥也是需要有动用热水烫洗,防止重复传染。
1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