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喉炎

>

慢性喉炎的中西医诊断准则

慢性喉炎的中西医诊断准则

  慢性喉炎看似只是一种常见的咽喉疾病,但是治疗不当却极易引发肺炎、心衰,重者还可危及生命,具有让人意想不到的严重危害,及时诊治是治愈的基础。西医一般通过患者病史、临床症状以及实验室检查以助确诊,中医则将该病分为6大类型,通过不同体征进行判断。

  慢性喉炎的中医辨证准则

  1、痰瘀阻滞:咽部干涩刺痛,咽粘膜深红,常因频频清嗓而恶心干呕,舌质红,苔黄腻,脉滑而数。

  2、肝郁痰阻:咽部不舒,异物感明显,情志不遂时尤甚,易激动或善太息,舌红苔黄或白,脉弦。

  3、肺脾气虚:咽喉微痛,干不欲饮,平时乏力气短,神疲喜卧,畏寒易感,大便多稀溏,舌淡苔白,脉弱。

  4、阴虚火旺:咽部不适,痛势隐隐,有异物感,粘痰量少,伴有午后烦热,失眠多梦,潮热盗汗,腰腿酸软,舌红少津,脉细数。

  5、肺胃火盛:咽喉不适,干咳,咯痰粘稠,口渴喜饮,咽粘膜增厚,充血呈深红色,舌红苔黄,脉滑数。

  6、阴虚津枯型:咽干甚痒,灼热燥痛,饮水后痛可暂缓,异物感明显,夜间多梦,耳鸣眼花。舌质红少津,脉细数。

  慢性喉炎西医诊断标准

  1、病史:常有急性咽炎(急性咽炎【译】:咽部黏膜及黏膜下组织的急性炎症。咽淋巴组织常被累及。炎症早期可局限,随病情进展常可涉及整个咽腔。)反复发作史,或因鼻病长期张口呼吸及烟酒过度、坏境空气干燥、粉尘和刺激性气体污染等。

  2、症状:咽部不适,或疼、或痒、或干燥感、灼热感、烟熏感、异物感等;刺激性咳嗽,晨起用力咳出分泌物,甚或作呕。病程2个月以上,常因受凉、感冒、疲劳、多言等原因致症状。

  3、检查:咽部慢性充血,加重。呈暗红色,或树枝状充血;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或咽侧索肿大;咽粘膜增生肥厚,或干燥、萎缩、变薄,有分泌物附着。

  温馨提示:宝宝一旦得了急性喉炎,非常容易发生呼吸困难。唯一的选择是及时送医院治疗,绝对不可以为病儿发烧不高而延误。特别要记住的是,不能随便服用镇咳药,有些镇咳药可引起排痰困难,从而加重呼吸道阻塞,进一步造成窒息的可能,耽误抢救的机会。

  【参考文献:《眼、耳鼻咽喉科疾病诊断标准》《耳鼻咽喉病临床诊治》】

喉炎在线咨询

更多

宝宝喉炎引起的

导致宝宝喉炎发病的原因,很有可能和宝宝本身免疫力比较差,或者是因为着凉、饮食不当等原因造成机体免疫力下降,细菌、病毒等微生物侵入到呼吸道内引发的一种炎症表现。另外,炎症还可以刺激宝宝的免疫系统引发发烧症状,所以要密切观察宝宝的体温变化。喉炎属于上呼吸道感染,治疗方面多需要按医嘱使用抗生素类药物,配合清咽润喉的中成药进行治疗。

1个回答

宝宝喉炎反复发作

小儿喉炎主要是因这小儿喉部神经敏感,受到刺激后会发生痉挛导致的。小儿喉炎主要是因这小儿喉部神经敏感,受到刺激后会发生痉挛导致的。小儿喉炎如果治疗的不彻底或者预防做的不够好,是会出现反复发作的情况的,所以平时一定要积极治疗,而且还要加强孩子的身体抵抗力和免疫力。建议除必要治疗药物外要给孩子适当补充矿物质,做一些户外锻炼来增强体质,这些都是可以很好预防复发的。

1个回答

患了喉炎声音嘶哑怎样治疗

考虑是由于嗓子发炎,所以导致的声音嘶哑的问题,最近要注意尽量少说话,多喝水,并且口服一些药物进行治疗,主要是口服消炎类的药物和一些利咽冲剂,并且最近要注意饮食方面要清淡一些,避免去吃一些容易上火和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导致病情的加重,注意保证充足的睡眠。日常中是可以适当运动的,注意预防上火,而且最好能够避免长时间大声说话

1个回答

急性喉炎症状是什么

从你所叙述的情况来看,急性喉炎主要是由于声带粘膜水肿冲血而致使的。如果换掉了较轻,可能会再次出现声音较之前较低,变粗。如果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可能会再次出现声音嘶哑,再次发生费力等症状,患者喉部有疼痛感,分泌物增强,所以如果患者再次出现喉炎症状,建议您及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实施针对性救治,防止严重病情。需要强调的是注意要劳逸结合,增强身体免疫力,保持乐观的生活习惯,。

1个回答

慢性喉炎怀孕能要孩子不

这种情况怀上后可以专心怀上的,可以保存这个孩子的。慢性喉炎,一般绝不会干扰胎儿健康的,不要为这个事忧心了。留意怀上期间的调理,不要盲目喝药,不要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慢性咽喉炎常常容易引来咽喉有异物感,轻咳,要根据情况救治,也需要有留意饮食调养。必须强调声明增强个人身体免疫力,尽早的去医院,查清病因,在进行治疗。

1个回答

幼儿急性喉炎有什么并发症

这种病可引来声音嘶哑,呼吸困难,致使继发性传染等。需要有及时的救治,可以雾化疗法,融合口服用药,一般要用清热解毒药,抗菌消炎药,要根据仔细检查结果,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以及当用的药物,让孩子适当的多喝水,空气要新鲜,不要吸进粉尘的空气,不要吸进有害的气体。需要强调的是遵循患者自诉的病症,适当锻炼身体注意营养均衡,补充维生素。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