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结肠癌

>

不同部位的结肠癌的临床表现的差异

不同部位的结肠癌的临床表现的差异

  不同部位的结肠癌的临床表现也大不相同,每个部位都有自己的变化特点,同样结肠癌的年龄分布也具有一定的特点,本文就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结肠癌的各种特征表现。

  (1)不同部位的结肠癌临床表现的差异

  虽然结肠癌临床表现可以出现便血、黏液血便、排便习惯改变、腹痛、腹部包块、腹水、肠梗阻、贫血等多种症状和体征,但不同部位的结肠癌的临床表现可有较大的差异。如右半结肠癌,由于肠腔较宽、粪便稀,临床较少见到肠梗阻,便血也不多见,而腹部包块、贫血、消瘦、乏力相对较多见。左半结肠癌,特别是乙状结肠癌,由于肠腔迂曲,且相对较窄,而此时粪便已成形,故较易引起肠梗阻,同时便血也较多见。若为直肠癌,还可以出现大便次数增多、里急后重、大便形状改变等。

  (2)结肠癌发病的年龄分布特点

  由于结肠癌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迅速上升(如上海市区居民从45~75岁,年龄每增加10岁,结肠癌的发病率增加一倍以上),因此结肠癌好发于中老年人群中。但流行病学的研究发现在结肠癌低发区青年人结肠癌十分常见。

  研究资料显示,20世纪70年代时我国结肠癌患者的中位年龄50岁左右,较欧美报道的提前15年左右。欧美的结肠癌病人中40岁以下已属少见,一般只占2.2%~4.5%;30岁以下者更罕见,一般只占0.005%~2%。但国内在20世纪70年代文献中40岁以下者一般占35%左右,30岁以下者也占10%左右。可见当时结肠癌发病年龄提前,青年人常见结肠癌成为我国结肠癌流行病学特点之一。

  但随着结肠癌发病率的逐年上升,这种情况已在逐渐发生变化。如上海市区1972~1974年共有2312例新发病结肠癌患者,其中30岁以下者114例,占4.9%,全部病人的中位年龄为58岁。但1990~1992年新发病结肠癌患者数上升到6069例,其中30岁以下者仅有51例,占0.8%,全部病人的中位年龄已达65岁。时间虽仅间隔20年,但随着结肠癌发病率的迅速上升,其年龄构成已与欧美相近。显然这是与饮食、生活习惯的改变相关。目前,在我国大部分内陆地区及农村贫困地区结肠癌仍较低发。但临床医师不能以病人年轻而忽视患结肠癌的可能。

  而在上海、东南沿海地区及城市等结肠癌发病率上升较快的地区,临床医师对老年人结肠癌日趋增多的情况必须有清醒的认识。以上海市为例,1972~1974年间上海结肠癌新发病例中70岁以上者只占20.4%,但1990~1992年时已占32.9%,即大约每3例结肠癌中有1例为70岁以上的老人。因此如老年人出现有关症状时必须尽早做有关检查,避免延误诊断和治疗。

  (3)结肠癌发病部位的变化特点

  在我国结肠癌低发区,直肠癌远比结肠癌多见,可达80%左右。但在发病率较高的上海2000年时结肠癌中结肠癌已达61.8%。在美国1997年时69.9%的结肠癌位于结肠。结肠癌所占比例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右半结肠癌的增多。以英国的Belfast市为例,1976~1978年时右半结肠癌占23.5%,直肠癌占44.4%。但1990年时右半结肠癌比例已上升至48.7%,而直肠癌已减至26.9%。上海市1987~1989年男、女性结肠癌的发病率比1972~1974年上升了80%左右。但同时期男、女性胃癌的发病率却已分别下降了19.2%与2.9%。这种发病率一升一降的情况对临床鉴别诊断有重要影响。因为结肠癌尤其是右半结肠癌与胃癌的临床表现有相似之处,如均可有贫血、腹痛、黑粪、大便隐血阳性。1972~1974年时上海胃癌、结肠癌之新发病例分别为7140例与1014例,二者之比为7∶1。

  当时如遇有上述症状之病人时,临床医师如考虑肿瘤,大多重视胃癌的可能而较少想到结肠癌的可能。但随着结肠癌发病率的迅速上升和胃癌发病率的逐渐下降,2000年时胃癌、结肠癌的新发病例分别为2 838例与1593例,二者之比已减至1.78∶1。因此临床医师遇到有上述症状的病人时,就不可忽视结肠癌之可能了。至少在胃镜或GI检查结果不能满意解释病人的症状时,必须及时作纤维全结肠镜检查或钡灌肠检查了解有无结肠肿瘤的可能。

  另外,虽然在我国结肠癌低发地区,50%的结肠癌可通过简单易行的直肠指检发现,75%~80%的结肠癌可通过普通的硬管乙状结肠镜检查发现的概念依然应予以反复强调,但随着结肠癌发病率的上升,对发病部位趋向近侧大肠的规律也必须有所认识。因此用纤维结肠镜对全大肠进行检查也日趋重要。

  (4)结肠癌的多原发特点

  如前所述大肠腺瘤具多发倾向,因此由其恶变而来的结肠癌也具较其他器官为常见的多原发倾向,临床医师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求医网温馨提示:临床医师对大肠癌高危人群的了解将有助于大肠癌的早期诊断,而对高危人群进行监测、普查则可有利于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

  【参考文献:《结直肠癌》《实用结直肠癌外科学》】

结肠癌在线咨询

更多

早期结肠癌的治疗

早期的结肠癌主要治疗的方法还是通过手术进行治疗,一般也都是在腹腔镜下切除结肠内的肿瘤部分,防止肿瘤进一步的发展,出现转移的情况。结肠癌在手术之后,还可以适当地辅助化学药物治疗或者是放射性的治疗,主要的目的就是杀灭手术当中所残留的癌细胞,提高患者的生存周期。在手术之后也要注意调整情绪,不要有压力,保持情绪的舒畅与稳定。

1个回答

结肠癌治疗方法

结肠癌是常见的下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结肠的治疗方式选择需要根据不同的病情发展阶段,和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早期结肠癌通常采取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手术后视情况给予化疗。晚期结肠癌应当以提高生活质量、防治并发症、延长生存时间为目的。如果存在可以同时手术切除的转移灶,也可以一并给予切除。如果存在梗阻或者穿孔的情况,往往需要进行造瘘手术。

1个回答

乙状结肠癌早期需要化疗吗

乙状结肠癌中早期的时候也是可以通过化疗的方法进行治疗,但是对于早期的乙状结肠癌可以采用手术的方法进行切除,就能够达到一个很好的恢复,然后辅助性的吃一些药物进行治疗,防止复发以及癌细胞的转移和扩散,平时生活中也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定期的去做一些复查,饮食上一定要以清淡为主。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不要剧烈运动。

1个回答

结肠癌早期化疗完成后还会转吗

结肠癌早期化疗后的患者是可能会出现癌细胞转移的,但是几率比较小,所以患者不要过度紧张。建议患者定期到正规的医院做复查,及时了解疾病的恢复情况,同时也防止因癌细胞出现转移而未被及时发现。结肠癌患者在恢复期间要保持心情愉悦,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同时要清淡饮食,不吃刺激性的食物,不喝酒,不吸烟。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1个回答

结肠癌的前兆是什么

结肠癌的前兆就是可能会出现大便性状的改变,可能会出现大便次数增多的情况,还可能会发生黏液脓血便的情况。另外如果是发生在右半结肠的肠癌,还会有腹部疼痛的症状,严重的时候会有梗阻的发生。结肠癌在诊断明确以后还是需要第一时间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在手术以后相对来说预后还是非常理想的,甚至不会影响到正常的生存周期。

1个回答

乙状结肠癌后手术切除,18个淋巴结都没好怎么办?

肠道癌症是可以分成升结肠癌,降结肠癌,直肠癌,乙状结肠癌等不同的类型,和肿瘤的位子有很大的关系,必选的救治是根治性手术摘除,手术后一般来说都是需要有互相配合化疗,但如果患者体质虚弱,不能够耐受化疗的话,只好考量靶向、中药的综合评价救治措施,还是及时的面诊,专业医生会给你恰当的救治意见。需要强调的是养成良好生活、作息和饮食习惯,提高体抵抗力。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