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鸡眼

>

鸡眼患者术后食补须知

鸡眼患者术后食补须知

  鸡眼常发于皮肤表面,有些长在脚部,有些长在手部,如果长在手部,那爱美人士一定会很苦恼,鸡眼可以通过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两种方式治愈,鸡眼的术后饮食进补是非常重要的,这对于疾病的康复以及营养的及时补充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鸡眼切除手术后可多吃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猕猴桃、橙子、柠檬、柚子。多吃维生素A。它主要存在于鱼油、胡萝卜、西红柿等食物中。

  鸡眼切除手术后最好少吃獐肉、腐乳、葱、辣椒、韭菜等。

  鸡眼手术后的几种食疗方法:

  一、乳鸽汤工艺

  煮口味:咸鲜味主料:雏鸽(100克辅料:女贞子(10克)调料:料酒(10克) 姜(5克) 大葱(10克) 盐(3克) 味精(2克)香油(5克)。

  1. 乳鸽宰杀后去毛桩、内脏及爪。

  2. 女贞子洗净,去杂质。

  3.姜切片,葱切段。

  4. 将女贞子、乳鸽、葱段、姜片、料酒同放炖锅内,加水置旺火上烧沸5. 用小火煮35分钟,加入盐、味精、香油即成。

  二、黄豆炖猪蹄材料

  猪蹄200 克,水发黄豆100 克,芹菜10 克,生姜1 块,调料:食用油15 克,料酒2 小匙,胡椒粉1 小匙,精盐2 小匙, 味精1小匙。

  小匙做法

  1.猪蹄洗净剁成块,生姜洗净切片,芹菜洗净去叶切段。

  2.锅内加水烧开,放入猪蹄块、料酒,用大火煮去猪蹄的血水,捞起待用。

  3.锅内下油,待油热时下生姜片、猪蹄爆炒,盛入砂锅内,加入水、黄豆,用小火炖约30分钟至汤汁白,放入精盐、味精、芹菜,撒入胡椒粉,出锅即可。

  三、木耳炒肉

  一、原料:

  1.主料:猪肉150 克,水发木耳100 克,粉10 克。

  2.调料:酱油、盐、味精、花椒水、葱花、豆油、湿定粉。

  二、制法:

  1.把木耳摘去硬很,洗净泥砂,把肉切木耳大小的薄。

  2.炒勺内放油,烧热。

  求医网温馨提示:鸡眼患者要注意创面清洁和干爽,避免细菌感染,等伤口完全长好后,再到医院找医生看看鸡眼是否已痊愈。

  【参考文献:《实用普通外科手术学》《皮肤科疾病诊疗手册》】

鸡眼在线咨询

更多

鸡眼很痛怎么治疗

鸡眼出现疼痛后,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外用鸡眼贴治疗,也可以使用水杨酸冰醋酸外敷缓解症状。若外用药物效果不佳,则建议去正规医院进行液氮冷冻、二氧化碳激光、电烙或者X线照射治疗,将鸡眼去除。必要时,也可以选择进行手术切除治疗。在治疗期间,患者应选择穿柔软舒适的鞋子,保持脚部清洁,避免长时间走路,避免抠挠鸡眼部位,以免影响疾病的恢复速度。

1个回答

宝宝长鸡眼

你说的应该不是鸡眼,鸡眼并不是长在眼里的,它大多是长在脚上,是长时间的挤压和摩擦后形成的。眼里长的应该是麦粒肿,也可以说叫针眼或者厥眼之类的,这个是上火不卫生造成的眼部的毛囊化脓性发炎造成的,可以经常给孩子轻柔的擦洗下,然后涂上红霉素眼膏治疗下。如果还是加重,出现化脓,就要去眼科看下做个小手术了。

1个回答

鸡眼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怎么治疗

鸡眼就是局部皮肤角质层增生,常常发生在足底。趾间、趾背和小趾外侧等长期受摩擦和压迫的部位。鞋子不合脚或过紧是引起鸡眼的常见原因。鸡眼一般只有黄豆大小,稍高于皮肤,中央呈浅黄色,周围颜色深一些,因为它长得象鸡的眼睛,而得名为鸡眼。鸡眼的主要症状是疼痛,特别在走路时更加明显。鸡眼治疗比较困难,不易根治。目前最好的办法是激光治疗,鸡眼膏外贴也有一定效果。

1个回答

鸡眼要怎么治疗

治疗鸡眼一定要祛除病根,如果病根不除,即使暂时治好了也会复发的。鸡眼的病根在受到过度挤压和摩擦上,可以尝试用激光打去或者冷冻祛除,激光和冷冻一般都只需要一次即可痊愈。比较浅层的鸡眼也可以使用鸡眼膏祛除,但是治疗周期可能比较长。如果是顽固性的鸡眼,可以考虑手术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应该穿比较宽松的鞋子,避免摩擦。

1个回答

手指上长鸡眼怎么治疗

鸡眼是皮肤表面细胞角质化形成的症状,手指上长鸡眼,考虑是因为手部活动多,长期摩擦导致的。症状比较轻,可以外敷鸡眼软膏,平时尽量减少手指的劳动。也可以选择冷冻或者高频电激光的方法来治疗,要注意,冷冻治疗可能需要多次,等到表面的痂皮脱落以后要及时的去医院检查。很症状很严重的话,可能需要到普外科进行手术切除治疗。

1个回答

鸡眼冷冻治疗

鸡眼建议可以做液氮冷冻治疗。如果鸡眼比较小的话,可能一次就能完全冻掉。每次冷冻治疗一般是需要2~3周的时间,会起水疱、水疱会结痂,待痂皮脱落之后,需要去医院复诊是否进行第2次治疗。部分比较大的皮疹,液氮冷冻治疗一次是不够的,得多次。平时要穿宽松舒适的鞋子,不要穿硬鞋,不穿高跟鞋,不穿夹脚鞋,保持足部的舒适,能够减少鸡眼发生的几率。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