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酒精肝

>

酒精肝患者的调治良方

酒精肝患者的调治良方

  过度饮酒会造成酒精肝、脂肪肝和肝硬化等疾病。但是还是有很多人忍不住喝酒,甚至一些人还会进行拼酒活动。肝脏受到损害而不能为身体正常运行提供所需的各种激素,蛋白素等,酒精肝患者如果不加以控制会加重病情。饮食、吸烟、饮酒等生活习惯都会对其造成影响。

  (1)姜汁菠菜治疗酒精肝:

  菠菜250克,生姜25克,食盐2克,麻油3克,味精、醋、花椒油备1克。凉拌,佐餐食之。该方能通肠胃生津血,解酒毒。

  (2)八珍醒酒汤治疗酒精肝:

  莲子、核桃仁、青梅各10克,白果、百合、白醋各5克,橘子瓣、山楂糕、白糖、冰糖各50克,红枣20克,及精盐少许,加水煮成较稀的水果羹即服。该方有解酒功效,可作酒后醒酒饮用。

  (3)橘味醒酒汤治疗酒精肝:

  橘子和莲子罐头各半瓶,青梅25克,红枣50克,白糖300克,白醋30克,桂花和水淀粉少许,加1000毫升水煮熟,分次服完。该方也有解酒功效。

  (4)白糖煮藕粉治疗酒精肝:

  每次用藕粉30~50克,白砂糖适量加水煮成稠糊状服食。可生津止渴,清热除烦和醒酒。

  (5)白糖煮菱角粉治疗酒精肝:

  每次用菱角粉30~50克,加白砂糖适量,加水煮成稠糊状服食。可解酒和中,助脾气,缓肝气。

  (6)橄榄酸梅汤或橄榄煲冰糖治疗酒精肝:

  前者为每次用鲜橄榄(连核)60克,酸梅10克,稍捣烂,加清水3碗煎成l碗,去渣加白糖适量调味饮用。后者为每次用鲜橄榄(连核)10枚,略捣烂,清水2碗,煲至l碗,去渣,慢慢饮咽。均可清热解毒,生津止渴,解毒和醒酒。

  另外,柚、海带、绿豆、菜瓜、白菜、豆腐、生藕汁、浓茶水等食物也有解除酒精中毒的功效。

  求医网温馨提示:柚、海带、绿豆、菜瓜、白菜、豆腐、生藕汁等食物有解除酒精中毒的功效。如果酒精肝患者出现食欲不振的症状时,可能是病情处于轻症阶段,此时酒精肝患者一定要及时到专业的大型肝病医院积极进行治疗,不要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期。

  【参考文献:《肝病调治与生活宜忌 》《肝病防治调养一本通 》】

酒精肝在线咨询

更多

酒精肝饮食方法有哪些?

酒精肝就是饮酒致使的,如果要预防工作酒精肝的话,需要有压制饮酒。极少量的饮酒也未必会致使再次出现酒精肝。如果必须饮酒的话,最好不要空腹饮酒。还要多排便高蛋白食物,如鱼肉,瘦肉,牛奶等。还要多排便含有维生素的蔬菜水果。留意压制体重,防止发胖。良好的生活方式有助于增加酒精肝的再次发生。特别注意适当的锻炼身体,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多吃一些有营养的食物。

1个回答

酒精肝症状一般都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治疗?

酒精肝一般都会有大量长期的饮酒史,再次出现了肝功能的伤损,一般是通过做肝功能检查的时候来实施诊断。多数会再次出现转氨酶升高,再次出现肝功能的驱毒能力上升,一般是要采取口服守护肝脏的药物来实施救治,同时还要戒酒,平时也要留意多吃维生素含量比较高的食品。需要强调的是首先需要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惯,尽量的不要抽烟、饮酒。

1个回答

酒精肝的治疗期间有什么是需要忌口的吗?

酒精肝的患者,有许多忌嘴的。最关键的就是不要喝啤酒啦,因为这种病就是喝啤酒引来的,喝啤酒会严重病情的,必须戒酒了。也不要盲目的喝药,因为用药不当会伤害肝脏,不要暴饮暴食,防止增强肝脏压力,不要生气闹肚子,因为怒伤肝,每天要始终保持好的心情。特别声明平时要注意不能够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不要喝酒吸烟的。

1个回答

酒精肝的饮食?

如果目前已经明确为酒精肝,这种情况绝对是不能在实施喝啤酒的,如果喝啤酒的话,容易引发有一定的肝功能损伤,有一定的严重,也容易引发肝硬化情况的再次发生的。目前主要是留意清淡饮食,尽量多吃许多蔬菜和水果,消化许多多种不同维生素,这样才有助于酒精肝的彻底恢复的。特别声明平时注意饮食,尽量避免吃高脂肪油腻的食物,以及不要抽烟喝酒,不要吃刺激性的食物。

1个回答

酒精肝问题

45岁男性,饮酒史已经十几年了。酒精肝的问题,也就是预防工作和救治的问题,不管是酒精肝的预防工作还是救治,都必须严格戒酒。戒酒是救治的基础。如果已经扩张为酒精肝,含酒精的饮料都不要饮用。如果肝脏功能有危害,还需要有运用保肝药物。平时要留意饮食均衡,营养全面。需要强调的是不要抽烟喝酒,不要吃辣椒丶煎炸等刺激性的食物,适当的控制一下体重。

1个回答

喝酒猛烈会的酒精肝吗?

防止酒精肝,就不要多喝啤酒,因为多喝啤酒就容易引致或严重酒精肝了。如果已经患了酒精肝,就不能够喝啤酒了,一点一点的酒都不能够喝了。喝啤酒猛烈了就容易致使酒精肝的。喝啤酒太多了,就容易伤害肝脏,在这方面理应留意,理应谨慎的,不要长时间的吸毒。需要强调的是平时在日常生活中还需要注意避免应用肝毒性较强的药物,避免饮酒,尽量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饮食。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