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精囊炎

>

治疗精囊炎的常见药物有哪几种

治疗精囊炎的常见药物有哪几种

  治疗精囊炎的常见药物有哪几种?生活中,患有精囊炎的患者并不在少数,对于每位精囊炎患者来说,及时的接受治疗是很关键的,也是很重要的,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治疗精囊炎的方法是越来越多,较为常见的方法应该就是药物治疗了,药物治疗精囊炎的种类是很多的,包括青霉素类药物、先锋霉素类药和三甲氧苄氨嘧啶等等,具体介绍如下。

  青霉素类药物:有些青霉素类药物对尿路的特异性细菌有效。对于非特异性细菌感染引起的效果不理想,一般情况下不作为首选。

  先锋霉素类药和三甲氧苄氨嘧啶:可以通过血液进入前列腺体内达到抗炎杀菌作用。常用的有头孢拉定胶囊,口服每次500mg,每日4次。严重者可每日4~8g,分2次静注,但应注意对头孢菌素过敏史者禁用,对青霉素过敏者慎用。三甲氧苄氨嘧啶的用法多为复方制剂,与磺胺同用,复方三甲氧苄氨嘧啶即复方新诺明。

  喹诺酮类:近些年来抗菌药发展很快,用于急性前列腺炎的抗炎治疗药也增加很多,喹诺酮类药用法有氟哌酸0.2g,每日3次口服;奥复星0.2g,口服,每日2次;病情严重时可静脉点滴奥复星,每次0.2g,每日2次,疗程10~15天。不良反应为消化道症状,偶见谷丙转氨酶升高。病情好转改服其他抗生素。

  红霉素:红霉素有较强的穿透性,对前列腺上皮的渗透作用强。在酸性环境中可离解为非溶状态,对金葡菌、链球菌均高度敏感,对革兰氏阴性杆菌无效。因此常与卡那霉素联合应用,红霉素0.25g,每日4次;卡那霉素0.5g,每日2次,肌肉注射,共用10~14天为第一个疗程,症状好转后改为复方新诺明口服,每次2片,每日2次,服10~14天。

  复方新诺明:复方新诺明的用药为2片,每日2次,用4~6周,在口服此药时可同时口服碱性药物,以提高疗效。

  通过上述关于“治疗精囊炎的常见药物有哪几种”的介绍,相信大家已经有所了解了,精囊炎患者在进行药物治疗之前,一定要先咨询医生的意见,不要自己盲目的用药,希望上述的文章可以帮到大家。

精囊炎在线咨询

更多

精囊炎 中医治疗

精囊炎中医属于血精,治疗效果比较好,需要到正规医院中医科就诊,经过辩证后治疗。如患者属于湿热下注型,治疗应清热、凉血、利湿,方可选龙胆泻肝汤加减;如患者属于阴虚火旺型,虚火灼伤精室血络,导致出现血精,则需要滋阴、补肾、止血,方可选知柏地黄汤加减进行治疗;如患者为瘀血阻滞型,治宜活血化瘀,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1个回答

精囊炎会引起无精吗

精囊炎一般是不会引起无精症的。精囊炎多数是由于细菌入侵精囊引起炎症的原因,也可能是过度性生活或者酗酒导致的,另外和受寒以及频繁手淫也有一定的关系,通常会引起性欲低下和遗精以及早泄的症状,一般不会引起无精症,所以不必过于担心。精囊炎通常可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生素类的药物进行治疗,病情严重也可以通过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

1个回答

精囊炎能引起早泄么

精囊炎有可能会引起早泄的,因为精囊炎的患者往往同时伴随有前列腺炎,前列腺炎是引起早泄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说,在治疗早泄的同时一定要积极的治疗精囊炎与前列腺炎,如果经常出现不到一分钟就射精的情况,在治疗精囊炎前列腺炎的同时,需要进一步的改善早泄症状,想要暂时性改善,可以选择服用西药,如果想要长期慢慢调理的话,建议服用中成药温肾苏拉甫片,效果会比较好。建议平常一定要注意生活习惯,避免频繁的性刺激,减少勃起的频率,避免频繁的射精,尽量不要喝酒,不要吃辣椒等辛辣刺激性的食物,适当的锻炼身体,避免久坐,保持乐观的心态,注意外生殖器卫生。

1个回答

精囊炎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第一,精囊附近的器官如膀胱,直肠前列腺等如果被感染,细菌便可通过其他器官蔓延到精囊,导致精囊炎感染。第二,一些器官如睾丸,附睾的炎症,细菌,会通过输精管侵入精囊腺,引起精囊炎。第三,个人卫生问题导致的疾病,如男性不注意个人卫生,一些细菌会从尿道逆行感染,引起精囊炎。如果体内有感染病灶,如扁桃体炎,细菌也会通过血液传播到精囊腺,引起精囊炎。

1个回答

精囊炎的症状表现一般有哪些

精囊炎的症状表现有很多。1.血精:排尿时会发现血丝。2.尿频、尿急、尿痛 3.疼痛:患者长会出现疼痛的现象。 4.其他症状:可有发热恶寒、寒战,此为急性精囊炎所见的全身症状。血尿,也是急性精囊炎的表现之一。而射精疼痛,性欲低下、遗精、早泄为慢性者所见。建议选择正规医院就诊。

1个回答

急性精囊炎需要治疗吗

 许多时候精囊炎因为没及时的有效地救治,致使了疾病反反复复复发,而因为精囊的结构特点,再次发生炎症后,引流不畅,细菌渗入后易祸根常留,给救治带给一定难度,救治不及时或不彻底易反反复复复发。需求注意适当放松心情,做好心理调节,建议多补充钙质。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