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精囊炎

>

治疗精囊炎的方法哪些比较有效

治疗精囊炎的方法哪些比较有效

  治疗精囊炎的方法哪些比较有效?精囊炎属于男性高发疾病之一,这种病的出现,它给患者朋友带来的伤害比较大,甚至严重的话会导致不育,但是如果真的不幸患上这种疾病的话,患者一定要及时的接受正规的治疗,以免影响了自己的病情,那么,治疗精囊炎的方法哪些比较有效?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1、中医治疗精囊炎

  中医学认为,该病阴虚是本,湿热毒为标,常兼血痰。治疗以滋阴降火为主,清利湿热、凉血止血为辅,中医治疗本病有明显的优势,尤其是慢性精囊炎采用活血通络、滋阴凉血、健脾补肾法治疗常能收到较好的效果。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9g,山桅9g,黄苹12g,仙鹤草30g,白茅根30g,生地 10g,车前子10,泽泻10g,丹皮炭10g,柴胡6g,黄连3g,木通6g,甘草梢3g。归脾汤加减。炙黄芪12g,党参l5g,白术l0g,当归 12g,茯苓12g,炙远志6g,枣仁12g,龙眼肉l0g,芡实10g,阿胶珠(烊化)l0g,杜仲12g,菟丝子12g,牛膝l0g,甘草6g。

  2、药物治疗精囊炎

  红霉素:红霉素有较强的穿透性,对前列腺上皮的渗透作用强。在酸性环境中可离解为非溶状态,对金葡菌、链球菌均高度敏感,对革兰氏阴性杆菌无效。因此常与卡那霉素联合应用。红霉素0.25g,精囊炎患者每日4次;卡那霉素0.5g,每日2次,肌肉注射,共用 10~14天为第一个疗程,症状好转后改为复方新诺明口服,每次2片,每日2次,服10~14天。

  青霉素类:有些青霉素类药物对尿路的特异性细菌有效。对于非特异性细菌感染引起的效果不理想,一般情况下不作为首选。

  3、物理治疗精囊炎:

  精囊炎的物理治疗是一种物理给药手段,首先需要灌肠,以尽可能多地清除体内致病菌,其次再用直流电理疗器进行周期性治疗,同时以热水坐浴相辅,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帮助消炎止痛。这种治疗方法只是一种辅助措施,不能从根本上杀灭病菌。

  以上就是关于“治疗精囊炎的方法哪些比较有效”的相关内容介绍,希望对大家的了解有帮助。精囊炎的治疗方法有很多,患者具体该选择哪种方法进行治疗还需根据自身的病情决定,只有这样才能使治疗效果明显,才能尽早治愈精囊炎疾病,恢复身体健康。

相关阅读:
男性患上精囊炎有机会治愈吗

精囊炎在线咨询

更多

精囊炎 中医治疗

精囊炎中医属于血精,治疗效果比较好,需要到正规医院中医科就诊,经过辩证后治疗。如患者属于湿热下注型,治疗应清热、凉血、利湿,方可选龙胆泻肝汤加减;如患者属于阴虚火旺型,虚火灼伤精室血络,导致出现血精,则需要滋阴、补肾、止血,方可选知柏地黄汤加减进行治疗;如患者为瘀血阻滞型,治宜活血化瘀,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1个回答

精囊炎会引起无精吗

精囊炎一般是不会引起无精症的。精囊炎多数是由于细菌入侵精囊引起炎症的原因,也可能是过度性生活或者酗酒导致的,另外和受寒以及频繁手淫也有一定的关系,通常会引起性欲低下和遗精以及早泄的症状,一般不会引起无精症,所以不必过于担心。精囊炎通常可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生素类的药物进行治疗,病情严重也可以通过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

1个回答

精囊炎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第一,精囊附近的器官如膀胱,直肠前列腺等如果被感染,细菌便可通过其他器官蔓延到精囊,导致精囊炎感染。第二,一些器官如睾丸,附睾的炎症,细菌,会通过输精管侵入精囊腺,引起精囊炎。第三,个人卫生问题导致的疾病,如男性不注意个人卫生,一些细菌会从尿道逆行感染,引起精囊炎。如果体内有感染病灶,如扁桃体炎,细菌也会通过血液传播到精囊腺,引起精囊炎。

1个回答

精囊炎的症状表现一般有哪些

精囊炎的症状表现有很多。1.血精:排尿时会发现血丝。2.尿频、尿急、尿痛 3.疼痛:患者长会出现疼痛的现象。 4.其他症状:可有发热恶寒、寒战,此为急性精囊炎所见的全身症状。血尿,也是急性精囊炎的表现之一。而射精疼痛,性欲低下、遗精、早泄为慢性者所见。建议选择正规医院就诊。

1个回答

急性精囊炎需要治疗吗

 许多时候精囊炎因为没及时的有效地救治,致使了疾病反反复复复发,而因为精囊的结构特点,再次发生炎症后,引流不畅,细菌渗入后易祸根常留,给救治带给一定难度,救治不及时或不彻底易反反复复复发。需求注意适当放松心情,做好心理调节,建议多补充钙质。

1个回答

慢性精囊炎吃药多长时间能治疗好?

慢性精囊炎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男性生殖系统炎症传染,它是由于身体免疫力下降时遭到细菌感染致使的,具体的服药时间要根据患者的传染程度来选择,需要有按照疗程服药救治,中间不要随便停药减药,一般情况下服药一两个月就可以自愈,救治期间多喝水,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需要强调的是青少年男性生活中应注意,多运动,少食辛辣食物,避免男科病。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