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脊柱骨折

>

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

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诊疗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降低、骨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世界卫生组织,WHO,1994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2001年)提出,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骨强度包括骨密度和骨质量。骨质疏松症可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性骨折(脆性骨折)指患骨质疏松症后,因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导致骨强度减低,受到轻微暴力甚至在日常活动中即可发生的骨折,属病理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最严重的后果。常见的骨折部位是脊柱、髋部、桡骨远端和肱骨近端。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特点及治疗的难点:①骨质疏松症患者罹患骨折并卧床后,将发生快速骨丢失,会加重骨质疏松症;②骨折部位骨量低,骨质量差,多为粉碎性骨折,复位困难,不易达到满意效果;③内固定治疗稳定性差,内固定物及植入物易松动、脱出,植骨易吸收;④骨折愈合过程缓慢,恢复时间长,易发生骨折延迟愈合甚至不愈合;⑤其他部位发生再骨折的风险明显增大;⑥多见于老年人,常伴发其他器官或系统的疾病,全身状况差,治疗时易发生并发症,增加治疗的复杂性与风险性;⑦致残率、致死率较高,严重威胁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和寿命;因此,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有别于一般的创伤性骨折,既要重视骨折本身的治疗,也要积极治疗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性骨折女性多见,60岁以上人群多发。多为轻微外伤(指平地或身体重心高度跌倒所引起的损伤)或没有明显外伤史,甚至在日常活动中也可发生。

  临床特征有:骨折的一般表现;骨折的特有表现;X线检查可确定骨折的部位、类型、移位方向和程度,对骨折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X线片除有骨折的特殊表现外,还有骨质疏松的表现,如骨密度降低、骨小梁稀疏、骨皮质变薄、骨髓腔扩大等。CT能够准确显示骨折粉碎的程度,并能显示椎管内压迫情况,三维成像技术能清晰显示关节内或关节周围骨折,MRI对于发现隐匿性骨折以及鉴别新鲜和陈旧性骨折具有重要意义。拟诊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患者有条件可行骨密度检查。双能X线吸收法(DXA)是目前国际公认的骨密度检查方法。参照WHO推荐的诊断标准,DXA 测定:骨密度值低于同性别、同种族健康成人的骨峰值不足1个标准偏差属正常(T值≥-1.0SD);降低1~2.5个标准偏差之间为骨量低下(骨量减少,-2.5D

  复位、固定、功能锻炼和抗骨质疏松治疗是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基本原则,理想的治疗是上述四者的有机结合。在尽可能不加重局部血运障碍的前提下将骨折复位,在骨折牢固固定的前提下尽可能不妨碍肢体活动,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使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均达到比较理想的结果。同时合理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以避免骨质疏松加重或发生再骨折。

  因骨质疏松性骨折多见于老年人,故其整复和固定应以方法简便、安全有效为原则,以尽早恢复伤前生活质量为目的,应尽量选择创伤小、对关节功能影响少的方法,不应强求骨折的解剖复位,而应着重于功能恢复和组织修复。对于确需手术者,要充分考虑骨质疏松性骨折骨质量差、愈合缓慢等不同于一般创伤性骨折的特点,可酌情采取以下措施:①使用特殊内固定器材,如锁定加压钢板、粗螺纹的螺钉、膨胀型髓内钉、具有特殊涂层材料的器械等;②使用应力遮挡较少的器材,减少骨量的进一步丢失;③采用特殊的内固定技术,如螺钉固定时穿过双侧骨皮质,增加把持力;④采用内固定强化技术,如螺钉周围使用骨水泥、膨胀器及生物材料强化;⑤骨缺损严重者,可考虑采用自体或异体骨移植以及生物材(骨水泥、硫酸钙等)充填;⑥视骨折的牢固程度,酌情选用外固定。外固定应可靠,有足够的时间,尽可能减少对骨折临近关节的固定。

  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康复治疗既要遵循一般骨折术后的康复规律,又要考虑到该类患者骨质量差、内固定不牢固及骨折愈合缓慢的特点。强调早期进行肌肉的主动和被动锻炼,尽早活动未固定的关节,尽量减少卧床时间。

  骨质疏松性骨折常见于脊柱、髋部。

  脊柱是骨质疏松性骨折最常见的部位,其中约85%有疼痛症状,其余15%可无症状。脊柱胸腰段的骨质疏松性骨折约占整个脊柱骨折的90%。脊柱骨质疏松性骨折主要包括椎体压缩骨折和椎体爆裂骨折,往往外伤较轻,或无明显外伤史,易漏诊或误诊为腰背肌劳损。

  诊断主要依靠患者的年龄、病史和影像学检查,其中外伤后胸背部疼痛、身高降低、脊柱侧弯或脊柱后凸、X线平片显示骨小梁稀疏、骨皮质变薄、椎体楔形变、双凹变形等是诊断的主要依据。骨密度测定通常采用DXA法,可以确定骨质疏松的程度。CT扫描可以确定骨折类型、椎体破坏程度以及椎管内压迫情况,MRI检查可以确定骨折是否为新鲜骨折以及显示神经压迫的状况。

  椎体爆裂骨折若无神经压迫症状者,可采取非手术治疗,主要措施为卧床休息2-3周,然后支具外固定3个月。椎体爆裂骨折若伴有神经压迫症状者,可手术行神经减压、骨折复位、内固定及融合治疗。椎体压缩骨折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非手术或手术治疗。若椎体压缩程度较小(高度丢失小于1/3)、疼痛不剧烈者,可采取非手术治疗。对于椎体压缩程度明显(高度丢失大于1/3)、椎体后壁没有破坏,或为多节段骨折、疼痛明显、经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者,可以考虑微创手术治疗。经皮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是目前建议采取的微创手术治疗措施,可达到减轻疼痛、稳定脊椎、恢复脊柱生理弧度和早期活动等目的。经皮椎体成形术和后凸成形术,应在X线密切监视下进行,手术医生必须经过正规培训,手术技术规范化,避免发生骨水泥渗漏等主要并发症。对于多椎体压缩骨折,需根据临床具体情况选择治疗节段。

  髋部骨质疏松性骨折主要包括股骨颈骨折和股骨转子间骨折,其特点是骨折不愈合率高、股骨头坏死率高、致畸致残率高、康复缓慢、病死率高。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以采取非手术或手术治疗。如果患者骨折移位不明显或为嵌插骨折、或一般情况较差而无法耐受手术,可以采用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包括卧床、牵引(骨牵引或皮牵引)、支具固定、预防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措施。在非手术治疗期间,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肢体位置和牵引重量,采取综合措施防治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感染和褥疮等并发症。手术治疗包括外固定架、内固定、人工关节置换(人工股骨头置换、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等。

  对股骨颈骨折,GardenⅠ、Ⅱ型骨折多采用经皮多枚空心加压螺钉内固定,GardenⅢ、 Ⅳ型骨折愈合率低,股骨头坏死率高,内固定疗效不确切,对年龄较大者可考虑人工股骨头置换或人工全髋关节置换。至于是选择人工股骨头置换还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主要根据患者的年龄、全身状况、预期寿命、髋臼有无破坏而定。对高龄、全身情况较差、预期寿命不长、髋臼基本完整,可考虑行人工股骨头置换,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且高龄患者术后活动较少,基本能满足日常生活的要求,否则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

  对股骨转子间骨折,可切开复位内固定。内固定包括髓内固定和髓外固定,髓内固定系统包括 Gamma钉、股骨近端髓内钉(PFN)、股骨重建钉等,髓外固定系统包括动力髋螺钉(DHS)、动力髁螺钉(DCS)、锁定加压钢板(LCP)、髋部解剖钢板等。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术者经验选择髓内或髓外固定。对于骨质量较差的患者而言,髓内固定更符合生物力学的要求。如患者系多发伤或全身情况较差,不能承受较大手术,可在局麻下进行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固定后患者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不推荐将人工股骨头置换或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作为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的首选方案。对于股骨转子间骨折为陈旧性骨折或同时伴有髋关节疾病,可考虑人工股骨头置换或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在骨质疏松性骨折外科治疗的同时,特别强调积极治疗骨质疏松症。

  基本骨营养补充剂,钙剂摄入可减缓骨量丢失,改善骨矿化。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时,应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维生素D缺乏可导致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吸收加剧,从而引起或加重骨质疏松。摄入适量维生素D有利于钙在胃肠道的吸收,促进骨形成,增强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

  骨质疏松性骨折源于骨质疏松症,因此采用有效药物治疗骨质疏松症是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必要基础。骨折后抗骨质疏松用药建议:

  1.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早期,由于骨吸收增强,卧床和制动又导致骨量进一步丢失,因此宜选用抑制骨吸收药物。降钙素能够提高骨密度、改善骨质量、增强骨的生物力学性能,对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有明显作用。早期应用降钙素既可以止痛,又能改善或防止急性骨丢失,可作为高转换型骨质疏松症患者腰背痛(特别是椎体急性骨折时)的首选治疗药物。常规剂量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修复与重建未见不良影响。

  2.合理使用钙剂,钙吸收主要在肠道,故钙剂补充以口服效佳。

  3.活性维生素D3不仅能够促进骨形成和骨矿化,增加骨量,降低再骨折的风险,而且有助于增强肌力、提高神经肌肉协调性,防止跌倒倾向。

  4.双膦酸盐可提高腰椎和髋部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及骨折后患者死亡率。但有研究表明双膦酸盐可以影响骨痂改建的质量,因此骨质疏松性骨折早期应用双膦酸盐制剂目前尚有争论。

  5.SERMs在提高骨密度、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率方面有良好疗效,但有研究表明SERMs可增加卧床病人下肢静脉血栓的风险,因此骨折后卧床病人慎用。有静脉栓塞病史及血栓倾向者(如长期卧床、久坐)禁用。

  自我预防措施有:戒烟限酒,适度控制体重,坚持日常适度肌力锻炼及全身平衡性与协调性锻炼,适当户外活动,增加日照,采取防止跌倒的各种措施,预防性正确用药。

脊柱骨折在线咨询

更多

尾椎骨断裂多久才能好

正常情况下4周就可以正常彻底恢复,但是要完全恢复需要有三个月的时间,在彻底恢复期间必须留意歇息,防止过度操劳,可以口服许多活血化瘀活血的药物来协助骨头的结疤,平时饮食也要留意,多吃含有蛋白质类的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可以适当的喝许多骨头汤、鱼汤等。

1个回答

脊柱骨折微创手后效果如何?

椎体分解骨折经过微创救治以后,患者会备感立竿见影的疼痛消失了,而且他能早期的下地运动,增加他卧床的时间,有助于病人生存质量的大幅提高,也有助于他各种器官关节功能的彻底恢复。需要声明注意一定要注意多休息,不能太劳累也不能来回走动,可以多吃一些补钙效果比较好的食品。

1个回答

脊柱骨折微创手术方法是什么?

微创的方法原来是适用于救治血管瘤的这种病人巨大的血管瘤引来椎体的疼痛,可以用这个我们叫椎体成形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这种手术在病人仰卧的时候局麻下通过刺击两根定位针,实施个地下通道刺击出去之后,然后在椎体内要灌注一定的骨水泥,这样这个病人锥体能超越稳定,能减低椎体不稳定所引来的疼痛以及急性骨折引来来的炎性因子,引发这种化学性的刺激疼痛。需要声明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戒酒,高钙饮食。

1个回答

脊柱骨折病人如何搬运?

脊柱一旦再次发生骨折之后,运送的时候我们必须慎重,必须让病人的躯干要平躺在平板床上或者担架床上。不要让这个病人去屈伸他的身体不能够把病人让他坐下来或者扛着这个病人这是个错误的运送方法。特别注意多吃蔬菜和水果,补充维生素和钙质,可以适当的进行一下锻炼。

1个回答

脊柱骨折术后怎么护理?

除了专业的护理以外,做为病人和家属都应当留意的是患者必须留意始终保持身体的稳定性。另外如果身体在容许的情况下应当早点带腰围,下地运动,增加卧床,增加褥疮、肺炎等这些并发症等,同时能增加我们这个肌体这个肌肉和骨骼废用性的膨胀。需要声明注意平时还是需要进行休息,进行平躺硬板床,有利于症状的恢复。

1个回答

脊柱骨折搬运不当有什么后果?

因为脊柱的骨折会累积到它的稳定性,如果运送不当,会引发后方脊髓或者神经的压制引发二次伤损。给病人引发更大的许多伤损可能会引发无法弥补的这种伤害。需要声明注意平时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不要吃太过刺激辛辣的东西。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