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疗之法古已有之,既能够促进疾病康复,又增强患者的体魄。食疗是强直性脊柱炎不得不提的保健方式,采取正确的食疗方法,不仅能够补充患者所需的营养物质,还能提高患者的抗病能力,能够有效促进强直性脊柱炎的康复。下面介绍3则常用的食疗方,希望对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朋友有所帮助。
1. 川乌粥
原料:生川乌3-5克,大米50克,姜汁10滴,蜂蜜适量。
主治:风寒湿痹,麻木不仁,手足四肢不遂,疼痛不能举。
制法:先将川乌头捣烂研成细末,煮沸米粥之后加入川乌末,改用小火慢煮,煮熟后加入姜汁、蜂蜜,搅匀后再煮片刻即可。
用法:早晚各服用1次,5-7天为一个疗程。
2. 蹄筋汤
原料:蹄筋(鹿筋、牛筋、猪筋任选)80克,鸡血藤50克,大枣6枚,盐少许。
主治:风湿疼痛,关节屈伸不利等症状。
制法:将蹄筋用清水浸泡一夜,次日用开水浸泡4小时后再用清水洗净,便可与上述药物一起放入砂锅内,加开水两碗半煎煮,煮沸之后改用中火煮到仅剩半碗水,加盐调味。
用法:每日1次,随餐食用,孕妇禁用。
3. 附片蒸羊肉
原料:制附片30克,鲜羊肉腿1000克,肉清汤250毫升,料酒15克,葱节和姜片6克,胡椒粉0.6克,味精0.6克,盐1.5克,熟猪油30克。
主治:适用于阳虚身寒之寒痹,关节剧痛,畏寒肢冷,手足拘挛等症。
制法:先将羊肉煮熟后捞出,切成2.5cm见方的肉块,将制附片洗净,与羊肉一同放入大碗中,并放入料酒、熟猪油、葱节、姜片、肉清汤、隔水蒸3个小时即可食用。
用法:食用是可以撒上葱花、味精、胡椒粉,随餐适量食用。
脊柱退行性变在线咨询
更多
脊柱退行性变的治疗方法?
脊柱退行性炎症的治疗方法可以服食非甾体类消炎药,具体用药,谨遵医嘱,可以在专业的康复师指导下实施活动特训,作业特训等康复功能锻练,可以多做拱桥飞燕活动,增强腰背肌的肌力,平常可以多用鸡肉煲汤,同时在煲...
1个回答
脊柱退行性变什么意思?
你这个年龄阶段是由于身体机能减退,而且长时间的慢性劳损,载重运动或者是缺少活动都会引来脊柱退行性炎症,再次出现骨质疏松或者韧带钙化,骨质增生,椎间隙的变窄等。这些属于许多生理性的变动,但部分人会再次出...
1个回答
脊柱退行性变请问如何治疗
正常的脊柱拥有四个身理弯折,即颈椎前曲、胸椎后曲、腰椎前曲、骶骨后曲。如果正常的身理曲度小时,称之为身理曲度变直,严重者会再次出现反弓现象。脊柱的身理曲度一旦消失变直就会给身体带给一定的干扰,控制周围...
1个回答
脊柱退行性变严不严重
这种情况是慢性劳损引发的退行性炎症建议去当地的正规机构或者医院骨外科仔细检查救治。建议你留意歇息、不要加班等。卧硬板床,防止操劳受寒,剧烈运动,可以口服扶他林,维生素B1,钙剂,氨基葡萄糖等药物,外...
1个回答
请问椎间盘突出要怎么治疗
根据你说的症状治疗应该舒筋活血,可以针灸,推拿,小针刀,服用舒筋丸。 ...
3个回答
脊柱退行性变化腰酸背痛如何治疗
这种情况考虑是腰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可以对症治疗。一般这种情况可以用消炎痛,根痛平,氨基葡萄糖,甲钴胺对症治疗,必要时可以考虑手术治疗。另外,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均衡补充身体营养,多做做一些有氧运动来...
1个回答
脊柱退行性变的治疗方法都有哪些?
脊柱退行性变,这是一种身理发生改变,而不是一种病理发生改变,脊柱的萎缩从三十岁左右就已经开始了,在六十岁左右的时候会抵达高峰,所以这个人看上去会驼背,脊柱的退行性病它不是一种病理发生改变,所以也不需要...
1个回答
脊髓水肿怎么办
你的这种情况是良性肿瘤,尽早手术治疗,有神经压迫症状,手术效果最确切 ,脊柱退行性变给生活和工作带来严重不便,而且重者生活失去自理。因此患者需要尽快得到有效治疗,尤其是生活中,建议多注意生活中注意调养...
1个回答
腰脊三青骨拆应该怎么办
根据你说的症状建议去骨伤科就诊,固定治疗,配合服用抗消炎,活血通络的药物治疗。 ,脊柱退行性变给生活和工作带来严重不便,而且重者生活失去自理。因此患者需要尽快得到有效治疗,尤其是生活中,建议多注意休息...
3个回答
右腿麻痛如何缓解
根据你说的症状治疗应该舒筋活血通络止痛,可以针灸,推拿红外线理疗,服用独一味胶囊,活血常规药物等药物治疗。同时凭病患形容的状态,生活规律,营养均衡。...
3个回答
腰疼,腰椎疾病如何治疗
你所描述的情况可能是腰椎疾病引起的,需要做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法、紫外线疗法、按摩与牵引、针灸、解热镇痛药和手术治疗。运动方式有:散步、健身操、太极拳、太极剑、长跑等。同时注意自己的饮食结构,多食用瘦肉...
3个回答
脊椎疼痛怎么解决
推按疗法:推拿,按摩有助释放或降低身心压力及舒缓紧张的肌肉,因此也是消除腰酸背痛重要的方法之一.牵引疗法:本法对於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和腰椎间孔狭窄的患者,有助拉开椎体间的距离,避免骨刺或软骨压迫到神经,...
3个回答
健康资讯
更多
推荐医生
更多
可能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