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甲状腺癌

>

甲状腺癌的四大症状

甲状腺癌的四大症状

  甲状腺癌是由数种不同生物学行为以及不同病理类型的癌肿组成的一种疾病,主要包括乳头状腺癌、滤泡状癌、未分化癌、髓样癌四种类型。

  一、甲状腺乳头状癌

  甲状腺乳头状癌肿块一般较小,发展变化较慢,但早期就可有转移,往往首先发现的病变就可能是转移灶,40岁以前良性肿块比较多见,可能20~30年没有进展,晚期50~60岁以上病人则进展较快。

  甲状腺乳头状癌属低度恶性的肿瘤,是甲状腺癌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占成年人甲状腺癌的60%~70%和儿童甲状腺癌的70%,尤以儿童患者为多见,约2/3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病例实际上是混合性肿瘤,在其病灶中可发现不同比例的滤泡状癌的组分,这些病人的自然病程与乳头状癌相似,目前的分类标准将这部分患者归入乳头状癌中。

  二、甲状腺滤泡状癌

  滤泡癌发展也比较慢,特点血行播散快,多有远处转移,可到骨组织及肺,由于其组织细胞学近似甲状腺滤泡结构,可具有吸碘功能,因此,少数病人可表现为甲亢,吸131I率升高,晚期肿瘤发展较大时,还可引起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诊断甲状腺滤泡状癌的可靠指标是血管和包膜侵犯,以及发生远处转移,可完整切除病灶的病例约为1/2~2/3。

  三、甲状腺髓样癌

  甲状腺C细胞起源于神经嵴,与肾上腺髓质细胞,即所谓APUD细胞(amine precursor uptake and decarboxylation cell),大部分的甲状腺髓样癌与定位于第10号染色体q11.2的RET癌基因有关。

  四、甲状腺未分化癌

  1、发病特点:甲状腺未分化癌为高度恶性肿瘤,占甲状腺癌的2%~3%,也有报道认为5%~14%,发病年龄多超过65岁,年轻人则较少见,来源于滤泡细胞的甲状腺未分化癌还可分为巨细胞,其中以巨细胞及梭形细胞为多,也可在同一病例中同时存在分化型和未分化型癌,包括滤泡性腺瘤,并有肱二头肌的转移癌,虽行颈淋巴结清扫及肱二头肌切除,仍发生肺转移而死亡。

  2、临床表现:绝大部分患者表现为进行性颈部肿块,约占64%~80%,而发病前并无甲状腺肿大,肿块硬实,且迅速增大;②甲状腺肿大,可伴有远处转移;③已有多年的甲状腺肿块病史,但甲状腺肿块突然急速增大,并变得坚硬如石;④已有未经治疗的DTC,在经一段时间后迅速增大,并伴有区域淋巴结肿大。

甲状腺癌在线咨询

更多

甲状腺癌早期怎么治疗

甲状腺癌的治疗从目前角度讲手术是最好的一个办法,虽然它是个有创的治疗方法,但是它是可以完全治愈肿瘤的。对于担心瘢痕或者是对美学要求比较高的患者还可以采取腔镜或者是机器人的方法,把切口做在隐蔽的地方,这样病人在得到肿瘤根治的同时也获得了美学的最佳效果。此外还有一些辅助性的办法,比方说像碘131、外放疗和靶向治疗等等,即使采取这些方法也要先手术,它们都是做完手术以后才能考虑用,属于辅助治疗方法。

1个回答

甲状腺癌早期抗肿瘤能不能治

甲状腺癌如果说是早期的话,即使是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也是可以手术治疗的,那么手术治疗之后,甲状腺癌的5年生存率能达到96%以上,然后再配合碘131的治疗,那么基本上就可以治愈。所以说甲状腺癌早期是预后比较好的肿瘤,有治愈的可能。对于甲状腺癌早期完善检查后,尽快手术,手术之后,根据肿瘤的分期,然后再决定辅助治疗。

1个回答

甲状腺癌的早期症状

甲状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的时候往往是没有症状,一般是通过体检或是自检的时候才被发现,自检的患者通常会发现颈部肿物随吞咽移动而就诊。有一些症状比较严重的患者会有吞咽困难及颈部压迫感,会有声音嘶哑,呼吸困难的症状,这种情况往往是比较严重了的。甲状腺癌在早期的时候发现,接受正规的治疗是可以进行治愈的。

1个回答

得甲状腺癌的早期症状

甲状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早期的时候往往是没有症状,一般是通过体检或是自检的时候才被发现,自检的患者通常会发现颈部肿物随吞咽移动而就诊。有一些症状比较严重的患者会有吞咽困难及颈部压迫感,会有声音嘶哑,呼吸困难的症状,这种情况往往是比较严重了的。甲状腺癌在早期的时候发现,接受正规的治疗是可以进行治愈的。

1个回答

患了甲状腺癌前期有什么症状

临床上来看,很多患者在甲状腺癌的早期都是没有明显症状的,随着病情的发展,可能会出现压迫症状,比如吞咽困难,呼吸困难,声音嘶哑等。如果已经出现了这些压迫症状,建议及时去医院就诊进行检查,尽快治疗,不要耽误时间。

1个回答

甲状腺癌的前期表现是什么

甲状腺癌初期的表现通常不是特别明显,所以如果有特别明显的特征,那么说明疾病已经进入了中期甚至晚期。大部分的患者一般有甲状腺肿大结节。其次在平时的生活中有可能出现吞咽困难或者颈部有压迫感、声音沙哑、吞咽的时候有阻塞感。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