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甲状腺激素

>

解析甲状腺疾病的护理7要点

解析甲状腺疾病的护理7要点

  甲状腺疾病的治疗方法有很多,治疗过后患者及患者家属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是怎么护理才能够有效辅助治疗,的确,术后做好护理是很重要的,无论是身体的护理还是心理的护理都很重要,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

  解析甲状腺疾病的护理要点

  1、因病人表情淡漠,精神抑郁,性情孤僻,应对病人加强心理护理,关心体贴病人,主动与其谈心,交流思想,以解除病人的顾虑,增加他们的生活情趣,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病情严重者应绝对卧床休息:因病人厌食,常出现营养障碍,应鼓励病人进食,选择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低盐饮食,调节饮食花样,以促进病人的食欲。昏迷的病人应给予鼻饲流质饮食。

  3、病人常有畏寒、体温较低的表现,若体温低于35℃可出现呼吸浅而慢,心率过缓,血压降低,嗜睡等症状时,多数发生粘液性水肿昏迷的先兆,应立即抢救,并采取保暖措施,如加盖棉被、置热水袋等,同时应注意防止烫伤。

  4、保持大便通畅:对顽固性便秘的病人可给予缓泻剂,如果导片、番泻叶等。必要时给开塞露或行生理盐水低压灌肠以通便。

  5、加强对病人的皮肤护理:每天用温水给病人擦洗1次,并涂润滑剂,防止皮肤干裂及感染。对粘液性水肿昏迷的病人应做到“四勤”:勤翻身、勤整理、勤按摩、勤擦洗,以有效防止褥疮的发生。

  6、应用甲状腺制剂治疗时,应按医嘱递增药量,严密观察药物疗效及其副作用。如病人出现心动过速、失眠、兴奋、多汗等症状时,应遵照医嘱减量或暂时停药。

  7、准确观察并记录病人的尿量,严密观察其全身水肿消退的情况,并根据水肿消退的快慢来调节水及电解质的出入量。

  求医网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关于怎么护理甲状腺患者的相关知识,希望大家了解并掌握好它,实践到患者的日常护理当中去,密切管着病人的情况,如有复发的迹象应提早就医,避免疾病在缠身。

  【参考文献:《甲状腺疾病防治指导》《甲状腺疾病护理》】

甲状腺激素在线咨询

更多

甲状腺囊腺瘤怎么治疗

患有甲状腺囊腺瘤建议去医院做一下详细的检查后,选择最佳方案进行治疗。如果是恶性病变所引起的甲状腺囊腺瘤临床上多采取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手术以后同时配合放化疗联合应用。除去周围残余的癌细胞,防止发生转移等情况。如果是甲状腺囊腺瘤是良性的,体积比较小,没有临床压迫症状,建议患者采取保守的方法进行治疗。可以在局部做射频消融,建议患者应每年定期去医院做复查检查,防止发生其他病变。

1个回答

甲状腺肿引起甲亢

甲状腺肿大是双侧及峡部甲状腺弥漫性肿大,可以是轻到重度肿大,质地比较软,肿大明显的,触诊的时候会感到甲状腺部位有震颤感觉。甲状腺肿大,可以选择药物治疗进行治疗,比如:丙基硫氧嘧啶、普萘洛尔、必要时辅以升白细胞和护肝药物,此外,对于出现甲状腺肿大现象,应当注意到正规医院普通外科就诊,进行甲状腺彩超检查以排除由于甲状腺良恶性肿瘤引起的甲状腺肿大。

1个回答

甲状腺微创治疗

甲状腺结节进行微创手术治疗,主要是通过腔镜来打通乳腺或者腋窝等器官到甲状腺的通路,然后进行甲状腺手术。通过腔镜微创手术的方式患者一般切口较小,并且术中出血的概率很低,术后出现严重甲减的情况也较低。建议一些良性的甲状腺结节或者甲状腺微小癌的患者可以采用腔镜微创手术治疗。术后患者需要口服一段时间的左甲状腺素钠片,同时需要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的水平。

1个回答

甲状腺引起的低烧

甲亢引起发热的原因主要有:1亚急性甲状腺炎,通常由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全身中等程度以上的发热、甲状腺疼痛及压痛,在甲亢发病期间还会出现怕热、手抖、心悸、消瘦等症状;2化脓性甲状腺炎,由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极少见,还会出现高热、甲状腺疼痛和甲状腺压痛;3少数甲亢患者可出现低热,这是因为过多的甲状腺激素促进了蛋白质、脂肪的分解,产热增加而导致的。

1个回答

甲状腺滤泡上皮增生是什么引起的

甲状腺滤泡上皮增生是由于甲状腺疾病而引起的症状,可以见于甲亢,甲状腺结节,甲减等症状,都可能会出现甲状腺滤泡上皮增生的表现。如果是由于甲亢引起的症状患者可以对症口服甲巯咪唑进行调理治疗,患有甲减的患者可以对症口服左甲状腺片进行调理治疗。如果是甲状腺滤泡结节所引起的症状患者宜选择手术切除的方法进行治疗。手术后应注意术后护理。

1个回答

什么容易引起甲状腺肿

Graves病,结节性甲状腺肿,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肿瘤等疾病,都可引起甲状腺的肿大。一旦考虑患者出现了甲状腺肿,一定要积极排查引起甲状腺肿的病因。例如完善相应检查,排查患者是否患Graves病,结节性甲状腺肿,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肿瘤等。可以通过甲状腺超声检查,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检查,血液的甲状腺功能测定,以及甲状腺相关抗体检查等进一步明确诊断。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