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干眼症

>

干眼症的诊断方法有哪些

干眼症的诊断方法有哪些

  常见检查项目

  1、泪液分泌实验: 正常为10-15mm,<10mm为低分泌,<5m为干眼,无眼部表面麻醉情况下,测试的是主泪腺的分泌功能;表麻后检测的是副泪腺的分泌功能(基础分泌),观察时间同为5min。

  2、泪膜破裂时间 <10s为泪膜不稳定。

  3、泪液蕨类实验: 粘蛋白缺乏者,例如眼类天疱疮,Stevens-Johnson综合征,“蕨类”减少甚至消失。

  4、活检及印迹细胞学检查: 干眼症患者结膜杯状细胞密度降低,细胞核浆比增大,上皮细胞鳞状化生,角膜上皮结膜化,通过计算结膜中杯状细胞密度,可间接评估疾病严重程度。

  5、荧光素染色: 阳性代表角膜上皮缺损,还可以观察泪河的高度。

  6、虎红染色: 敏感性高于荧光素染色,角,结膜失活细胞着染色为阳性细胞。

  7、泪液溶菌酶含量: 含量<1 200μg/ml,或溶菌区<21.5mm2,则提示干眼症。

  8、泪液渗透压: 干眼症和接触镜配戴者,泪液渗透压较正常人增加25mOsm/L,如大于312mOms/L,可诊断干眼症,此项具有特异性,有较高的早期诊断价值。

  9、乳铁蛋白: 69岁以前如低于1.04bg/ml,70岁以后如低于0.85mg/ml,则可诊断干眼症。

  10、泪液清除率检查: 目的在于了解泪液清除有无延迟,应用荧光光度测定法检测。

  11、干眼仪或泪膜干涉成像仪: 了解泪膜脂质层,干眼尤其LTD患者,可见泪膜脂质层异常,与标准图象比照,可推测干眼严重程度。

  12、角膜地形图检查: 了解角膜表面的规则性,干眼患者的角膜表面规则参数(表面规则指数和表面不对称指数)比正常人增高,且增高程度与干眼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13、血清学检查: 了解自身抗体的,SS患者长见ANA抗体,类风湿因子等阳性,此项有利于免疫性疾病所致干眼症的诊断。

干眼症在线咨询

更多

眼底疾病都有哪些

眼底疾病有很多种不同:抱括视网膜本身和全身性疾病,血管疾病和自身疾病引来的网膜炎症;黄斑病变;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色素沉着;视网膜母细胞瘤;视神经炎;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视神经萎缩,除了由系统性疾病引来的视网膜病,如糖尿病、肾病、结核病、早产儿视网膜病、妊娠中毒综合症和白化病。

1个回答

眼底黄斑水肿经过治疗后能好吗

所谓的眼底黄斑水肿实际上是视网膜中的黄斑区受到病毒感染而导致形成了炎症,并且液体渗入导致水肿现象的发生。目前临床医学上主要是通过光动力疗法激光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该方法治疗眼底黄斑水肿无创伤、准确率高、选择性好、适应性强,还可以协同其他疗法灵活应用。

1个回答

先天性散光在怀孕的时候能避免吗

在有先天性散光的情况下是会有遗传给胎儿的可能性的,但是如果你自己有先天性散光的情况,胎儿也不一定会被遗传,所以具体说先天性散光和怀孕具体有没有关系也是不能确定的。所以,先天性散光在怀孕的时候会不会遗传也是看概率的,不存在绝对的情况,只能说是可能会遗传。

1个回答

眼睛被蚊子咬了怎么快速消肿?

蚊虫叮咬后,应及时注意抗炎和消毒,防止局部肿胀和感染。一般来说,皮肤被蚊子叮咬后会出现局部瘙痒或疼痛。发生这种情况后,最好使用软膏或冰敷来加速消肿。消肿时,最好不要用手抓伤,以免抓伤后感染。一般问题不是很常见,红肿会慢慢消失。你可以用新鲜芦荟清洗和挤压果汁,然后用棉签涂抹在被蚊子叮咬的眼睑上。芦荟能杀菌和抗炎。用芦荟治疗蚊虫叮咬更好,也可以使用花露水。被蚊子叮咬的眼睛可以通过碱性物质快速消肿。这些都是更好的治疗方法。

1个回答

上眼皮浮肿,眼睛不舒服怎么办?

眼睛肿与睡眠、饮水和睡觉的姿势都有关,建议睡前不要喝太多的水。双眼皮发生水肿,要控制水肿的情况,关键就是改善水肿。引起水肿的原因主要是自身患有皮肤病,或是心、肾功能不全、血管神经性水肿。亦或考虑肾脏的病变,或者是眼睛位置损害,眼睛结膜炎症。可以通过硫酸镁去进行外用,还有一个方面就是进行尿常规的检查。按摩可以促进眼周肌肤的血液循环,有效减少肿胀。在冻奶中浸透,取出敷在眼上5分钟,然后再在眼皮上铺两片梨或菠萝,湿眼睛更加明亮。

1个回答

宝宝眼睛肿怎么回事?

眼部水肿的原因与饮食习惯和日常生活习惯差密切相关,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婴儿眼睛肿胀可能是由睡眠前或睡眠中喝太多水、睡眠姿势不当、眼睛干燥或维生素缺乏引起的,建议每天补充一定量的维生素,睡前不要喝太多水,如果眼部卫生工作不彻底,也会造成眼肿,经常用揉眼睛,或者宝宝的毛巾与大人混用造成了细菌感染,都容易造成宝宝眼睛肿,所以宝宝的眼部卫生工作要彻底,教会孩子不要用去揉眼睛,给宝宝单独准备一块小毛巾,眼部疾病必须要到专业的眼科医院就诊,不能私自在家处理。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