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干眼症可以用到哪些方法?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人不注意用眼,造成过度用眼,使得自己患上干眼症,对于干眼症患者来说,及时的治疗是非常关键的,但是对于怀疑自己患有干眼症的患者,前往正规医院进行检查诊断是很重要的,只有将干眼症诊断出来,患者才可以进行对症治疗,那么,诊断干眼症可以用到哪些方法?具体介绍如下:
一、干眼症泪膜稳定性的评价
1、泪膜更新:干眼症患者泪膜更新时间延长,用荧光素清除时间来表示更新速度。眼中滴入5μl消毒的荧光素,在10、20、30分钟时,行Schirmer试验,将滤纸放于下睑1分钟,记录观察滤纸染色的情况。正常人在20分钟后荧光素染色消失;而Sjogren综合征的病人100%在20和30分钟时仍然存留;非Sjogren综合征的病人80%在20分钟时存留,56%在30分钟时仍然存留;睑板腺炎症的病人40%在20分钟时存留,但在30分钟时就都清除了。泪膜更新减慢使泪膜中的炎症介质滞留,加剧眼表的损害。
2、荧光素泪膜破裂时间(BUT):这是一项检查泪膜稳定性的标准实验。检查从最后一次瞬目开始,记录荧光素染色的泪膜上出现第一个破裂点的时间,它因人、因一天的不同时间而异,小于10秒说明泪膜不稳定,所有干眼症的患者都有泪膜破裂时间的缩短。
3、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通过观察泪膜上一目标点反光的破裂时间来测量。
二、干眼症泪液成分的检查
有些眼科专家通过测量泪液中粘蛋白、乳铁蛋白和溶菌酶等成分的含量来帮助诊断干眼症。但这些实验有些是因为准确性差,有些是因为特异性差而较少使用。
三、干眼症泪液渗透压的测量
诊断干眼症大量的证据表明干眼症的眼表损害基本机制是泪液渗透压增加。可以用渗透压计或高级设备对眼中获得的微量泪液进行测量,但这需要昂贵的设备和熟练的操作人员。
关于“诊断干眼症可以用到哪些方法”的文章就给大家说到这里了,干眼症的诊断在临床上并不难,只要患者听从医生的嘱咐就可以了,希望上述的文章可以帮助到每位患者。
干眼症在线咨询
更多
眼底疾病都有哪些
眼底疾病有很多种不同:抱括视网膜本身和全身性疾病,血管疾病和自身疾病引来的网膜炎症;黄斑病变;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色素沉着;视网膜母细胞瘤;视神经炎;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视神经萎缩,除了由系统性疾病引...
1个回答
眼底黄斑水肿经过治疗后能好吗
所谓的眼底黄斑水肿实际上是视网膜中的黄斑区受到病毒感染而导致形成了炎症,并且液体渗入导致水肿现象的发生。目前临床医学上主要是通过光动力疗法激光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该方法治疗眼底黄斑水肿无创伤、准确率高...
1个回答
儿童散光会缓解吗?
散光是指两条子午线屈光度不同,形成两条焦线和最小弥散斑的屈光不正。一般情况下来说,散光有两种因素造成,一种是遗传方面的因素,另一个就是由于后天角膜发生了疾病而产生的。要看度数,度数较大不可能缓解,只有...
1个回答
眼睛皮上长了疙瘩怎么回事?
睑板腺或皮脂腺的葡萄球菌感染可导致麦粒肿。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眼睑皮肤红肿热痛。邻近球结膜水肿。你的病情眼睛皮上长了疙瘩一般是由于最近上火,熬夜用眼过度,导致麦粒肿引起的。它也与感染有关。麦粒肿记得避免不...
1个回答
眼睛被蚊子咬了怎么快速消肿?
蚊虫叮咬后,应及时注意抗炎和消毒,防止局部肿胀和感染。一般来说,皮肤被蚊子叮咬后会出现局部瘙痒或疼痛。发生这种情况后建议使用软膏或冰敷来加速消肿。消肿时建议不要用手抓伤,以免抓伤后感染。一般问题不...
1个回答
上眼皮浮肿,眼睛不舒服怎么办?
眼睛肿与睡眠、饮水和睡觉的姿势都有关,建议睡前不要喝太多的水。双眼皮发生水肿,要控制水肿的情况,关键就是改善水肿。引起水肿的原因主要是自身患有皮肤病,或是心、肾功能不全、血管神经性水肿。亦或考虑肾脏的...
1个回答
宝宝眼睛肿怎么回事?
眼部水肿的原因与饮食习惯和日常生活习惯差密切相关,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婴儿眼睛肿胀可能是由睡眠前或睡眠中喝太多水、睡眠姿势不当、眼睛干燥或维生素缺乏引起的,建议每天补充一定量的维生素,睡前不要喝太多...
1个回答
动脉硬化怎样治疗适合
眼底动脉硬化与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以及糖尿病关于,所以在救治的时候必须注意原病发的综合防治。请结合自身病情在医师综合分析后明确导致眼底动脉硬化的病因,针对病因采用恰当救治措施,如抗氧化药物,降脂药物,...
1个回答
内眼角痒怎么回事?
可能会是用眼过度、过敏、传染等原因导致的,注意仔细观察,必要时去医院仔细检查下,明确确诊后救治。平时要增强护理,始终保持眼部卫生,不要用手揉眼睛,恰当用眼,确保深度睡眠充足,不要熬夜,不要长时间看手机...
1个回答
磁共振可以检查眼部疾病吗
你好核磁共振可以仔细检查眼部的许多疾病,比如说许多软组织炎症,比如说肌肉,眼球,眼部骨肿瘤等如果是外伤一般决定ct仔细检查,如果考虑可能拥有肿瘤的话可以决定核磁,根据病情决定不同仔细检查方法除了服药治...
1个回答
健康资讯
更多
可能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