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颅内肿瘤

>

颅内肿瘤治疗常用手段都有哪些

颅内肿瘤治疗常用手段都有哪些

  颅内肿瘤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肿瘤疾病,此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息息相关,因此大家需要在确诊疾病发病的具体原因后,然后在积极的采取合适的治疗方式才行。那么颅内肿瘤治疗常用手段都有哪些呢?临床专家介绍说,治疗颅内肿瘤以常规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根据病情辅以对症治疗来控制疾病。接下来我们看文章详细介绍吧。

  一、常规治疗手段

  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分为直接手术切除肿瘤和姑息性手术(内减压术、外减压术和脑脊液分流术)。手术治疗原则是尽可能的切除肿瘤,同时保护周围脑组织结构与功能的完整。良性颅内肿瘤手术切除几乎是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恶性肿瘤也应强化切除,但由于其浸润性或位于重要功能区及其他手术难以到达的部位仅能次全切除、部分切除或活检。备用方法和技术有助于明显提高颅内肿瘤的手术切除水平,和治疗效果的方法和技术:①双极电凝、超声吸引、激光和神经内镜等辅助下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②立体定向技术以及实时CT/MRI为基础的神经导航系统辅助下的肿瘤精确定位;③脑皮质的电生理图和诱发电位技术使局麻下切除语言或运动皮质区的肿瘤成为可能;④耳鼻喉科、颌面外科、整形外科等多学科协同处理颅底肿瘤。

  化学治疗

  化学治疗概念的外延已扩展到细胞毒性制剂、抗血管生成药物、促细胞分化类药物、抗侵袭药物和细胞信号转导调节剂等。化疗宜在术后尽早开始,多采用术后放疗前先行化疗或二者并用。高脂溶性、小分子量、非离子化、作用时间短、能通过血-脑脊液屏障且对正常脑组织毒性小的药物适用于治疗颅内肿瘤。现在代表性新型化疗药物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连续治疗5天,28天为1个周期,主要用于治疗恶性胶质母细胞瘤(客观有效率为22%~29%)和晚期恶性黑色素瘤,优点为较宽的缓肿瘤谱、可口服、吸收快速完全、易于透过血脑屏障、与其他药物没有叠加毒性、可用于对亚硝基脲耐药的颅内肿瘤患者,常见副作用为恶性、呕吐,口服剂量大于1200mg/m2时会出现骨髓遏制。

  二、辅助治疗手段

  免疫治疗

  ①单抗导向治疗颅内肿瘤;②应用自体淋巴细胞激活的杀伤细胞(LAK)及白细胞介素-2(IL-2),或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刺激缓肿瘤免疫;③应用干扰素;④制备各种瘤苗。⑤采用局部微波或射频加热治疗。

  光动力学

  采用光敏剂血卟啉衍生物(HPD)可选择性地被颅内肿瘤摄取并潴留的特点,于术前4~24小时内静脉注射HPD,保持避光,在开颅切除肿瘤后用激光照射瘤腔。

  基因疗法

  ①遏制胶质细胞的恶性增殖;②促进胶质细胞的分化;③诱导瘤细胞凋亡;④促进缓肿瘤免疫;⑤降低胶质瘤的微侵袭性;⑥遏制肿瘤的血管形成与增殖;⑦遏制抗耐药基因的表达;⑧增加放射治疗颅内肿瘤的敏感性和化疗的耐受性。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关于“颅内肿瘤治疗常用手段都有哪些”的具体介绍了,小编希望可以帮助到广大患者朋友。颅内肿瘤,这是一种很危险的疾病,所以大家在治疗时要慎重选择治疗方法,并要选择专科医院进行治疗。

颅内肿瘤在线咨询

更多

颅内肿瘤 治疗

病例推测:颅内肿瘤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放射治疗;化学治疗;手术救治、热能救治和光动力学救治等几个方法;在救治的时候,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和患者的身体状况,给患者制订恰当的治疗方案。 ...

1个回答

颅内肿瘤 病因

病例推测:肿瘤的产生主要是由于自身的各种激素排泄再次出现了问题,这样就会致使整个人的身体再次出现各种的肿块现象,如果肿块不实施及时的彻底消除就会致使后期慢慢的构成肿瘤,久而久之就会再次出现肿瘤的情况。...

1个回答

儿童颅内肿瘤

儿童如果再次出现有颅内肿瘤的情况,主要是决定实施手术救治的,还是要明确几下肿瘤具体大小的情况和肿瘤的具体部位。手术后还是需要有不定期实施复检,要避免出现这种肿瘤的再发,同时也需要有实施病理仔细检查来明...

1个回答

颅内肿瘤 症状

病例推测:颅内肿瘤的症状就是患者会经常出现头疼,这种头疼会影响到患者的饮食,比如说患者在吃晚饭过后会再次出现干呕的现象,或者是吃晚饭后就干呕;患者还会再次出现头晕,视力减退,意识模糊和意识障碍等现象。...

1个回答

关于颅内肿瘤手术的风险有多大?

颅内的肿瘤是可以分成良性和恶性肿瘤,不管是良性肿瘤,或者是恶性肿瘤,都是可以引来脑组织的受压,而引来一连串的临床诊断症状,表现出为恶心,干呕,肢体偏瘫,乏力,感觉异常以及癫痫等并发症,所以需要有及时的...

1个回答

小儿颅咽管瘤的症状有哪些

颅咽管瘤是儿童时期一种比较常见的颅内肿瘤,儿童颅内肿瘤在所有儿童时期的肿瘤当中,发病率大约排在第二位。因此,小儿颅咽管瘤这种疾病相对比较多见。颅咽管瘤常位于鞍区,常常压迫大脑垂体、视神经和视交叉,引起...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