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脉管炎

>

发生脉管炎怎么才能更好治疗

发生脉管炎怎么才能更好治疗

  很多患者因为感觉全是没有力气就去医院做检查,发现自己患有脉管炎,这个时候患者都特别的担心,一心想要到底脉管炎发生了要怎么办。为了脉管炎患者早日康复,我们看下脉管炎发生了要怎么办。

  发生脉管炎怎么办?

  一般疗法

  主要是针对病因的治疗和对症治疗。首先要严格禁烟、防止受冷、受潮和外伤,但也不能过热,以免组织需氧量增加。其次,要进行患肢锻炼,促使侧支循环建立。方法是:病人平卧,患肢抬高45度,维持1—2分钟,再在床边下垂2—3分钟,然后放置水平位2分钟,并作足部旋转、伸屈活动,如此反复20分钟,每天数次。也可作单纯步行。

  药物治疗

  中药:中医治疗讲究辨证施治。阴寒型以阳和汤加减;湿热型以四妙永安汤或苗陈小豆场加减;热毒型以四妙永安汤加减;气血两亏型以顾步汤加减。此外,毛冬青、复方丹参片等药物有一定的抗凝、消炎、改善微循环作用。

  扩血管药:由于发病早期主要是血管痉挛,因此扩管药非常必要。可采用前列腺素EL(PGEL)100一200UB加入5%葡萄糖溶液500M1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2周为一疗程。可产生极强的血管舒张和抑制血小板集聚作用。其他扩血管药:除了以上药物常用的有受体阻滞剂和Β受体兴奋剂,如普里斯科林、妥拉苏林等,此外,还有烟酸、绍栗碱等。

  硫酸镁溶液有较好的扩血管作用,方法是新配制的2.5%硫酸镁溶液100M1静脉滴注,每日一次,15天为一疗程,间隔2周后可再进行第二疗程,对第一、二期病人有较好效果。

  抗生素和镇痛药:脉管炎晚期并发溃疡和感染者,可选用广谱抗生素进行治疗。对持续而顽固的剧烈疼痛,可用非甾体抗炎药,尽可能不用或少用吗啡等易成瘾止痛剂。

  发生脉管炎患者不要过于着急,或者认为自己的疾病是非常严重的不能治疗,这些都是错误的脉管炎认识,脉管炎患者一定要坚持并且有耐心的治疗自身疾病。最后祝广大脉管炎患者早日康复,避免脉管炎伤害身体。


【本文由武警北京市总队医院供稿】

脉管炎在线咨询

更多

脉管炎的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脉管炎主要包括中药治疗和针灸理疗治疗。中药治疗主要采用活血通络、温经散寒的方法。常用的中成药以及中药注射液主要是脉络宁。中药饮片主要有当归、黄芪、红花、桃仁、赤芍、路路通、地龙、水蛭、鸡血藤、牛膝等,可以先口服汤药,然后再用药渣每天泡脚泡腿,可以增强效果。针灸理疗治疗主要选取局部的穴位,常用的有三阴交、委中、足三里、丰隆、太冲等。

1个回答

脉管炎是啥引起的

脉管炎也被称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主要是侵犯四肢的小动静脉,特别是下肢血管在男性青年期后发病,几乎所有的患者都在吸烟。这种疾病的发病还与寒冷刺激相结合,男性荷尔蒙,与血液凝固状态内皮细胞的损伤等有关.吸烟主要是导致血栓性闭塞性脉膜炎的原因。香烟的尼古丁和血氧血红蛋白有可能损害内皮细胞的功能引起血管内膜的炎症后发生血栓,其病理生理基础激活了自身的免疫反应,对烟草内的某种成分的过敏反应是小血管的炎症性。

1个回答

老年人脉管炎的治疗

老年人脉管炎的治疗方法包括患肢的保暖,保暖有利于血管扩张,而改善局部的循环状态。另外,要防止创伤,避免感染,因为患肢血液供应差,如果创伤,感染等原因会使患肢出现溃疡或者坏疽,而造成肢体的残疾。另外,可以使用一些药物来改善循环,缓解疼痛,其中,常用的药物有罂粟碱,阿司匹林,前列腺素e等,也可以选择介入的治疗方法,其中包括血管内超声消融术,以及病变血管的搭桥手术等。

1个回答

脉管炎的症状及治疗

脉管炎的全称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发病人群多见于40岁以上吸烟的男性人群。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病因不明确,治疗起来比较麻烦。所受累及的病变多见于四肢的小动脉,小动脉的狭窄甚至闭塞,导致末梢组织出现严重的缺血,出现肢体疼痛,而且皮肤温度低,末端苍白麻木,甚至末端肢体出现坏死脱落,同时会出现游走性表浅性静脉炎。

1个回答

怎么判断是不是脉管炎

脉管炎是一种可以导致中小动脉节段性狭窄、闭塞、肢端失去营养的变态反应性炎症。该病的好发人群是有吸烟历史的青壮年男性。脉管炎的早期症状一般表现为发凉、发麻、疼痛等。患者在病情早期时仅有下肢无力、走路酸胀、指端发麻、发凉等感觉。病情进一步恶化会出现夜间疼痛、患者不能平卧、不能行走,起步就疼,在白天痛感较轻,夜晚会加重,常常造成患者整夜疼痛而不能入眠。

1个回答

脉管炎这种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脉管炎的全称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由于肢体动脉血流不通或闭塞造成肢体缺血性病变,表现为肢体发麻、发木发凉、疼痛等情况出现,还会出现肢体的坏死,一般都发生在末梢指头,病人的年龄一般在40岁至50岁之内的男性吸烟的病人。治疗上首先要戒烟,用一些扩血管、抗血小板等药物。在慢性期可以进行手术治疗。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