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泌尿感染

>

知道泌尿感染是怎样诊断的

知道泌尿感染是怎样诊断的

  一般来讲,尿路感染的原因是由细菌直接侵袭所引起。尿路感染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上尿路感染指的是肾盂肾炎,下尿路感染包括尿道炎膀胱炎。那么泌尿感染怎样进行检查诊断?

  急性肾盂肾炎一般有典型症状和尿液异常发现,诊断不难。如仅有高热而尿路症状不明显者,应与各种发热性疾病相鉴别。腹痛、腰痛明显者要与胆囊炎、阑尾炎、盆腔炎、肾周脓肿等鉴别,一般经多次尿液检查后即能确诊。慢性肾盂肾炎的泌尿道症状不明显,尿常规无明显改变或尿液异常间歇出现,易被误诊。在女性,凡有不明发热、腰酸、乏力、轻度泌尿道症状者均应考虑本病的可能性,须反复检查尿常规及培养以寻找证据。伴高血压的慢性肾盂肾炎须与原发性高血压相鉴别。此外,尚须与下列诸病鉴别。

  1.肾结核 泌尿道生殖道结核常同时伴发,是最常见的肺外结核,多系血行性感染。急性期有发热(低热)、盗汗、乏力、腰痛、尿频、尿急、尿痛、血尿等症状,约20%病例可无临床表现,又称寂静型UTI。数年后肾实质破坏,结核的肉芽肿干酪样变先累及髓质和乳头区,继而乳头坏死,肾盂肾盏变形,皮质变薄,偶可累及肾周围组织。肾结核后期肾功能受损,膀胱挛缩。肺部X线检查,前列腺、附睾及盆腔结核的检出有助于此病的诊断。尿液检查可有血尿(镜下血尿或肉眼血尿)和脓尿,尿结核菌培养阳性,检出率为90%以上。聚合酶链反应(PCR)也可用于尿结核杆菌的检测,阳性率高达95%,但应注意假阳性。而静脉肾盂造影仅能发现较晚期的病例。

  2.慢性肾小球肾炎 如有水肿、大量蛋白尿则鉴别不难。肾盂肾炎的尿蛋白量一般在1~2g/d以下,若>3g则多属肾小球病变。但本病与隐匿性肾炎较难鉴别,后者尿常规中有较多红细胞,而肾盂肾炎则以白细胞为主。此外,尿培养、长期观察患者有无低热、尿频等症状亦有助于鉴别。晚期肾炎继发泌尿道感染,鉴别困难,此时可详细询问病史,结合临床特点加以分析。

泌尿感染在线咨询

更多

泌尿感染严重吗

泌尿系统感染是一个非常难缠的疾病。这个疾病严重与否,可能是与患者本身的情况,还有疾病的发展程度以及疾病的病变部位,都有一定的关系的。有些患者是上尿路感染,有些患者是下段尿路感染,向上尿路感染,可能会比较严重一些,他可能会产生肾脏的损害,如果肾脏发生损害,那么后果是非常严重的,但是如果是下尿路的感染,他的临床表现比较严重,但是病情其实并不是非常的严重,只需要进行积极的治疗即可。

1个回答

泌尿感染期间同房

出现泌尿系统感染时不能进行性生活。泌尿系统感染是指由于致病微生物感染导致的泌尿系统急性炎症,包括急性膀胱炎,急性肾盂肾炎等。男性患泌尿系统感染时,如果此时进行性生活可以导致阴茎及盆腔充血,可导致炎症加重或会使炎症扩散。女性有泌尿系统感染时,进行性生活可以导致炎症症状加重,性交疼痛等不适,不利于感染的控制和治疗,因此,有泌尿系统感染期间应禁忌进行性生活。

1个回答

泌尿感染尿蛋白高吗

泌尿感染也是可能会引起尿蛋白高的,一般在出现泌尿系统感染时,可能患者会有发热的现象,这时候就容易导致尿蛋白增高,同时还可能会出现白细胞尿或者出现血尿等现象。但是对于这种症状一般及时进行抗感染治疗,在感染得到控制以后,蛋白尿就会消失。在平时也多注意自己的清洁卫生,尽量避免加重感染的现象,多饮水多吃些清淡的食物。

1个回答

泌尿感染会怎样

泌尿系统感染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对于上尿路感染来说,一般指的是肾盂肾炎,他表现出全身症状比较严重,可以有寒战、高热、浑身乏力、查血常规可以发现白细胞数量明显的升高。而对于下尿路感染常见的临床症状是尿频尿急,尿痛,尿不尽感、可以伴有血尿。出现尿路感染,可以通过尿常规以及血常规的检查来了解一下严重的轻重。根据病情选择静脉使用抗生素或者是口服抗生素。对于上尿路感染一般治疗疗程要达到两周,而下尿路感染一般一周就可以完全的治愈。治疗期间一定要多饮水、勤排尿、清淡饮食、注意休息。

1个回答

泌尿感染发烧不退

泌尿系统感染连续发烧39度多,这种情况最好到医院化验血常规,小便常规以及腹部彩超检查一下,检查清楚,对症治疗,应及时吃药,如果不能吃药,建议及时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输液治疗,多喝水,促进尿液排出,饮食清淡,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忌吃辛辣刺激油腻和容易上火的食物,忌烟酒,注意休息,不要熬夜

1个回答

泌尿感染的诊治

泌尿系方面感染的治疗和很多疾病的治疗一样要分门别类,根据不同的类型来进行治疗,主要是看他的发病原因。普通的泌尿系感染一般是口服抗炎药物并输液,严重的时候可以作为输液等等来作为一个抗炎的治疗。如果是单纯的炎症,抗炎治疗。如果是畸形比如马蹄肾,肾盂交接部狭窄,结核等等,我们要根据情况要进行处理。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