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泌尿系统感染

>

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用什么方法比较好

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用什么方法比较好

  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用什么方法比较好?泌尿系统感染的发生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影响还是很大的,一般都是因为细菌感染造成的,对于患者来说,积极的治疗是很重要的。那么,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用什么方法比较好呢,一般来说,治疗泌尿系统感染有西医和中医两种方法,至于哪种方法好这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来决定,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一、西医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的方法:

  1、强力霉素(多西环素、去氧土霉素):每次200毫克,泌尿系统感染患者每日2次,共用14天,口服。此药受食物和金属离子的影响较小,消化道反应也较轻。禁用于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2、美满霉素(米诺环素、甲胺四环素):每次100毫克,泌尿系统感染患者每日2次,共用14天,首剂量加倍。副作用有头晕、眼花、运动失调、可逆性前庭反应及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等消化道反应,尤其是服药的头几天较多见。

  3、红霉素:每次500毫克。泌尿系统感染患者每日4次,共14日,口服。对解脲支原体效果好,而对人型支原体无效。空腹服药和大量饮水有助吸收,但胃肠道副作用较大。临床上,红霉素是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一线药物,尤其可作为孕妇、哺乳期妇女优选药物,对解脲支原体性尿道炎较四环素更显优势。

  二、中医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的方法:

  1、肝气郁滞,血脉瘀阻证

  治疗原则:宜理气和血,利尿通淋,适合泌尿系统感染患者。

  方药选沉香散加减:石苇10~12g,滑石15~20g,冬葵子10~12g,甘草6~10g,沉香粉1~1.5g(冲服),陈皮10~12g,王不留行5~10g。

  加减法:胸闷胁胀、小腹坠胀的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加青皮10~12g、乌药10~12g、小茴香10~12g;气滞血瘀较重的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加赤芍12~15g、红花10~15g、川牛膝10~15g。

  2、肾气虚弱,湿热血瘀证

  治疗原则:宜补益肾气,清利湿热活血,适合泌尿系统感染患者。

  方选知柏地黄汤加味:知母10~15g,黄柏10~15g,生地10~15g,山药10~15g,山萸肉10~15g,丹皮10~12g,泽泻10g,茯苓10~15g,滑石15~20g,黄芩10~12g,刘寄奴3~10g,桃仁6~10g,红花10~12g。

  加减法:腰痛较重的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加续断10~15g,桑寄生10~15g,狗脊10~15g;湿热未尽,溲黄热痛的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加车前草10~15g,金银藤10~15g;肾阴虚火旺,阴络受伤者,加旱莲草10~15g,茜草10~15g;伴有脾虚气陷,少腹坠胀,小便点滴难出者,加补中益气汤;伴腰膝冷痛,恶寒蜷卧等肾阳虚表现者,可加右归丸。

  以上就是关于“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用什么方法比较好”的具体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治疗泌尿系统感染除了积极治疗之外,患者必须要到正规男科医院治疗才行,这样才能更快的治愈此病。

相关阅读:
治疗泌尿系统感染哪种方法疗效好

泌尿系统感染在线咨询

更多

泌尿系统感染看什么科

泌尿系统疾病建议可以去医院挂泌尿外科或者男科。对于泌尿系结石,泌尿系囊肿,尿路感染,肾盂肾炎,尿道炎,前列腺癌,膀胱癌,肾癌等疾病,建议上医院挂泌尿外科。对于急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男性不孕不育,...

1个回答

泌尿系统感染高烧吗

泌尿系统感染有的会发烧。泌尿系感染是泌尿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可以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一般来说下尿路感染膀胱炎和尿道炎是不会引起患者发烧的,只是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而上尿路感染,...

1个回答

宝宝 泌尿系统感染

宝宝尿路感染需要进行抗感染治疗,一般建议可以选择对宝宝副作用比较小的广谱抗生素来进行治疗,比较常用的药物是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消炎药,比如说头孢克肟,头孢地尼等。宝宝尿路感染的常见临床症状是,尿频,尿急,...

1个回答

泌尿系统感染为啥

泌尿系统包括双肾,双侧输尿管,膀胱。这些部位都容易导致感染。泌尿系统属于一个开放性的通道,感染一般是由于细菌从外侧尿道口上行感染,上行至膀胱会引起急慢性膀胱炎,临床症状上会出现解小便疼痛,尿液变混浊,...

1个回答

泌尿系统感染的原因女

引起女性泌尿系统感染的主要原因很多,常见的是由于不良的生活习惯,比如久坐憋尿,饮食辛辣刺激,大量的喝酒或者是短时间之内性生活过度的频繁引起的,也有可能是自身因素,包括存在泌尿系统的结石或者先天性的泌尿...

1个回答

细菌性泌尿系统感染

细菌性尿路感染的典型症状就是尿频、尿急、尿痛。尿频表现为尿意不断,但是每次排尿量很少,甚至几乎无尿液排出。尿痛表现为排尿时尿道烧灼感、灼热感、锐性刺痛,疼痛程度因人而异。尿急表现为排尿急迫感,甚至有尿...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