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妊娠合并肝炎

>

别让宝宝脆弱的肝脏被“炎”中

别让宝宝脆弱的肝脏被“炎”中

  慢性肝炎春季易复发

  甲肝和戊肝有较明显的流行季节,一般是在冬春季,而乙型和丙型肝炎是常年散发,没有明显的流行季节,但慢性肝炎患者常受到气候,特别是春季潮湿气候的影响而容易复发。有不少孩子患上肝炎后,其父母竟毫无察觉,直至病情严重了才想到上医院,既贻误了治疗时机,也易传染给他人。其实,如果父母能对孩子进行细致观察,就可以及时发现肝炎的“蛛丝马迹”了。

  及时发现肝炎的“蛛丝马迹”

  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研究员柳君表示,家长主要应注意五个方面:

  一看精神。如果原来天真活泼、顽皮好动的孩子,突然变得懒得动、疲倦、思睡,就要引起注意了。

  二看食欲。看最近吃饭香不香,饭量是否下降,尤其是如果一见到肉或闻到油腻味就恶心呕吐,那就要当心了。

  三看面色。主要观察面部特别是巩膜和结膜(白眼球)是否发黄,继而是否有周身皮肤发黄。如见黄疸,应提高警惕。

  四看大小便。如果大便不成形或时而腹泻,颜色变浅,如白陶土状或小便呈深黄色,外观如浓茶水—样,有时尿液浸在尿布或衣服上留有黄色痕迹,这些都是黄疸型肝炎的早期症状。

  五看上腹部是否疼痛。如果小儿肝脏肿大,可表现出右上腹有隐痛或连续性胀痛感,尤其以夜间为甚。个别患儿还可表现为脾大,并伴有脾区疼痛,常用手自觉不自觉地按抚上腹部。

  小儿肝炎在临床上以甲型肝炎为主,多为黄疸型,同时黄疸前期比成人短,而且发热较多见。在消化道症状中,以腹痛较多见,可达一半以上,常常容易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胃肠炎、阑尾炎、肠蛔虫症,甚至急腹症等。由于儿童肝脏相对比成人大,血液也比成人丰富,有利于肝脏病的恢复。因此小儿肝炎具有病程短,恢复快,转成慢性肝炎比率低等特点。

  肝炎是可以预防的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要教育孩子做好个人卫生,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不喝生水,不吃在小摊小贩处买的零食,不共用茶杯、餐具、牙刷等,不咬手指。学校、幼儿园要定期消毒,小儿的餐具要经常煮沸消毒。发现肝炎患儿,应立即及时报告有关防疫部门。带宝宝去公共场所,要避免用手乱摸。在外用餐要到卫生条件较好的饭店去。平时加强小儿体质的锻炼,保证充足的睡眠。尽量避免给小儿使用血制品,打针输液(血)到正规的医院。

  接种疫苗

  对儿童进行肝炎疫苗免疫是国家控制肝炎的主要策略。甲型肝炎疫苗主要用于幼儿、学龄前儿童及其他高危人群。人血丙种免疫球蛋白主要用于接触甲型肝炎病人的易感儿童。乙型肝炎疫苗主要用于阻断母婴传播和新生儿及其他高危人群预防。各级医疗卫生单位要严格按照“谁接生谁负责接种第一针”的原则和乙肝疫苗免疫程序要求,确保新生儿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另外,如果母亲是肝炎病毒携带者,其新生儿的感染率为85%左右。因此,其母亲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和乙型肝炎疫苗。

  肝炎患儿的治疗有一定特殊性,病情严重的患儿要住院治疗,在家休养的患儿要加强营养和锻炼身体,同时要注意休息,每天保证午睡两小时。在急性期食欲不振时,可给患儿多吃易消化易吸收富有营养的食物。病儿食欲恢复正常后,也要防止其进食过多,以免伤及肠胃或出现脂肪肝。药物一般给予多种维生素、酵母片等,以增进食欲,保护肝脏;也可以服用一些清热利湿、健脾和胃的中药。

妊娠合并肝炎在线咨询

更多

妊娠合并肝炎要怎么办?

怀上期间拆分有肝炎的话,一般是要守护肝细胞,一般可以采取口服守护肝细胞的药物来实施治疗,要密切仔细观察可有再次出现转氨酶升高的情况,同时还要留意饮食,少吃辛辣刺激性的食品,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来补充人...

2个回答

请问丙肝抗体阳性怎么办

你好!有母婴感染的危险.注意护肝治疗.尽量保留....

3个回答

请问乙肝患者可以怀孕吗

您好!乙肝孕妇在怀孕的第7、8、9月分别注射一支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100~200国际单位),以阻断乙型肝炎病毒的宫内传播。乙肝患者所生子女要格外注意,新生儿在出生24小时内要及时注射高效价乙肝免疫...

2个回答

请问怀孕可以吃蜂蜜吗

怀孕期间可以适量吃蜂蜜没有一定的禁忌指导意见:蜂蜜有润肠通便的作用如果有便秘的症状可以服用蜂蜜改善通便...

2个回答

请问孕妇可以喝蜂蜜吗

怀孕的情况下是可以喝蜂蜜的,孕期喝的话对于便秘的问题要是存在一定的帮助的指导意见:对于这样的问题需要注意饮用纯正的蜂蜜,再就是需要注意适量才可以的,注意增加饮食的营养和继续定期的孕期检查看看...

1个回答

请问有乙肝能要小孩吗

你好,只要肝功正常可以要孩子的.为了避免传染孩子,需要采用阻断疗法,孕妇在怀孕的789后三月较好注射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出生后小孩在24小时内注射第一次乙肝高效价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30微克,以后第...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