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妊娠期糖尿病

>

妊娠期糖尿病的症状特点

妊娠期糖尿病的症状特点

  哪些妈妈易患妊娠期糖尿病呢?下面列出了一些危险因素,如果你符合其中的某一条,那就要好好注意并且要勤于随访了。

  (1) 怀孕之前体重超重(即体重超过理想体重的20%以上)。

  (2) 属于糖尿病高发种族中的一员。这些种族包括西班牙人种,黑皮肤人种,美洲土著人种和亚洲人种。

  (3) 尿中含有葡萄糖。

  (4) 糖耐量受损(血糖水平高于正常,但是尚未达到诊断糖尿病的标准)。

  (5) 有糖尿病家族史(即父母或者同胞患有糖尿病)。

  (6) 曾经分娩过体重大于9磅(约4.05公斤)的婴儿。

  (7) 曾经患有妊娠期糖尿病。

  (8) 羊水过多。

  但是,很多患有妊娠期糖尿病的妈妈并没有明确的危险因素,所以如果不符合上面所列出的情形也不要大意,最重要的是定期的进行产前检查。

  为了检查出妊娠期糖尿病,妈妈们需要进行一项叫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的检查。即将75克无水葡萄糖,或者82.5克含有一分子水的葡萄糖,融于250-300毫升水中,5分钟内饮完,两小时内后再测静脉血浆糖量。

  血糖水平大于140毫克/分升就可以认为是异常的,但是并不能根据该结果诊断为糖尿病。为了确诊糖尿病,还需要在几个小时后测量血糖水平。

  对于那些具有高危因素的孕妇来说,一次正常的糖耐量试验结果并不能说明问题,还需要在妊娠的第24-28周时连续测量才能排除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

  如果不幸站到妊娠期糖尿病妈妈的行列中的话,也不要害怕悲伤,有很好的方法可以控制糖尿病。下面就是一些控制妊娠期糖尿病的方法。

  (1) 一天四次检测血糖水平(早餐前以及餐后2小时。监测每餐前的血糖水平也是很有必要的)。

  (2) 监测尿中的酮体水平(酮体是脂肪酸代谢产物的总称,其水平升高提示糖尿病控制不佳)。

  (3) 遵循健康的糖尿病饮食。通常需要合理的分配每餐饭的进餐量。

  (4) 在获得医生的许可后适量的运动。

  (5) 监测体重,预防体重不正常增加。

  (6) 如果有必要的话,注射胰岛素。胰岛素是目前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唯一药物,其他的降糖药不能在妊娠期间服用。

  (7) 控制高血压。

妊娠期糖尿病在线咨询

更多

妊娠期糖尿病初期症状是什么

,妊娠期糖尿病易引发巨大儿、胎儿窘迫,胎死宫内,新生儿易再次发生呼息窘迫综合征、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红细胞增多症及低血钙等。糖尿病孕妇的临床诊断经过复杂,母子都有风险,应当给与看重。需要声明注意饮食清淡,营养均衡,不要过分营养,以免胎儿太大。

1个回答

妊娠期糖尿病对宝宝会有什么影响?

你好,根据你上面的叙述,妊娠期糖尿病会使,正常的孩子体重增大。比如说孩子正常降生六斤约莫,身后糖尿病的孩子大概会低于八斤以上。身后会再次出现低血糖。其他的没什么干扰。特别注意针对病员的处境,要多运动,多休息,放松心情。

1个回答

妊娠期糖尿病饮食方案应该是什么

,妊娠糖尿病患者需要有营养素的分派,可以增强蛋、牛奶、肉类、豆制品等蛋白质及新鲜蔬菜、水果等纤维质的摄取,应防止进食糖及含糖食物,增加排便高脂肪及高胆固醇食物等等。要留意营养配搭,但不能够摄取过多的糖分。特别注意通过你的描述,不要太多担心,要定时产检,保持你心情愉悦。

1个回答

妊娠期糖尿病饮食要注意什么

,经常吃点粗粮,最好是燕麦、荞麦、麸皮.多食用苦瓜, 含糖低的瓜果中黄瓜、南瓜、西红柿含糖为2%,西瓜、香瓜含糖4%-5%,葡萄、樱桃、梨、柠檬、橙子、桃子、李子、石榴、桔子、枇杷、柚子、杨梅、苹果、菠萝等含糖在12%以内; 糖尿病人应尽量选食含糖低的瓜果,对于糖量中等的瓜果断然不可多吃。需求注意放松心情,保持良好的心态,注意饮食清淡。

1个回答

妊娠期糖尿病对新生儿的影响

妊娠期糖尿病对胎儿的干扰还是很大的,妊娠期糖尿病可能会因为孕妇的血糖高引来胎儿在子宫内再次出现呛水症状,如果孕妇的血糖比较高的话,可能会还会再次出现孩子降生后再次出现低血糖的现象,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增强孩子糖尿病和肥胖的机率,所以在怀上的时候必须严格控制饮食,尽量少食含糖量和淀粉较高的食物。需求注意根据你的问题来看,一定要定时的去医院做产检,保证胎儿的健康。

1个回答

妊娠期糖尿病需要控制饮食吗?

糖尿病的主要的救治的方法是基础治疗方法和药物救治,其中饮食救治是非常重要的,应当长期严格执行。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也是需要有压制饮食的,每天摄取的营养成分,既能确保孕产妇和孩子的需要有,又至于引来糖过高,有肥胖的患者要压制体重,整个孕期体重增涨是12.5公斤约莫,不能够吃含糖比较高的食物。特别注意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多晒太阳,避免食辛辣刺激食物。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