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神经康复

>

儿童患自闭症的原因

儿童患自闭症的原因

  儿童患自闭症的原因?

  性别:男 年龄:36

  张海专家解答

  一、孕期药物、嗜酒等理化因素。

  儿童患有自闭症的病因。大家都知道怀孕的妈妈是不可以乱吃药物、不可以吸毒、不可以嗜酒的。但是有一些癫痫病的孕妇在发病期间却避免不了服用药物治疗。而此时腹中的胎儿患自闭症的机率就会增加。根据这些研究,对怀孕12.5 d的大鼠一次性高剂量腹腔注射丙戊酸钠,其子代鼠表现出类似孤独症的行为学表现。还有研究发现,孕期大鼠暴露于反复冷冻刺激中,也会增加子代患孤独症的机率;对孕鼠进行反复冷冻刺激,其子代也表现出自闭症的行为学特征。所以,陈教授建议,有病还是提前治疗好,在进行受孕。孩子健康,才能成为家庭幸福的纽带。

  二、遗传因素

  双生子研究显示,自闭症在单卵双生子中的共患病率高达61%~90%,而异卵双生子则未见明显的共患病情况。在兄弟姊妹之间的再患病率,估计在4.5%左右。这些现象提示自闭症存在遗传倾向性。

  研究显示,某些染色体异常可能会导致自闭症的发生。目前已知的相关染色体有7q、22q13、2q37、18q、Xp;某些性染色体异常也会出现自闭症的表现。如47、XYY以及45、X/46、XY嵌合体等。较常见的表现出自闭症症状的染色体病有4种:脆性X染色体综合征、结节性硬化症、15q双倍体和苯丙酮尿症。

  每年均有新的关于自闭症候选基因的报道。近年来新报道的自闭症候选基因有clock,PRKCBl、CNTN4,CNTCAP2、immune gene、STK39、MAOA、CSMD3、DRD1、neurexinl、SLC25A12、JARDlC、Pax6。另有研究报道,在汉族自闭症患者中,NRP2基因存在遗传多态性。

  繁多的候选基因提示了自闭症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即自闭症可能是在一定的遗传倾向性下,由环境致病因子诱发的疾病。

  三、感染与免疫因素

  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有研究发现,孕妇患病毒感染后,其子代患自闭症的机率增大。后来数个研究均提示,孕期感染与自闭症发生可能有一定的关系。目前已知的相关病原体有: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梅毒螺旋体和弓形虫等。目前推测,这些病原体产生的抗体,由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与胎儿正在发育的神经系统发生交叉免疫反应,干扰了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从而导致了自闭症的发生。

神经康复在线咨询

更多

外伤后头部震颤是什么原因

头部受了伤,现在出现了一些眩晕和震颤的现象。这一状况首先考虑是由于长时间不活动造成的。因此你出现了发抖,首先要看具体的部位,如果经过适当的活动后,这种症状依然持续不退。最好的办法是去医院神经内科看一看。

1个回答

手臂震颤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患者感觉手臂发抖,可能是由于特发性震颤的原因导致的,所以建议患者在平时生活中要避免过度劳累,但是还有可能是由于有一些脑部的疾病造成或者是缺钙的原因导致的,在平时可以适当的补充一些钙质,局部的进行热敷治疗,改善血液循环同时还要注意帕金森病的症状,必要时去医院做一下检查。

1个回答

手神经损伤的症状有什么?

通常手部神经包括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一般感觉神经指皮肤对痛温觉的感受。当手部感觉神经受损时,表现为手部神经支配区域感觉障碍;如果运动的神经受到损伤也会导致支配肌肉的运动神经损伤。但是不同运动神经是会支配着不同的肌肉,其损伤产生症状也各异。

1个回答

喉返神经康复训练怎么做?

喉返神经损伤以后应当去医院的神经内科复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运用营养神经的药物口服或者肌肉注射救治。要留意始终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多喝水,多吃许多容易吸收的食物和蔬菜、水果,可以做个局部针灸、推拿,不要加班,要确保充足的深度睡眠。

1个回答

面瘫两个月应当如何治疗才好

这个情况需要考虑的就是面神经炎致使的,目前面神经也可以针灸理疗推拿等等传统中医中药治疗。如果中医针灸理疗推拿,没明显的效果,那么这个情况。你可以吃点营养神经的西药看一看。比如说甲钴胺胶囊,维生素b1,谷维素,复方丹参片。偏方断然不可尽信,有一定的风险。儿科患者在对症治疗之外,患者在生活中还需要留意要留意始终保持深度睡眠,充足的深度睡眠方才能帮你尽快远离此病,期望上述的答案可以帮助到你,谢谢!

1个回答

月子里得了面瘫怎么治疗呢

面神经炎的彻底恢复需要个过程。相对其他疾病彻底恢复要稍微慢许多。但是通过治疗,许多患者是可以达到完全康复的。建议您继续治疗,可以互相配合针灸治疗刺激面部神经彻底恢复,防止面部受寒,留意歇息。祝您早日康复!除此之外,患者在治疗儿科期间,除了要对症治疗外,患者的饮食状况和心理状态也是十分重要,患者一定要始终保持心情愉快,恰当饮食,以免对儿科的彻底恢复引发了不必要的干扰。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