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深静脉血栓

>

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方法都有哪些

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方法都有哪些

  深静脉血栓是一种血液非正常凝结在深静脉内的疾病,属于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深静脉血栓若是不及时预防或发现极有可能危害到病人的生命,很多深静脉血栓的患者都是因为没有及时预防,才导致发现后进医院已经变成极其严重。由此可见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是多么的重要,那么下面就由小编我来为大家介绍下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方法都有哪些。

  预防方法:

  1、 适当的体位

  经常采取直立体位是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措施。对于可以自主坐和站的患者,要鼓励患者每天有多次采取坐和站立的体位。如果患者因为病情的因素不能独立坐和站,例如脊柱骨折和脊髓损伤的患者,也可以采取摇高床头,靠坐在床上的方式。即使是脊柱骨折的患者,摇高床头和靠坐的方式,不会引起骨折移位。况且大部分脊柱不稳的患者,都已经接受了内固定手术,采取靠坐的姿势不会引起脊柱骨折的不稳定,相反由于局部承受重力,而可以加速骨折的愈合。对于心肺疾病的患者,采取坐位不仅可以预防深静脉血栓,也有利于降低心脏负担,改善呼吸功能。因为直立姿式可以减少静脉回流,从而降低心脏前负责,而心脏后负荷不增加,反而有可能降低。直立姿式有利于横膈的下移、降低吸气阻力、维持合理的通气/灌流比例、有助于咳嗽动作等。心衰患者和慢支肺气肿患者都自发地采取坐位或者靠坐位的姿势,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坐位是这类患者合理的功能代偿措施。


良好的体位也是预防的方法

  2、 适当饮水和补充液体

  由于患者的血容量降低,给与患者足够的水分摄入是必要的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措施。在补充体液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尿量,而且要考虑非显性水分丢失,其原因是呼气的水汽排出和皮肤出汗。非显性水分丢失大约800ml/天。在剧烈运动、炎热和出汗的情况下,水分丢失更加严重。

  3、 适当肢体活动

  适当肢体活动可以通过肌肉泵的作用,促进静脉血流,预防深静脉血栓发生。在患者损伤部位不稳定的情况下,可以在非损伤部位进行活动。例如,脊柱骨折的患者可以做下肢和上肢活动;下肢瘫痪的患者可以鼓励进行上肢活动;股骨骨折的患者可以进行踝关节的活动。即使在骨折部位,进行肌肉等长收缩,即有肌肉收缩但不引起关节活动的运动,也是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方法,同时还有利于促进骨折愈合。心肺疾病的患者在进行肢体活动时要注意运动强度不能过大。一般来说,轻微的不对抗阻力的肢体活动的体力负荷极小,很少会诱发心血管和呼吸问题。必要时在运动或者活动时可以分别采用心电图和血氧饱和度的监测。在无法主动活动的情况下,轻柔的被动运动也有价值。

  4、 早期下地活动

  早期进入步行状态,有利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临床经验表明,已经恢复步行的患者深静脉血栓极少发生。

  5、 注意观察深静脉血栓的早期表现

  注意观察DVT形成的早期表现,并采取积极的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并阻止病变的进展。观察要点包括:肢体的皮肤温度、色泽、弹性;肢体的围度和压痛;患者的感觉异常。深静脉血栓早期的肿胀往往表现为弥散性肢体肿胀,张力较高,皮肤温度可增高,有压痛,肿胀由肢体远端向近端逐步发展。到后期则表现为凹陷性水肿。如果有肢体明显局部肿胀,而远端肢体不肿胀,最常见的可能性是异位骨化,而不是深静脉血栓。

  推荐阅读:<<<细说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方法
[page]

  深静脉血栓的并发症:

  1、肺动脉栓塞

  有的病人在得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就会问,血栓会不会跑到脑子里或其它地方,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还得简略介绍一点肺循环的基本知识。循环系统由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组成。体循环,也叫大循环。是指血液从左心室搏出,经胸主动脉和腹主动脉及其分支把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脏器和组织,进入毛细血管并在毛细血管进行物质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氧气经过气体交换后,含氧量非常低。含氧量非常低的血液流入小静脉,小静脉血汇入中等静脉和大静脉,最后汇入下腔静脉和上腔静脉。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把静脉系统的含氧量低的血液都汇入右心房。通过右心房的收缩,把静脉血泵入右心室,体循环结束。肺循环,也叫小循环。是指血液通过右心室的收缩,把静脉血泵入肺动脉,肺动脉经过各个分支最后形成毛细血管分布在肺泡之间。在肺部通过肺泡进行气体交换,把血中的二氧化碳排出,通过呼气呼出,再通过吸气把氧气通过肺泡进入血液。这时的血液的含氧量很充分,肺静脉把含氧量高的血液回流到左心房,左心房的收缩把血液再送入左心室,这就是肺循环。左心室再把血液输送到全身。如此不断循环,保证身体各器官和组织的营养和氧气供应。因此,静脉系统中的血栓脱落后的唯一落脚处就是肺动脉,绝不会跑到其它部位。


要小心并发症的发生

  肺动脉栓塞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最严重的并发症,是由于静脉血栓脱落造成的肺梗塞,也叫肺栓塞。肺栓塞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死亡原因。有人估计美国每年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达26万,因肺栓塞直接死亡的人数超过10万人。可见其发病率之高。 周围型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血栓较小,小血栓脱落后,血栓随着静脉血流经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而后进入右心室,右心室的搏动将血液及血栓一起送入肺动脉。如果血栓较小,会堵塞肺动脉的小分支,引起的症状不重,常常被忽视。中心型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由于血栓较大,血栓脱落后,可以堵塞肺动脉的主干,使肺脏的血液供应完全中断,肺部的气体交换会立即完全停止。可以造成病人在数分钟内死亡。 较小的血栓引起的肺动脉栓塞的主要症状为胸痛、呼吸困难、咳血。由于气体交换减少,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减少,引起脑缺血,会出现焦虑不安、晕厥、抽搐甚至昏迷等。较大的血栓引起的肺动脉栓塞,都是突发性的。由于肺动脉的大部分或全部被堵塞,肺脏几乎或完全不能进行气体交换,将直接威胁病人的生命。大多数病人有严重的休克,甚至突然死亡。有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还没出现下肢水肿的表现,血栓就脱落了,就会造成病人的突然死亡。

  2、下腔静脉血栓形成

  下腔静脉是两侧下肢静脉回流的必经之路。堵塞以后,两侧下肢、甚至腰背部和下腹部都会水肿。一般是因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由于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导致的髂总静脉血栓向下腔静脉发展和延伸的结果。表现为一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出现一侧下肢水肿,而后又出现另一个下肢的肿胀,进而出现臀部、腰部和下腹部的水肿。下腔静脉血栓形成后,应立即手术治疗,取出血栓才能治愈。如果治疗不及时或延误治疗,血栓与下腔静脉粘连在一起,就会导致永久性堵塞,以后再治疗就非常困难了。

  小编建议:阿司匹林是最常见的控制血栓的药物。其他抗凝剂也是可以考虑的,特别是有血栓形成病史的病人。

  推荐阅读:<<<深静脉血栓的两大类疗法

深静脉血栓在线咨询

更多

静脉血栓是怎么引起的

静脉血栓的引起主要是静脉血流流速的受阻。血流流速受阻主要有几个方面,一个是血管压力增加,使血流受阻。比如外伤导致局部肿胀,使静脉周围的压力增加,静脉流速明显降低,这时容易出现血栓形成。另外就是静脉内壁的破坏,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破坏以后,会导致血小板在内皮破坏的内壁细胞地方出现聚集,从而形成血栓。再一个就是静脉血管受重力的作用,它的流速会减慢,尤其是在静止不动的时候,比如患者卧床或者长久的站立或者长久的坐位的时候,下肢的血管在重力的作用下,血流流速会减慢,使血细胞沉积,从而形成血栓。aa你现在的情况下,平时一定要注意生活规律,避免抽烟饮酒,不要吃生凉刺激性食物。

1个回答

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原因是什么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如下:患者长期卧床,血流缓慢,易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易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最常见的就是骨科手术病人,下肢制动卧床,容易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通常应该服用抗血栓药物,以防止肾静脉血栓形成。

1个回答

小腿静脉血栓不能走路怎么办?

您好,建议您尽量不要长时间伫立,腿部也要适当的运动,您可以考量去正规医院让医生先察看几下,同时有专门的静脉曲张袜可以纾解您的病情。平时留意劳逸结合,合理安排时间,也要确保足够多的深度睡眠质量。饮食上也要均衡许多,防止辛辣刺激的食物。

1个回答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害有什么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害:1、肺栓塞:下肢静脉血栓脱落并流回肺动脉,引起肺栓塞。严重者可危及生命;2、股骨白斑:多见于大面积血栓,可引起静脉回流受阻和动脉血供中断,导致肢体缺血坏死;3、深静脉血栓后遗症:血栓破坏深静脉瓣膜,导致血液回流受阻,长期静脉高压导致下肢皮肤溃疡。

1个回答

下肢静脉血栓有什么特征?

如果有下肢静脉血栓可以引来肢体的疼痛,同时也可以再次出现麻木,具体是不是有血栓形成,可以通过彩超实施仔细检查诊断,如果是下肢血栓形成,一般需要有根据病情及时的溶栓治疗,早期动用抗凝药物效果不错,同时也可以动用中成药,活血化瘀的药物。

1个回答

左腿静脉血栓,怎么治疗?

你好,左腿静脉血栓我们可以决定手术救治,手术救治后的效果会比较好一些,建议平时必须作好腿部的防寒可以决定许多大型医院来实施救治,这样救治后的效果会比较好,平时必须多留意歇息,防止做许多重体力运动,期望我的解释可以协助到你。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