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神经内科

>

产后抑郁症的危害

产后抑郁症的危害

  “生完宝宝正在坐月子,闷坏了,老公还不理我,婆婆竟然还对我挑三拣四,真是郁闷。”新妈妈小黄在一个育婴论坛讲述着自己“升格”当妈后的“憋屈史”。而小黄的帖子引起了不少新妈们的共鸣。“这样的憋闷是不是产后抑郁呀?”不少人都在询问这个问题。

  随着生活压力增大,抑郁人群逐年攀升,而其中由于产后生理因素导致的抑郁症也在逐年增加,且这些人大多产前就有抑郁症状。产后抑郁症不仅影响产妇的健康,还会影响宝宝的智力发育水平,导致宝宝变笨。

  现在产后出现心理问题的女性越来越多,究其原因可能与两大因素有关。一方面是生理因素:怀孕、生产会使得女性的激素水平、内分泌等产生很大波动,特别容易出 现精神和情绪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可能与现代社会生活压力较大有关。现代社会本身竞争激烈,生活压力很大,尤其是当妻子生育不工作,小孩需要抚养时,丈夫 的压力会剧增,只能更加积极地工作,忙碌的同时就可能忽视了对妻子和孩子的关心,而尚未完全适应身份转变、急需关爱的女性则可能产生强烈的被忽视感,从而 变得敏感多疑,进而产生精神方面的问题。

  据悉,患上产后抑郁症的妈妈,由于其紧张、焦虑的心理状态以及不良的个性特点和对待孩子的方式,会影响孩子情绪、智力发育、行为发展等各个方面。专家分析,宝宝在出生后的2—3年里,大脑发育最快,也是心理行为及智能发育的关键时期。

  由于产妇受到抑郁情绪的影响,泌乳功能下降,母乳喂养难以坚持,这就容易使宝宝的体重和身高受到影响。抑郁情绪的产妇抚育宝宝大多缺乏兴趣,说话较少,且对 宝宝表现出无反应、反应迟钝的消极情绪。致使宝宝日夜哭闹,使产妇更加心烦意乱,加重抑郁焦虑情绪,对宝宝越发疏远,不愿意与孩子有肌肤接触,进而导致宝 宝神经系统刺激缺乏,神经心理发育受到遏制。

  正是由于缺乏语言交流,亲情交融,导致宝宝的语言能力降低、活动水平降低、运动能力差、情绪反应强烈、心理消极、生活规律差,对外部的环境和人表现出退缩及不能适应、对母亲说话的响应能力降低、获取外部知识的能力缺乏等,最终影响宝宝的情绪、智力发育和心理行为发展。

  因此专家建议,为了宝宝的健康,请认真对待产后抑郁症。一旦母亲出现情绪低落、思维明显缓慢、社交障碍等症状,要及时就诊,特别是本身有抑郁情绪的患者,孕前、孕中、产后都要接受专业医生的指导。及早进行心理疏导和治疗,避免病情的加重。


【本文由广州协佳医院神经科供稿】

神经内科在线咨询

更多

后背神经疼痛是什么原因

后背神经痛针对伴随症状不同可考虑多种原因,常见的有:带状疱疹、器质性疾病,炎症。 ①如果疼痛主要局限于身体一侧,并伴有局部聚集的皮疹水疱,则主要考虑带状疱疹的可能性。免疫力低下引起的病毒感染主要分布神...

1个回答

腿部神经痛什么原因

腿部神经痛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的为神经本身病变引起相应区域的疼痛,继发性的为其他原因刺激神经而引起的疼痛。 腿痛分为继发性疼痛和原发性疼痛。继发性神经痛多由于坐骨神经走行途中附近结构侵犯了坐骨神...

1个回答

胸神经痛的病因是什么

引起胸部神经痛应该首要考虑肋间神经痛的原因,还有肋软骨炎,带状疱疹,心脏神经官能症等疾病的可能。 胸神经痛症状是常见的神经症状之一。它是由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疼痛,并辐射到神经支配。病灶可能在神经根、神...

1个回答

疱疹神经痛多长时间能好?

疱疹神经痛可能1~2月能好,也可能持续超过3个月。 疱疹神经痛主要是指带状疱疹导致的神经痛,是带状疱疹的特征之一,可在发病前或伴随皮肤损害出现。带状疱疹病程一般2~3周,老年人为3~4周,如果能及时就...

1个回答

疱疹神经痛会自动消失吗

疱疹神经痛可以自动消失,但如果可能的后遗症得不到及时治疗,则需要很长时间。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疾病,经过定期的抗病毒和营养神经治疗,大多数患者在3至4周内可以治愈,少数患者在...

1个回答

经常肋骨神经痛的原因是什么

肋间神经痛的原因主要与两个方面有关:局部原因和特殊原因,具体如下: 1.局部原因:一是韧带损伤,如胸韧带损伤;二是其胸廓疾病,如骨质疏松;三是沿肋间神经疼痛位置分布引起带状疱疹,比本地原因更常见;2....

1个回答

蛇胆疮神经痛怎么治

蛇胆疮又叫带状疱疹。它的神经痛其实就是带状疱疹引起的神经后遗痛,这种疼痛一般持续时间较长,而且一般的治疗效果都不是太明显。所以这时候治疗,可能需要坚持长期治疗。 (1)一般可以使用一些神经的营养剂,比...

1个回答

抽搐能引起脑梗吗

脑梗死会引起抽搐。脑梗死一般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在发病初期患者会出现视力改变、口齿不清等症状,随着病情的不断加重,患者会出现头晕、行走障碍、抽搐等情况,如果患者不及时进行治疗,还会使患者出现其他...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