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手足口病

>

儿童患手足口病记得餐后应漱口

儿童患手足口病记得餐后应漱口

  中医认为手足口病属于“湿病”,主要为外感时邪湿热疫毒所致。防治此病首先是要做好个人和家庭卫生,杜绝传染。另外多吃土茯苓可以预防此病。

  目前,我国多个地区手足口病进入高发期,很多家长都担心孩子感染病毒而生病。近日中医专家表示,手足口病是一种肠道病毒感染所致,是以手足、口咽部疱疹为主要症状的急性儿童传染性疾病。该病属于中医的“时疫”和“温病”范畴。

  手足口病具有“四不特征”

  专家介绍,手足口病潜伏期一般3-7天,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患儿突然起病。主要侵犯手、足、口、臀四个部位;临床上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

  初期可有轻度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由于口腔溃疡疼痛,患儿流涎拒食。口腔黏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泡,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斑丘疹或疱疹,皮疹不痒,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内有混浊液体,长径与皮纹走向一致,如黄豆大小不等,一般无疼痛及痒感,愈合后不留痕迹。手、足、口病损在同一患者不一定全部出现。水泡及皮疹通常会在1周內消退。

  学龄前儿童为易感人群

  “人对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普遍易感,受感后可获得免疫力,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专家介绍,成人大多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的抗体,因此,手足口病的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手足口病表现在皮肤和口腔上,但病毒会侵入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因此在流行时应加强对患者的临床监测,如出现高热、白细胞不明原因增高而查不出其他感染灶时,应警惕暴发性心肌炎的发生。伴发无菌性脑膜炎时,其症状表现为发烧、头痛、颈部僵硬、呕吐、易烦燥、睡眠不安稳等;身体偶而可发现非特异性红丘疹,甚至点状出血点。合并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的人,以2岁以下患儿多见。

  治疗以清泄心火为主

  专家介绍,中医认为手足口病乃由湿热疫毒感染所致,治疗上宜清热解毒祛湿,清凉解表,疏散风热,或兼以透疹外出。在发疹初期,患儿仅见少量疱疹,分布稀疏,或伴有表证,病位主要在肺,可以采用疏散风热、透疹外出的方法,佐以清热解毒,使表邪得解,邪有所出,疱疹得消。对于湿重于热者,临床症状除见大量疱疹显现,疱中含有脓液外,还伴有大便稀溏,苔黄腻,脉滑。治疗应以化湿为重点,兼以清热解毒。对于热重于湿者,可见疱疹红,身热不宁,烦躁口渴,大便干甚至便秘、舌红、脉数。治宜清热解毒为主,佐以祛湿。一般情况下,手足口病多发于夏季,暑气通于心,此时心火亢盛,临床症状除见手足肌肤、口咽部出现大量疱疹外,伴有夜寐不宁、小便赤黄、舌尖红、脉数等症状。因此,清泄心火为主要治疗原则。

  本病属于温病的范畴,若毒邪炽盛,或患者素体禀赋不足、素体偏亢,则在疾病的传变过程中极易出现各种危重证候。由于前期病程中邪热之毒耗伤阴液,而且口咽部的疱疹影响患者的进食,因此在疾病的后期患者以阴伤脾虚为主,症见疱疹渐消,伴有身热渐退、口渴、纳差、舌红少津、脉细数,治疗宜健脾助运,生津养阴为主。另外,还可对患者疱疹采取外用药物进行局部治疗,尤其是当口唇、咽峡部发生疱疹时,患者疼痛拒食,局部外治更显得尤为重要。

  喝开水勤洗手是预防关键

  “手足口病流行期间,患者是主要传染源。”专家提醒,带毒者和轻型散发病例是流行间歇和流行期的主要传染源,并且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比如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日常接触传播、经口感染等,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严也可造成传播。因此,家长应做好小儿的日常防护工作,衣物应置阳光下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饭前便后要洗手,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注意婴幼儿的营养、休息,避免日光曝晒,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机体抵抗力。多喝白开水,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

  一旦孩子出现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并积极配合做好隔离工作。患儿宝宝可能因发热、口腔疱疹而不愿进食,所以饮食要清淡、可口、易消化,口腔有糜烂时多吃一些流质食物。禁食冰冷、辛辣、咸等刺激性食物。每次餐后用温水漱口,口腔有糜烂时可涂鱼肝油,以减轻疼痛,促使糜烂早日愈合。患儿的衣服、被褥要清洁,衣着宽大、柔软,经常更换;剪短患儿指甲,必要时包裹患儿双手,防止抓破皮疹;臀部有皮疹的婴儿,应随时清理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 

手足口病在线咨询

更多

手足口和水痘的区别是什么

手足口和水痘二者主要区别是病原体、传播途径、流行季节、皮疹特点及抗病毒治疗均有所不同。 二者的主要区别有以下几点。病原体不同: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而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传播途径:水痘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及直接接触传播,手足口病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流行季节不同:水痘的主要发病季节是在冬、春季。手足口病主要在夏秋季节高发;皮疹特点不同:皮疹首先见于躯干和头部,以后延及面部及四肢。初为红色斑疹,数小时后变为丘疹并发展成疱疹。疱疹为单房性,椭圆形,直径3~5mm,周围有红晕,疱疹壁薄易破,疹液透明,后变浑浊,疱疹处常伴瘙痒。1~2天后疱疹从中心开始干枯、结痂,红晕消失。水痘的皮疹呈向心性分布,主要位于躯干,四肢相对较少,手掌、足底更少。皮疹分批出现,故病程中在同一部位可见斑丘疹、水疱和结痂同时存在。而手足口病的皮疹主要集中在口腔、手、足以及臀部,无疼痛瘙痒感,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内有混浊液体,长径与皮纹走向一致,如黄豆大小不等,一般在5~10天内结硬皮并逐渐消失。5.抗病毒药物: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的首选抗病毒药物是阿昔洛韦。而手足口病目前还缺乏特异、高效的抗病毒药物,可酌情选用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

1个回答

三岁宝宝手足口病怎么办

三周岁女宝是手足口病的好发年龄,由于家长的健康意识不强,很多时候就会给孩子带来口腔溃疡等迁延不愈的疾病。三周岁女宝因为年龄偏小,身体的免疫功能还没有发育完全,在手足口病的流行阶段就比较容易患有本病。日常生活当中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三周岁女宝手足口病需要注意一些问题:1.及时的进行治疗,防止出现并发症。2.如果出现低烧等情况,就要对症治疗。

1个回答

手足口病再次感染

这个病绝不会有抗体,得了仍然有再传染的机会。手足口病分三种病毒,得过之后,只会对此种病毒有免疫力。对其它种病毒则没免疫力,也就是说不能够排除再次患手足口病。手足口病对孩子的干扰很大,宝妈一旦发觉孩子的症状,就要立即带孩子到正规医院诊病,同时多看重孩子的饮食问题,建议恰当饮食,少吃辛辣影响的食物,期望孩子能获得有效救治,助其康复!

1个回答

手足口细菌感染

手足口病属于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疾病,部分患儿在患病期间可能会合并细菌感染,具体的治疗方案需要结合患儿的身体症状来进行对症治疗,可通过血常规等相关检查来找到具体的病原体,采取针对性用药进行对症治疗。患儿在手足口病感染期间,可能会出现口腔疼痛等不良症状,所以在此期间要给患儿提供流食或者半流食,比如温性的小米粥,鸡蛋羹,软面条等,饮食要保持清淡,能够减少对口腔的刺激,同时要密切观察患儿的体温变化,防止出现身体高热。

1个回答

手足口引起的原因

很有可能是患者饮用或者食用了被污染的食物。手足口病最常见的原因就是传染,尤其是在幼儿园小朋友特别多的场所,小朋友更容易被传染。引起手足口病的原因有很多有可能是自家的宝宝不注意自己的卫生。也有可能是在公共场所接触了被病毒污染的毛巾,玩具等。也有可能是吐沫传播。如果有的小朋友得了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可以通过吐沫传播的。建议一定要让自己的宝宝注意个人卫生。在病毒性感染多发的季节。注意不要带孩子到公共的场所,以免受到感染。

1个回答

大人手足口病怎么治疗

如果大人得了手足口病和儿童得了手足口病治疗方法是一样的,只不过大人是免疫力比较强,抵抗力比较强,在患有手足口病之后并没有什么明显的症状。而小孩子身体的抵抗力比较弱,在患有了手足口病之后会出现较多的症状,比如说头晕,恶心,腹痛,口腔溃疡等等。成人患有了手足口病之后,有90%的患者都是属于轻症的病人。只需要在家中隔离观察,在一周之后即可治愈。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