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手足口病

>

手足口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手足口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您了解手足口病吗?1、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出疹发热急性传染病,其型别甚多,但主要以柯萨奇A16型及肠道病毒71型最为常见。该病虽可在多年龄组引起感染,但常在婴幼儿中造成暴发流行,临床表现以出疹、发热为特征,斑丘疹常发生于口腔黏膜及手、足远端部位。本病如无合并症,一般预后良好。

  2 、诊断原则

  手足口病的诊断应根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分析。确诊时须有血清及病原学的检查依据。

  3、诊断依据

  3.1.1 流行病学资料 流行季节,当地托幼机构及周围人群有手足口病流行,发病前患者有直接或间接的接触史。

  3.1.2 多为5岁以下婴幼儿。

  3.1.3 手、足、口皮肤、粘膜出现典型斑丘疹及疱疹样损害,并伴有卡他性症状。

  3.2临床表现

  3.2.1 典型病例 潜伏期一般2—7天,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约半数病人于发病前1—2天或发病的同时有发热,多数在38℃左右,持续2—3天,少数病人3—4天以上。有中枢神经系统合并症几乎都有发热,且持续时间长。部分患者初期有轻度上感症状,如咳嗽、流涕、恶心、呕吐等等。由于口腔黏膜溃疡疼痛,患儿有流涎拒食。口腔黏膜疹出现比较早,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斑丘疹或疱疹。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内有混浊液体,长径与皮纹走向一致,如黄豆大小不等。手足远端部位的斑丘疹和疱疹一般无疼痛和痒感,愈后不留痕迹。在同一患者手、足、口病损不一定全部出现。

  3.2.2不典型、散发型病例 出疹只表现在患者身体某一个部位上,斑丘疹或疱疹稀疏且不典型,往往很难与出疹发热性疾病鉴别,须进行病原学和血清检查。

  3.2.3合并症 有的可合并心肌炎、脑炎、脑膜炎、驰张性麻痹、肺水肿等,但以无菌性脑炎、心肌炎等最为常见。

  3.3实验室检查

  3.3.1 血液检查的细胞总数一般正常或偏高,分类时淋巴细胞较高,中性粒细胞较低。

  3.3.2 有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时,脑脊液细胞数可增多,蛋白升高。

  3.3.3 发病后从粪便、咽喉漱口液分离或检测到相关病毒。

  3.3.4从脑脊液或疱疹液分离或检测到相关病毒。

  3.3.5从早期血清中检测出相关病毒IgM抗体。

  3.3.6恢复期血清中和抗体比急性期有≥4倍的增长。

  3.4诊断及鉴别诊断

  3.4.1本病主要诊断依据:好发于夏秋季节;以儿童为主要发病对象,常在婴幼儿集聚的场所发生,并呈流行趋势;临床表现发热,继之口腔黏膜和手、足等部位出现斑丘疹及疱疹样损害;病程短,预后良好。

  3.4.2凡3.2.1典型病例须加3.3.3至3.3.6任何一项。则可诊断本病。

  3.4.3凡3.2.2不典型病例须加3.3.4至3.3.6任何一项,或加3.3.3和3.3.6两项也可诊断本病。

  3.4.4本病应与口蹄疫疱疹性口炎、疱疹性咽喉炎、风疹、水痘等鉴别。

  4、治疗原则

  在治疗方面,本病如无并发症,预后一般良好,多在一周内痊愈。治疗原则主要为对症治疗。可服用抗病毒药物及清热解毒中草药及维生素B、C等。有合并症的病人可肌注丙球蛋白。在患病期间,应加强患儿的护理,作好口腔卫生。进食前后可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漱口,食物以流质及半流质等无刺激性食物为宜。手足口病因可合并心肌炎、脑炎、脑膜炎、驰张性麻痹等,故应加强观察,不可掉以轻心。

  5、预防原则

  本病至今尚无特异性预防方法。加强监测,提高监测敏感性是控制本病流行的关键。各地要做好疫情报告,托幼单位应作好晨间检查,及时发现病人,采集标本,明确病原学诊断,并作好患者粪便及其用具的消毒处理,预防疾病的蔓延扩散。流行期间,家长应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感染的机会。医院应加强预防,设立专门的诊室,严防交叉感染。在伴有严重合并症的手足口病流行地区,密切接触患者的体弱婴幼儿可肌注丙球蛋白。  以上为大家介绍了手足口病诊断的相关知识,您了解了吗?祝您健康

手足口病在线咨询

更多

手足口和水痘的区别是什么

手足口和水痘二者主要区别是病原体、传播途径、流行季节、皮疹特点及抗病毒治疗均有所不同。 二者的主要区别有以下几点。病原体不同: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而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传播途径:水痘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及直接接触传播,手足口病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流行季节不同:水痘的主要发病季节是在冬、春季。手足口病主要在夏秋季节高发;皮疹特点不同:皮疹首先见于躯干和头部,以后延及面部及四肢。初为红色斑疹,数小时后变为丘疹并发展成疱疹。疱疹为单房性,椭圆形,直径3~5mm,周围有红晕,疱疹壁薄易破,疹液透明,后变浑浊,疱疹处常伴瘙痒。1~2天后疱疹从中心开始干枯、结痂,红晕消失。水痘的皮疹呈向心性分布,主要位于躯干,四肢相对较少,手掌、足底更少。皮疹分批出现,故病程中在同一部位可见斑丘疹、水疱和结痂同时存在。而手足口病的皮疹主要集中在口腔、手、足以及臀部,无疼痛瘙痒感,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凸起,内有混浊液体,长径与皮纹走向一致,如黄豆大小不等,一般在5~10天内结硬皮并逐渐消失。5.抗病毒药物: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的首选抗病毒药物是阿昔洛韦。而手足口病目前还缺乏特异、高效的抗病毒药物,可酌情选用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

1个回答

三岁宝宝手足口病怎么办

三周岁女宝是手足口病的好发年龄,由于家长的健康意识不强,很多时候就会给孩子带来口腔溃疡等迁延不愈的疾病。三周岁女宝因为年龄偏小,身体的免疫功能还没有发育完全,在手足口病的流行阶段就比较容易患有本病。日常生活当中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三周岁女宝手足口病需要注意一些问题:1.及时的进行治疗,防止出现并发症。2.如果出现低烧等情况,就要对症治疗。

1个回答

手足口病再次感染

这个病绝不会有抗体,得了仍然有再传染的机会。手足口病分三种病毒,得过之后,只会对此种病毒有免疫力。对其它种病毒则没免疫力,也就是说不能够排除再次患手足口病。手足口病对孩子的干扰很大,宝妈一旦发觉孩子的症状,就要立即带孩子到正规医院诊病,同时多看重孩子的饮食问题,建议恰当饮食,少吃辛辣影响的食物,期望孩子能获得有效救治,助其康复!

1个回答

手足口细菌感染

手足口病属于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疾病,部分患儿在患病期间可能会合并细菌感染,具体的治疗方案需要结合患儿的身体症状来进行对症治疗,可通过血常规等相关检查来找到具体的病原体,采取针对性用药进行对症治疗。患儿在手足口病感染期间,可能会出现口腔疼痛等不良症状,所以在此期间要给患儿提供流食或者半流食,比如温性的小米粥,鸡蛋羹,软面条等,饮食要保持清淡,能够减少对口腔的刺激,同时要密切观察患儿的体温变化,防止出现身体高热。

1个回答

手足口引起的原因

很有可能是患者饮用或者食用了被污染的食物。手足口病最常见的原因就是传染,尤其是在幼儿园小朋友特别多的场所,小朋友更容易被传染。引起手足口病的原因有很多有可能是自家的宝宝不注意自己的卫生。也有可能是在公共场所接触了被病毒污染的毛巾,玩具等。也有可能是吐沫传播。如果有的小朋友得了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可以通过吐沫传播的。建议一定要让自己的宝宝注意个人卫生。在病毒性感染多发的季节。注意不要带孩子到公共的场所,以免受到感染。

1个回答

大人手足口病怎么治疗

如果大人得了手足口病和儿童得了手足口病治疗方法是一样的,只不过大人是免疫力比较强,抵抗力比较强,在患有手足口病之后并没有什么明显的症状。而小孩子身体的抵抗力比较弱,在患有了手足口病之后会出现较多的症状,比如说头晕,恶心,腹痛,口腔溃疡等等。成人患有了手足口病之后,有90%的患者都是属于轻症的病人。只需要在家中隔离观察,在一周之后即可治愈。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