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疾病近年来比较常见,很多患者都被该疾病所困扰,糖尿病病情会逐渐发展,可能会引发糖尿病足、白内障等一系列并发症,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关于该疾病的治疗方法。
治疗
糖尿病治疗的主要目的包括:纠正代谢紊乱,消除症状,保障(儿童患者)正常生长发育,维护良好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的能力;预防各种急性或慢性并发症和伴随症的发生,延长寿命,降低病残率和病死率。
糖尿病治疗的原则为:持之以恒、综合管理。糖尿病的治疗不仅包括高血糖的控制,尚需同时针对一些合并症(如高血压、脂质代谢紊乱等)和各种并发症等采取综合治疗。糖尿病高血糖的治疗一般包括合理运用糖尿病教育、饮食治疗、运动疗法、药物治疗及自我监测等多种手段,尽可能使糖代谢控制正常或接近正常。
血糖控制良好:空腹血糖<6.0mmol/L,餐后2h血糖<8.0mmoL/L,HbA1c<7.0%或6.5%;血糖控制较好:空腹血糖6~8mmol/L,餐后2h血糖8~10mmol/L,HbA1c<9.0%;超过上述值为血糖控制差。
近年来虽对遗传问题、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和拮抗胰岛素的激素等许多病因学上问题进行研究,但至今尚乏病因治疗措施,环孢霉素A(cyclosporinA)仅对少数早期Ⅰ型病例有效,胰岛移植及胰腺移植仅初见成效,人工胰脏(胰岛素泵),虽能较好控制代谢,但对长期防治慢性并发症尚乏可靠数据。因此,临床上对于患者的治疗目的着重于严格控代谢紊,尤其是高血糖症,纠正肥胖和高血压等并存症,促进β细胞功能恢复,保证正常生长发育与妊娠过程,防治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药物治疗
口服抗糖尿病药物
近年来有迅速的发展,从原有磺酰脲类(sulfonylurea)及双胍类(biguanide)外,已有第3类α-葡糖苷酶抑制剂(α-glucosidaseinhibitor)供临床应用,第4类胰岛素增敏剂(insulinsensitizer)不久也将引入国内。至于第5类胰升糖素抑制剂(insulinantagonistinhibitor)和第6类糖异生作用抑制剂(gluconeogenesisinhibitor)则尚在实验和小量临床试用阶段,本节从略。
在上述抗糖尿病药物中,磺酰脲类药系降糖药,可以引起低血糖反应,而双胍类和α-葡糖苷酶抑制剂则不引起低血糖反应,被称为抗高血糖药物。
1.磺酰脲类此组药物有多种。第一代药物目前还常用者为甲苯磺丁脲(tolrutamideD860),氯磺丙脲(chlorpropamide)因其对肝脏的毒副反应和长效,容易发生低血糖而不宜选用,醋磺已脲(acetohexamide)和安拉磺脲(tolazamide)等在国内也少用。第二代药物有格列本脲(glibenclamide,优降糖、格列齐特(gliclazide,甲磺吡脲,达美康)、格列拎海╣lipizide,吡磺环已脲,美吡达或优哒灵)、格列波脲(glibornuride)、格列喹酮(gliquidone,糖适平)等药,目前国内较多选用达美康,美吡达和优降糖等第二代药物。糖适平的代谢产物主要自胆汁排泄,仅5%左右自肾脏排泄,故与其他磺酰脲类药物不同,也可用于合并轻度肾功能不全患者,但肾小球滤过率降至30%左右时应禁用。第一代药物中的D-860目前仍常采用。
磺酰脲类的降血糖作用机理可分胰内胰外两部分:
⑴胰内刺激β细胞释放胰岛素,证据是:
①切胰动物及Ⅰ型病者服此组药无效;
②口服磺酰脲类后血浆胰岛素上升;
③服药后β细胞中颗粒明显减少,且与胰岛素分泌量成正比;
④此组药能刺激β细胞增生。磺酰脲类作用于β细胞膜上受体对K+逸出有抑制作用而加强去极化,从而促进Ca2+经其Ca2+通道而入细胞内,经cAMP激活磷化作用而促进已合成的胰岛素释放(exocytosis)。对胰岛素释放第二时相无作用。[page]
⑵胰外强化胰岛素与其受体结合促进糖的利用:实际和临床研究均提示磺酰脲类可改善Ⅱ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受体及(或受体后缺陷),从而增强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类的主要适应证是单用饮食治疗和适当运动锻炼仍不能获得良好控制的Ⅱ型糖尿病患者;或每日胰岛素需要量在30单位以下者;对胰岛素不敏感的患者可试联合类药物。Ⅰ型患者以及合并严重感染,进行大手术或伴有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均不适用,糖适平对轻度肾功能不全患者可以在密切观察下试用。糖尿病合并妊娠者也不适用。
某些药物因减弱葡萄糖异生,或降低与血浆蛋白结合和改变其在肝、肾中代谢,可增强的降糖效应,如水杨酸制剂,磺胺药,氨基比林,利血平,β-肾上腺素能阻滞剂等。另一些药物因抑制胰岛素释放或拮抗后者的作用等,可降低的降糖作用。
糖尿病的药物推荐
在应用药物时,应注意其毒副反应,包括低血糖反应以及消化系统、造血系统、皮肤和其他方面的副反应。饮食不配合,运动过量,药物剂量过大易诱发低血糖反应,尤其多见于老年患者,并可能在停药后仍反复发生低血糖,持续1~2天。消化系统副作用有消化不良,恶心,胆汁郁积黄疸和肝功能损害。造血系统以白细胞减少相对较多见,少数有粒细胞缺乏,再生障碍贫血,血小板减少等。皮肤表现有搔痒和皮疹等过敏性反应。以上副作用虽属少见,一旦发生应认真处理,停药或作相应治疗。
2.双胍类临床应用者有苯乙福明(phenformin)和甲福明(metaformin)二种。由于化学结构的特性,苯乙福明的毒副反应明显大于甲福明,有效剂量和副反应剂量甚接近,常有较明显的消化道症状,如厌食、恶心、呕吐、腹泻等,甚而可发生严重的乳酸性酸中毒,尤其在肝、肾和心、肺功能减退的患者中,故而临床上现已少用,在某些欧洲国家中甚而被禁用。甲福明的副反应明显低于苯乙福明,只要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和禁忌证,注意剂量不要过大,发生乳酸性酸中毒的机会极少,仅有胃部不适、厌食、腹泻和皮疹,采用餐后或进餐中间服药可以减轻消化道副反应,因而近年来又重被接受,广泛用于临床获得良好效果。
双胍类适应证:轻型,尤其是肥胖型Ⅱ型糖尿病,经饮食和运动疗效,效果不满意者;需减肥的患者可列为首选药物;用类药物,效果不理想者,可联用本类药物;Ⅰ患者者在用胰岛素治疗过程中,血糖波动大的患者;对IGT的对象可用以防止其发展成糖尿病。
凡有肝肾功能濒于衰竭、心肺功能衰竭、心肌梗塞、失水失血等低血容量性休克、酒精中毒者不宜用此组药物,以免诱发乳酸性酸中毒。
双胍类的作用机理对正常人并无降血糖作用,故单独应用不会引起低血糖反应;双胍类对胰岛素分泌并无刺激作用,故不引起高胰岛素血症;促进肌肉等外周组织摄取葡萄糖,加速无氧糖酵解;可能有促进受体后效应和葡萄糖运载体的作用;可能有抑制葡萄糖异生作用和延缓糖在肠道的吸收;在减轻体重的作用。
3.α-葡糖苷酶抑制剂主要通过竞争抑制小肠粘膜刷膜内的α-葡糖苷酶,延迟蔗糖。糊精,麦芽糖等多糖分解为单糖并在肠道的吸收,因此主要降低餐后高血糖和缓解高胰岛素血症。本类药物类被应用者为阿卡波糖(acarbose,拜糖平)和miglitol等,目前常用者为拜糖平。本药经国内试用适用于轻、中度Ⅱ型糖尿病,可单独应用,在较重度者中可与其他口服药或胰岛素联合使用;在糖耐量异常对象中也可用拜糖平干预处理。临床应用时注意自小剂量开始,如50mg2~3次/d,以后渐增至100mg三次/d,可以减轻副反应;服药时要和第一口食物同时摄入,才能发挥效果。
本类药物主要副反应为胀气,鼓肠和轻泻,小剂量开始用药可减轻,用药中且可适应。
原来已有胃肠道疾病和合并妊娠的糖尿病患者不宜应用本药。
口服药中的胰岛素增敏剂,如troglitazone(CSO45),国外已有临床报道,对胰岛素抵抗的肥胖型糖耐量减退者可降低胰岛素抵抗和改善糖耐量。剂量为200mg二次/d。
>>>>更多糖尿病足的用药详情
胰岛素
胰岛素可防治急性并发症、纠正代谢紊乱、提高抵抗力、防止各种感染、改善营养、促进小儿生长等;如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严格控制高血糖症,对在微血管和大血管基础上发生的多种慢性并发症也有肯定的防治效果,如前述DCCT结果。
以上就是我们对于糖尿病足的治疗方法介绍,相信大家看完上面的介绍之后,对于如何治疗该疾病会比较清楚。
糖尿病足在线咨询
更多
糖尿病足痛如何治
糖尿病足的治疗上,首先就是护理上,绝对禁烟,控制体重,严格控制血糖,降糖药应用为佳,积极纠正酮症酸中毒、心、脑、肾并发症及影响坏疽愈合的各种不良因素。另外对于血管病变不是非常严重或没有手术指征者,可采用内科保守治疗,使用扩血管药物。
1个回答
糖尿病足怎么治的好
一旦出现糖尿病足,说明身体状况已经很差。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引起的,一定要整体加局部针对性治疗,否则是治不好的。很多医院对于糖尿病足就是大量的用抗生素静脉滴注,光输液是不行的,糖尿病足患者下肢存在不同程度的血管闭塞,药效到达创面的速度,赶不上溃烂的速度。
1个回答
糖尿病足该怎么治疗
该疾病属于内分泌系统出现异常,导致血糖过高。从而出现糖尿病,但是血糖不能够控制良好的话,则有可能出现糖尿病的并发症,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足等。建议:控制血糖,在正常的范围之内或者是稍高一点也是可以的,其次就是使用降糖药控制血糖,血糖一旦控制好的话,则是会好转的。其他的治疗都是需要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采取相应治疗。
1个回答
糖尿病问题怎么补充糖分
把糖尿病叙述为体内葡萄糖分解代谢异常的结果。吃含糖的食物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水果不适合吃。我建议你多吃蔬菜,经常吃鱼或瘦肉,经常喝牛奶,经常吃豆制品,少吃米饭和面食,少吃水果,不要吃很甜的水果,糖不能够吃,防止喝啤酒。乙醇可以生成糖。少吃脂肪,防止油腻,防止咸,少放或不放味精。
1个回答
糖尿病足部穴位按摩
做脚底按摩可通经活血,比吃药效果都快,但也是暂时的,局部的,如结合服中药治本,可达到理想的效果。建议结合中药治本,增强体质,内脏功能恢复正常,糖尿病自然康复。糖尿病是由于降糖药分泌绝对或者相对不足引起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容易引起心,脑,肾,眼底以及周围血管病变。
1个回答
糖尿病足的表现症状
早期症状表现和个人有关,表现不太一样,总的来说主要有皮肤颜色异常,脱皮,下肢疼痛包括间歇性跛行和静息痛,麻木,无力,足部变形,弓形足等等。此时如果出现伤口,就会难愈合,感染加重会面临截肢遭遇。建议遇到伤口不愈合的情况,一定要及时到当地专业治疗糖尿病足的医院或科室就诊。
1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