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痛经

>

女性痛经的食疗方法都是什么

女性痛经的食疗方法都是什么

面对每个月都会按时到来的痛经,很多女性的选择都是吃止痛片或者就强忍,其实这都是缓解一时疼痛的治标不治本的方法建议的没有副作用的方法还是食疗,简单的饮食就能很好的缓解痛经症状,那么这些食物都是什么,都要怎么做呢?

一、气滞血瘀型--食疗

1、二皮蜜

配料:柚子1个、陈皮60克、白酒适量、蜂蜜500克

做法:将柚子去肉取皮,切碎,与陈皮一起装入砂瓶内,加酒适量,浸泡6小时,煮烂,用蜜拌匀,每天早晚各服两匙或加水冲服。

功效:行气化滞

2、砂仁猪肚汤

配料:砂仁10克、田七9克、猪肚100克。

做法:将猪肚用沸水洗净,刮去内膜,去除气味,与砂仁、田七一起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烧沸后文火煮约2小时。调味后饮汤吃肉。

功效:行气醒胃,祛瘀止痛。

二、寒凝血瘀型--食疗

1、茴香、胡椒焖牛肉

配料:茴香3克、胡椒3克、牛肉30克、绍酒15毫升。

做法:洗净牛肉,与茴香、胡椒、绍酒,一起放入高压锅内,加水焖煮,先用武火煮15分钟,后改文火煮,调味,取出牛肉,切片食用。

功效:祛寒、暖胃、补虚。

2、当归羊肉煲(冬季食用适宜)

配料:当归6克、肉桂1。5克、陈皮3克、羊肉250克。

做法:将羊肉洗净,切块,与陈皮、当归同放入煲内焖煮至烂,放入肉桂10分钟,调味食用。

功效;温经散寒、活血养血、调经止痛。

三、湿热蕴结--食疗

1、金钱草茶

配料:金钱草20克、郁金12克、蜂蜜适量。

做法:洗净上药后一起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煎煮取汁。加入蜂蜜,搅匀代茶饮用。

功效:泄热、利湿、化瘀。

2、茵陈山楂煎

配料:绵茵陈20克、山楂子10克、银花15克、红糖适量。

做法:洗净上药,同放入锅内,加水适量,水煎取汁,加入红糖溶化后,分次饮用。

功效:清利湿热,活血散瘀。

四、气血虚弱--食疗

1、黑豆大枣汤

配料:黑豆100g,大枣50g,红糖20克

做法:将黑豆、大枣加水适量,煮成粥状,加红糖调服,为1剂。每次月经来潮前3天开始服用,每日1剂,连服10剂为一疗程。

功效:益气养血,调经止痛。

2、当归糖

配料:当归100g,冰糖500克

做法:先将当归浓煎取汁,再与冰糖一起熬成当归糖食用。

功效:养血调经止痛。

五、肝肾不足--食疗

1、红烧龟肉

配料:草龟1只,红枣10枚,龙眼肉10克

做法:洗净草龟,去壳取肉切块,与红枣、龙眼肉一起放锅内,加入酱油、绍酒、砂糖、生油、水适量。煮烂,调味食用。

功效:滋阴养血,调经止痛。

2、黑豆米酒**汤

配料:黑豆60g,**2枚,米酒120ml

做法:将黑豆、**同煮,蛋熟后去壳再煮,煮至豆熟加入米酒,吃蛋喝汤。

功效:滋补肝肾,调经止痛。

另外,痛经的女性同时女性一定要注意月经期的卫生,避免经期性生活,避免经期过度疲劳,避免经期感寒及过食生冷,注意经期保持心情舒畅,这些都是调理痛经所要具备的条件。


【本文由唐山同仁不孕不育医院妇科供稿】

痛经在线咨询

更多

月经期可以喝大麦茶

月经期可以适量饮用大麦茶。大麦茶是一种温和的饮品,主要由炒制的大麦制作而成,具有一定的助消化、清热解暑的作用。对于女性来说,在月经期间饮用大麦茶通常不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反而可能有助于缓解肠胃不适或...

1个回答

女人月经期间喝红糖水

红糖水是一种常见的传统饮品,尤其在女性月经期间被认为有助于缓解不适。红糖性温,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帮助身体驱寒暖身。对于经期容易感到寒冷或出现腹痛的女性来说,适量饮用红糖水可能起到一定的舒缓作用。此外,...

1个回答

月经期身体很虚没力气

月经期身体虚弱、没有力气是许多女性都会经历的状况,这种情况通常与体内激素波动、铁元素流失以及能量消耗增加有关。为了改善这种状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饮食调节非常重要。在经期,应多摄入富含铁质...

1个回答

月经期减肥停止的话会反弹吗

在减肥过程中,很多人会选择使用特定的减肥产品或方法,例如“停脂老虎”。这种产品通常通过控制饮食中的脂肪摄入或促进脂肪代谢来帮助减重。然而,在月经期间停止使用这类产品可能会引发体重反弹的问题。这是因为月...

1个回答

月经期间吃东西会不会发胖

月经期间吃东西一般不会直接导致发胖,但具体情况因人而异。在月经周期中,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引起食欲增加或对特定食物的渴望,比如甜食或高热量食品。如果摄入的热量超过身体所需,多余的热量可能会转化为脂肪储存...

1个回答

月经期能不能艾灸肚脐

月经期是否可以艾灸肚脐,需要根据个人体质和具体情况来判断。一般来说,艾灸具有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的作用,对一些女性在月经期间出现的腹痛或寒性症状可能有缓解效果。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在月经期进行艾灸。对于...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