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胃癌疾病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生命威胁,一旦治疗不及时,很有可能因此丧命,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关于该疾病的治疗方法介绍。
手术治疗
由于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早期胃癌发现率的上升,加之外科手术方法的不断改进,以及化疗、放疗、生物制剂的配合应用,近年来胃癌治疗的总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据近年资料,日本和西方国家早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几乎均可达90%以上,日本总体胃癌术后5年生存率也已达60%以上。早期胃癌的术后复发率,日本报告不到5%,西方国家一般在5%~10%。
1.外科治疗
外科手术仍然是目前治疗胃癌的主要方法,也是治疗胃癌的主要手段。长期以来,由于发现胃癌较晚,大多数属于晚期肿瘤,手术疗效欠佳,术后5年生存率一直维持在30%左右,因此,必须加强对早期胃癌症状的重视及高危人群的监测,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近年来由于麻醉和手术切除前后处理的进步,使手术的安全性得以提高,同时目前也缺乏能在手术前正确判断胃癌切除可能性的诊断方法,因此只要病人全身情况许可,又无明确的远处转移,均应予以手术探查争取切除。至于术式的选择,需根据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期和术中探查发现,包括胃癌的部位、肿瘤大小、浸润的深度及淋巴结肿大情况,决定不同的手术方式。随意地扩大或缩小手术切除范围,造成脏器功能的过度破坏或术后肿瘤复发,均是不适当的。
外科手术可分为根治性切除术和姑息性手术两大类。现代胃癌手术治疗的发展趋势是进展期胃癌的手术范围趋于扩大,可施行扩大或超扩大手术,而早期胃癌的手术范围则趋于缩小,可作切除范围5%左右的各式手术。具体手术方式的选择倾向于“量体裁衣”,依据患者的一般状态及癌的病理生理情况选择适宜的术式。
(1)根治性切除术:根治性切除术的基本要求是彻底切除胃癌原发灶、转移淋巴结及受浸润的组织。关于胃切断线的确定现已趋向一致,即要求离肿瘤肉眼边缘不得少于5cm,远侧部癌切除十二指肠第一部约3~4cm,近侧部癌应切除食管下段3~4cm。为了彻底清除区域淋巴结,常须在根部切断胃各供应动脉,全部动脉皆被切断后,势必作全胃切除,而且也常须将胰体、胰尾和脾一并切除。所以,目前一般采用两种术式,即根治性次全胃切除及根治性全胃切除。全胃切除虽可有利于淋巴结的彻底清除及防止胃残端因切除不彻底而复发,但存在手术死亡率高、术后并发症及远期营养障碍后遗症多等缺点,且术后五年生存率并不能明显提高。因此,根治性次全胃切除和根治性全胃切除两种术式的选择仍有分歧,目前一般主张应根据肿瘤的部位、浸润的范围及医院的技术条件等具体情况而定,原则上是既能彻底地切除肿瘤又要避免不必要扩大手术范围。
(2)姑息性手术:姑息性手术包括两类:一类是不切除原发病灶的各种短路手术,另一类是切除原发病灶的姑息性切除术。第一类虽手术较小,但一般并不能改变胃癌的自然生存曲线,仅能起到解除梗阻、缓解部分症状的效果。而第二类则有一定的5年生存率。根据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的资料,单纯剖腹探查病例的平均生存时间为(5.31±0.6)个月,姑息性短路手术为(7.66±0.75)个月,而姑息性切除术后3年和5年生存率则可达13.21%及7.09%。所以,只要全身情况许可,而又无广泛远处转移,凡局部解剖条件尚能做到胃大部切除的,应力争将其原发病灶切除。作姑息性胃大部切除术,不但可以消除肿瘤出血、穿孔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而且在配合药物治疗后,有的仍可获较长的生存期。
(3)内镜黏膜切除术:在内镜下作肿瘤切除能否成功的关键取决于:病变早期、无淋巴转移且能在内镜下将病变完全切除。目前尚缺乏术前正确判断淋巴结是否有转移的方法,因此只能从对早期胃癌淋巴转移规律的认识,结合内镜下所见的病变加以判断。下列情况下的早期胃癌一般不会有淋巴转移:①直径<5mm的早期胃癌;②直径<2.5cm的隆起型早期胃癌;③直径<2cm的无溃疡凹陷型早期胃癌;④直径<1.5cm的混合型早期胃癌;⑤某些有手术禁忌证的早期胃癌或患者坚决拒绝手术者。
早期胃癌的内镜治疗包括切除法及非切除法,后者包括光敏治疗、激光治疗、局部注射法及组织凝固法。切除法可获得切下的黏膜标本,以供病理检查。该法先将内镜注射针经胃镜活检孔插入胃内达到病变边缘,向黏膜下注射含肾上腺素的生理盐水,使局部病变隆起,便于圈套,同时也可将病变与肌层隔离开来,保护肌层不受电凝损伤并防止出血,切下标本必须经病理检查,切端无癌细胞为完全切除,术后随访2年无复发可列为治愈。一般认为内镜下黏膜病变的完全切除率约70%。如切下标本发现切除不完全则可改用内镜下激光治疗,以消除残余癌灶,也可考虑手术,大部分病例在改用激光治疗后病变消失而痊愈。
(4)腹腔镜下局部切除:随着腔内外科及微创手术的发展,早期胃癌经腹腔镜下的全层切除部分胃壁已成可能。由于此手术可不开腹,即将胃壁病变作全层切除,切除范围也远较内镜下黏膜切除为广,且可将邻近胃癌病灶周围的淋巴结一并切除,如活检发现有癌转移时可即中转剖腹作根治手术。患者术后早期可进食,住院期短,因此有其优越性,切除范围较内镜为广。该手术一般宜于胃前壁的病变,如病变位于后壁或近侧,则需经胃腔内将病变部位黏膜切除或手术切除。
2.化学药物治疗
我国胃癌总的手术切除率约为50%~77%,仍有相当部分病例发现时已失去手术切除机会,即使早期胃癌,也有2%~5%的患者存在淋巴结转移,至于有微小转移者为数更多,胃癌根治术性切除后,仍有不少患者死于局部复发和远处脏器转移。因此,对失去手术切除时机、术后复发转移及发生残胃癌者均需进行化疗。另一方面,手术作为一种局部的治疗手段也有不足之处:
①对术时病期已较晚,已有远处转移或局部病变有广泛浸润并累及邻近重要脏器的患者,单纯手术疗效不佳;
②手术难以发现与处理潜在的亚临床转移灶;③手术操作本身也有可能会促使癌细胞的扩散和转移。有鉴于此,为了提高手术治疗的疗效,也需要施行与化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以弥补单纯手术治疗之不足。据估计,约2/3的胃癌患者在疾病的不同阶段有化疗的指征,更有人建议,对所有胃癌患者均应辅以化疗。
近十年来,胃癌化疗的研究十分活跃,除了沿用传统的术前、术中及术后化疗方法外,近年提出了术后早期腹腔内化疗(Early postoperative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EPIC)和持续性腹腔内温热灌注化疗(Continuous hyperthermic peritoneal perfusion therapy,CHPP)的新方法。EPIC能根除腹腔内的微小癌灶,可预防腹腔内复发,减少肝脏转移。CHPP能使胃癌根治术后的复发率进一步降低,生存期进一步延长,并可改善已有腹膜种植转移的晚期胃癌患者的预后。因此,目前EPIC和CHPP疗法颇受重视。
常用的化疗药物:
①氟尿嘧啶(5-Fu):自1958年应用于临床以来,已成为国内外治疗胃癌的首选和基本药物。5-Fu为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在体内转变为5-氟-2′-脱氧尿苷单磷酸,后者抑制胸腺嘧啶核苷酸合成酶,阻止尿嘧啶脱氧核苷酸转变为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影响细胞DNA的生物合成,从而导致细胞损伤和死亡。总有效率为20%左右,有效期短,一般平均4~5个月。该药可静脉应用或口服。
②替加氟(呋喃氟尿嘧啶):为1966年合成的氟尿嘧啶(5-Fu)衍生物,在体内经肝脏的细胞色素p-450微粒体酶及局部组织的可溶性酶转变为5-Fu而发挥作用。由于该药毒性低,比5-Fu小6倍,化疗指数为氟尿嘧啶(5-Fu)的2倍,且口服和直肠给药吸收良好,因而成为近年治疗胃癌的常用药物。治疗胃癌的总有效率为31%。[page]
③丝裂霉素(MMC):为日本1955年、国内1965年研制成功的含烷化基团的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其作用与烷化剂相似,可与DNA发生交连,使DNA解聚,从而影响增殖细胞的DNA复制。总有效率约10%~15%,反应期短,平均约2个月。一般采用每次4~10mg的间隙大剂量静脉给药,每周用药2次。由于该药对血液系统的毒性反应较大,缓解期较短,故常在联合用药(MFC)方案中应用。
④司莫司汀(甲基环已亚硝脲):为亚硝脲类烷化剂,属广谱的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对胃癌有一定疗效,有效率一般为10%~20%,有效期约2~3个月。
⑤多柔比星(阿霉素):为蒽环类抗肿瘤抗生素,属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临床使用已有二十多年,诱导缓解迅速,但持续时间不长,总有效率为21%~31%。本品对心脏有较强毒性。
⑥顺铂(CCDP):本品作为新型的无机抗癌铂类化合物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用于临床,研究表明本品与多种抗癌药物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并且无明显交叉耐药性,因而在联合化疗中得到广泛应用。
⑦依托泊苷(鬼臼乙叉甙):是40余种常用化疗药物中颇受青睐且较年轻的品种,属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作用于S末期,机制是切断拓扑异构酶结合的DNA双链,并能阻碍核苷通过胞浆膜,使之不能进入胞核内参与DNA复制。文献报道,单用对中晚期胃癌的有效率为21%,联合化疗的有效率可达60%~70%,完全缓解率可达20%。
胃癌治疗
3.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与手术、化疗并用,有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延长生存期的作用,但迄今尚无突破性进展。临床常用的有冻干卡介苗、沙培林(0K-432)、云芝多糖K (PSK)、香菇多糖、高聚金葡素、阿地白介素(白介素-2)、肿瘤坏死因子(TNF)、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LAK)细胞及干扰素(INF)等。冻干卡介苗在临床应用已久,虽有一定疗效,但并不显著。OK-432是溶血性链球菌经青霉素和物理加温处理的灭活制剂,具有激活粒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及补体等作用,每次肌注或皮内注射0.2~1KE,每周1~2次。PSK系从担子菌属瓦蘑CM-101株的培养菌中提取的蛋白多糖,具有活化巨噬细胞,增强吞噬功能等作用,每日3~6g,分1~3次口服。香菇多糖是水溶性的β葡聚糖,自香菇的热水抽提物中获得,具有活化T淋巴细胞、NK及K细胞等作用,每次静滴或肌注2mg,每周1~2次。高聚金葡素系从一株高效、低毒的葡萄球菌代谢产物中提取的一种新型生物反应调节剂,作为第一个用于临床的超级抗原类抗癌生物制剂,具有诱导产生IL-2、INF、TNF等细胞因子,激活T细胞、NK细胞及LAK细胞等作用,有作者认为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一般每天500~1000U,肌注,也可直接腹腔内注射。阿地白介素(IL-2)、TNF及LAK有报道对中晚期胃癌有一定疗效,但资料不多,也缺乏严格的对照。干扰素对胃癌的疗效并不很肯定。
4.内镜下治疗
近年来,作为胃癌非手术疗法的内镜下治疗有很大进展。方法有胃镜下黏膜切除术和旨在破坏局部癌组织的激光、微波治疗及酒精注射等。由于破坏局部组织的疗法实施后,难以再活检明确有无癌组织残留,因此目前多主张采用黏膜切除法。胃镜下治疗一般用于早期胃癌或高龄、重症病人不能耐受外科手术者。
(1)黏膜切除术:自1984年日本多田首先报道以来,至1995年底日本已累积报道3000余例。本法先在癌灶底部注射适量生理盐水,使病灶隆起,然后行电凝切除。适应证一般为:
①病灶直径<2cm的早期胃癌或黏膜内癌;
②无淋巴结转移;
③非溃疡性病变。因溃疡性病变术前不能明确浸润深度,故Ⅲ型早期胃癌不适于此治疗。多田对行此治疗的113例早期胃癌随访5年以上,均未见复发,与同期外科手术治疗的33例比较,两者疗效相似。因此,本法使非手术方法治愈早期胃癌成为可能,且具有对人体创伤小、适应证宽、穿孔等并发症少,费用低等优点。
(2)激光治疗:激光照射可使活体组织蒸发、凝固及蛋白质变性,高功率激光尚能使活体组织炭化。常用YAG激光,该激光功率高,快速照射疗效好。绝对适应证为病变直径<2cm的隆起型高分化黏膜内癌及病变直径<1cm的非溃疡性凹陷型癌,此外为相对适应证。日本报告一组YAG激光治疗早期胃癌的癌残存率和复发率,绝对适应证组为0%和9.1%,相对适应证组为9.1%和20.0%,6个月以上的癌转阴率则两组分别为95.0%和63.6%。
(3)微波治疗:微波频率介于高频电和激光之间。高频电凝和激光光凝之热能系外部加热,微波则系一种以生物体组织本身作为热源的内部加热又称介质加热。微波具有不炭化组织的凝固作用,使肿瘤坏死萎缩。≤2cm的非溃疡分化型腺癌和黏膜内癌为其绝对适应证,>2cm的低分化型腺癌和浸润至黏膜肌层者为相对适应证。田伏等治疗早期胃癌37例,随访1~102个月,4例局部复发,8例因其他疾病死亡,调整后5年生存率达91.7%。因此认为本法安全、方便,局部根治性好,远期疗效高。
(4)酒精注射治疗:经内镜插入注射针,对准癌灶及其边缘部分,分4~8点注射95%的酒精,每点约0.5ml。本法对病灶直径<4cm的黏膜层癌,特别对小胃癌和微小胃癌较为理想,约50%的病例经治疗后病灶缩小、局限、纤维化,随访活检持续阴性。此外,近年国外日本等开始研究胃癌的腹腔镜及腹腔镜与胃镜联合操作的内镜治疗。方法有:腹腔镜下胃楔形切除;腹腔镜下胃黏膜切除术;腹腔镜下R2胃切除术。腹腔镜下手术的优点是损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但有易致肿瘤腹腔内种植的缺点。
5.术中放射照射
术中对第二站淋巴结组进行照射,可提高5年生存率。Ⅱ期以上的病例加用术中照射,其结果要比单纯手术为好。目前,西医治疗胃癌仍以手术、放疗、化疗为首选。但由于放疗对胃癌的敏感性低、疗效差,加之胃部周围重要脏器多,放射治疗常伤及机体的正常细胞和组织,故一般较少采用(个别情况下,常使用放疗与手术配合以提高手术切除率),多是先行手术切除。手术的最大优点是快捷了当地将肿瘤切除,解决了机体当前的致命伤。手术切除对局部治疗效果极佳,不过,对全身治疗与机体防御反应的提高毫无作用。化疗的优点是进行了全身的治疗,而且对癌细胞的杀伤力很强,不管对原发的、残留的、扩散的或转移的,均有独到与回生(有些肿瘤病人如果不化疗,往往于短期内死亡)之功。其缺点是毒副作用大,使全身遭受到某种程度的损害。对早期胃癌,应以手术为主,且效果良好,不过,由于胃癌初期常无显著症状,缺乏临床特征,多数患者到检查发现时已是较晚期,超出了根治切除范围,而化疗往往使患者忍受不了它的副作用,甚至使患者的生存质量日趋恶化,因此,手术切除后配合中医药治疗这一课题,颇值得深入探讨。
>>>>相关阅读:谈胃癌的预防及治疗
综上所述就是关于胃癌疾病的治疗方法,这对于我们快速的找到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有很大的帮助,建议大家要积极的配合医生的治疗。
胃癌在线咨询
更多
老年人胃癌早期症状有哪些/
你好,针对于胃癌,早期都是以恶心干呕,再次出现饭量进行性地增加,并且还会再次出现持继的局部疼痛,一般都是在体格检查时发觉的可能性较大,如果再次出现临床诊断症状比较明显,还需要有尽早到医院实施仔细检查复诊,确认肿瘤的具体类型以及严重程度,决定合适的治疗方案,主要是以手术为基础需要声明注意建议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有助于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1个回答
老年人胃癌的早期症状
疼痛是胃癌的早期症状之一,但是老年人的疼痛神经较迟钝,主要表现出为肚子胀,老年人的早期症状一般都表现出在上腹部有饱胀感,厌食,身体消瘦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胃反酸干呕等症状。生存上要改良营养,足量多吃动物蛋白,多喝新鲜的水果蔬菜及豆制品。不要暴饮暴食,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要积极救治。特别声明饮食方面注意辛辣刺激、油炸、烘烤和热食。
1个回答
老年人胃癌可以治好吗?
家人身体不适,去医院做仔细检查,仔细检查出胃癌,建议最好进一步仔细检查胃癌如何有蔓延岔开情况,若是没,一般早期胃癌,建议最好普外科实施手术救治,效果好。若是再次出现岔开蔓延,则考量中晚期,就不收藏手术,可以适当保守化疗救治看效果。具体积极大医院救治。需要声明注意平常可以适当的参加户外活动,多晒太阳,呼吸新鲜的空气。
1个回答
老年人胃癌的症状有哪些?
胃癌早期的时候没任何的临床表现和正常人一样。有一些病人可能会有一些上消化道的症状,比如恶心,干呕,腹痛,恶心呕吐,反酸,烧心,排便较少,体重上升,乏力,消瘦等等。患者如果有家族史或是胃癌的易发人群,建议每年行胃镜仔细检查,办到早发觉早救治。特别声明要适当的做运动,可提高免疫力,消除不良的情绪。
1个回答
得了胃癌肿瘤要怎么治疗
根据病情讲述,患胃癌肿瘤标记物不一定上升,增强CT可以展现有胃癌,仔细检查上消化道疾病,尤其确诊胃癌,需要有有胃镜下病理刺击确诊指导意见:根据病情讲述,患胃癌肿瘤标记物不一定上升,增强CT可以展现有胃癌,仔细检查上消化道疾病,尤其确诊胃癌,需要有有胃镜下病理刺击确诊。
1个回答
经常生气会得胃癌吗
生气对身体是非常不好的,因为生气时胃酸排泄会增强,这样会对胃粘膜引发打击,会引起胃炎,严重时会致使胃癌。而且经常生气是百病之源。所以应当控制好情绪,平时不要经常生气,需要有松懈心情,可以适当的做许多体育锻炼,调整一下身体的机能。平时要多注意运动。养成自己的兴趣爱好少生气。
1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