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小儿便秘

>

宝宝便秘的各种原因

宝宝便秘的各种原因

  宝宝便秘是常见问题

  有些婴儿出生不久,大便就不顺当,隔1~2天或3~4天才解1次。更有甚者,如果没有家长的帮助,宝宝根本就不会排便。近年来,某些广告大肆宣扬排便=“排毒”的概念,使很多家长认为大便在肠里多留几天人体就会“中毒”,无形中又增加了忧虑。对此,崔其亮说,根据临床经验,幼婴便秘是十分常见的,广大家长无需过分担心,关键是要弄清宝宝便秘的原因,然后再“对症下药”。

  下面,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宝宝便秘的各种原因吧:

  1.婴幼儿便秘,大多数与乳类营养成分失调有关。

  如今很多乳制品中,蛋白质、脂肪过多而碳水化合物不足。蛋白质(如牛奶、奶粉中的酪蛋白)较难消化吸收,多余的就会与钙结合成坚实的粪块。至于脂肪,多了也可与肠腔中的钙结合成皂块。此外,脂肪分解后形成的短链脂酸,到了大肠可以降低大肠蠕动,大便在那里贮久了,水分被吸收,就留下了干巴巴的粪块。

  2.食物摄入量不足。

  这种便秘常伴有宝宝体重不增、食后啼哭等症状。

  3.滥喝凉茶。

  有的家长认为宝宝便秘是“上火”所致,一个劲给宝宝喝“凉茶”。但实际上凉茶喂多了反而会扰乱宝宝胃肠消化功能,影响婴儿食欲和削弱婴儿体质。

  4.滥服中药。

  有的家长以为宝宝的便秘是中气不足引起的,因此乱用党参、北芪等中药给宝宝“提气”,结果闹得婴儿兴奋烦躁不已,更难以排便了。

  5.宝宝的生活环境改变了。

  比如:搬家、换了一个保姆。生活方式的改变会让孩子紧张或有压力感,这些都有可能导致便秘。不过,这些都是临时性的便秘。作为家长,可以多和宝宝一起玩,安慰他(她):“我们刚搬了家,你有点不适应,这很正常”,“你肚子疼是吗?没关系,过几天就好”。

  6.宝宝变得自我了。

  随着宝宝长大,到了1岁多的时候,有的小孩会开始有一种新的自我观念,他(她)需要从父母身上分离出去,所以喜欢对父母要求他们做的事说“不”。于是,宝宝开始拒绝去卫生间,憋着大便,导致便秘。

  长期便秘要排除疾病

  按照上述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宝宝的便秘问题大多可以解决。但长期便秘的宝宝不能单靠开塞露或食物调节,必要时需要排除可引起便秘的疾病。

  婴儿便秘确实还有一些少见原因:比如肛周炎症,或因硬实粪块或手指抠挖造成肛裂,使婴儿排便时肛门疼痛难忍,久而造成继发性便秘,这时粪便表面还会带血。此时除软化大便外,还应勤换尿布,清洁肛周,医治皮炎。

  另有少见的便秘原因是先天性巨结肠和甲状腺功能不全。先天性巨结肠患儿自出生后即有大便不正常,时而数日不排便,时而拉出大量稀便,腹胀严重。因多有营养不良,皮脂菲薄,腹部常见扩张的肠段蠕动。此病必须及时请医生诊治。

  患有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不全的宝宝也会有便秘的现象。该病又称克汀病或呆小症,患儿除便秘外,还表现为皮肤粗糙,体温低下,少吃懒动;很少啼哭,哭则声如“老鸭叫”;腹胀,面与下肢似肿非肿,面容呆板,舌常外伸。有经验的儿科医生,只要仔细检查多会考虑此病。

小儿便秘在线咨询

更多

小儿便秘有几方面原因

小孩便秘的原因主要有几方面:1.没有养成每日定点排便的好习惯,可能总是因为玩耍导致不能及时排便,造成便秘。2.孩子的饮食太单一,每天保证孩子进食两种蔬菜和两种水果,多喝水,不能总吃热性食物和水果,比如...

1个回答

小儿便秘的因素有哪些

儿童便秘的原因如下:便秘与脾胃与内热内分泌失调关于,即吸收功能扭过或胃肠扭动缓慢,如婴幼儿过多摄取油腻食物,蔬菜水果摄取过少。致使胃肠扭动缓慢、排便次数增加、大便干燥、尿血或肛裂等便秘表现出。大龄婴儿...

1个回答

小儿便秘排便困难怎么办

孩子几天不拉大便肚子胀考量是因为便秘。需要有饮食互相配合药物调养,饮食上需要有多吃许多纤维素含量比较高的食物,尤其是冬瓜,萝卜,玉米,南瓜,绿叶蔬菜,火龙果,梨等。平时多喝水,饭后1小时后多活动,都可...

1个回答

推拿治疗小儿便秘

可以到正规小儿针灸馆做针灸,而且小儿便秘通过针灸的方式来稳定,只要方法得宜,效果还是很明显的,但是一般针灸都是按穴位和经络来的,所以自己不懂的情况下,不要盲目已经开始,可能会引来其他身体不适,一定带孩...

1个回答

小儿便秘食疗

首先给宝宝多喝水,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多吃香蕉,梨,苹果,橘子,多给宝宝推拿腹部,多吃许多粗纤维的食物,熬的大米粥,小米粥,绿豆粥也可以熬到梨水,白萝卜水,山楂水都有清热解毒。首先要给宝宝惯良好的生活...

1个回答

一岁小儿便秘怎么办?

孩子如果再次出现便秘,一般三天也是比较正常的,如果低于5天以后还没有再次出现排便的情况,那么必须带孩子去医院实施救治。平时一定让孩子多吃许多青菜和水果,饮食上不要吃许多太过油腻的食物,必须多喝些水,多...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