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骨折不仅发病率高,而且因为其骨骼在不断生长发育,所以损伤与成人是有一定区别的,不能一致对待。一般轻微小儿骨折可无全身的临床表现。重症者易导致骨骺分离损伤,可引起进行性成角成形,出现肢体形状改变,而产生畸形,严重影响患儿的日常生活。
小儿骨折症状特点
(1)易发生骨骺及骺板的损伤。骺板由软骨细胞组成,具有减震作用,使小儿不会像成人那样发生严重粉碎性骨折或韧带断裂损伤,但却容易发生骨骺分离损伤。由于骺板具有生长潜能,在损伤后可能引起生长障碍或紊乱即过度生长、生长迟缓、生长停止或不对称生长。特别是周边性骨骺与干骺端形成骨桥或骨骺早闭,可引起进行性成角成形。
(2)青枝型骨折较多。小儿骨膜肥厚且坚韧,能起到铰链作用,在骨折时能限制骨折端发生移位,如同折断青枝,只有弯曲而无断裂。
(3)骨折愈合快。新生儿骨折仅需2周可愈合,儿童一般骨折4~6周即可愈合。同时,小儿骨骼生长过程中,可塑能力强,对骨折造成的畸形有较强的自我矫正能力,年龄越小,矫正能力越强。这种情况在成人骨折中根本不会发生。
小儿骨折临床症状
1、全身情况:
轻微骨折可无全身的临床表现。一般骨折,由于瘀血停聚,积瘀化热,5~7日后体温逐渐降至正常,无恶寒或寒战,兼有口渴、口苦、心烦、尿赤便秘、夜寐不安、脉浮数或弦紧、舌质红、苔黄厚腻。
2、局部情况:
(1)畸形:骨折时常因暴力作用、肌肉或韧带牵拉、搬运不当而使断端移位,出现肢体形状改变,而产生畸形。
(2)骨擦音:由于骨折断端相互触碰或摩擦而产生,一般在局部检查时用手触摸骨折处而有感觉到骨折的临床表现。
(3)肿胀:骨折后局部经络损伤,营血离经,阻塞络道,瘀滞于肌肤腠理而出现肿胀。若骨折处出血较多,伤血离经,透过撕裂的肌膜及深筋膜,溢于皮下。即成瘀斑。严重肿胀时还可出现水泡、血泡的骨折的临床表现。
(4)活动功能障碍:由于肢体失去杠杆和支柱作用,由剧烈疼痛、筋肉痉挛、组织破坏所致。一般来说,不完全骨折、嵌插骨折的功能障碍程度较轻,完全骨折、有移位骨折的功能障碍程度较重。
温馨提示:儿童在骨折或脱性后、一般需要卧床休息4—7天,以利于骨折端的同定及肢体的消肿。在骨折初期,患儿因为长期卧床,缺乏活动,易导致食欲差,所以在日常饮食中应注意清淡、容易消化,来刺激食欲的增加。如多做—些肉场、鸡蛋汤或者是新鲜的鱼汤,之后还可逐渐增加瘦肉、鱼类和大豆制品等食物的补充。
【参考文献:《小儿骨科学》《儿童骨科》】
小儿骨科其他在线咨询
更多
小儿麻痹前期有什么症状
小儿麻痹症患者早期可能出现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晚期则可能出现肌肉萎缩、肌力减退和全身运动功能下降。同时,一些婴儿可能伴有迟发性瘫痪的可能。随着病情的逐渐发展,会出现广泛的肌肉萎缩,运动功能会逐渐下降,甚至导致瘫痪。
1个回答
小儿麻痹症前期症状是什么
对于小儿麻痹症的患者来说,在早期孩子有可能会出现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之后有可能会进入进展期就会出现肌肉萎缩,肌张力降低,全身运动功能下降的情况,同时有的宝宝可能会伴有出现迟缓性瘫痪的可能,随着病情逐渐进展,会出现广泛性的肌肉萎缩,运动功能逐渐下降,甚至导致出现瘫痪。
1个回答
先天小儿麻痹前期有什么症状
小儿麻痹症通常被称为小儿麻痹症,小儿麻痹症的症状可分为前驱期、瘫痪前期和麻痹期。先兆症状有食欲减退,多汗,恶心,呕吐,发热等。麻痹前的症状有高热、头疼、四肢酸痛、三足下垂、头下垂等。随后表现为迟发性麻痹或痉挛麻痹,抽搐,甚至昏迷。
1个回答
小儿麻痹症前期腿疼吗
小儿麻痹症前期腿不疼,主要症状为发热,食欲不振,多汗烦躁和全身感觉过敏,亦可见恶心呕吐,头痛,咽喉痛,便秘,弥漫性腹痛,鼻炎,咳嗽咽渗出物,腹泻等,持续14天若病情不发展即为顿挫型。建议尽快到孩子去正规医院就诊,不要拖延时间。
1个回答
小儿麻痹症的前期症状有哪些
小儿麻痹症,孩子在早期的时候,会出现发热、多汗、头痛、呕吐、食欲不振、咽喉疼痛等症状。由于脊髓灰质炎病毒主要侵犯患者的中枢神经和运动神经,所以患儿会逐渐出现肌肉萎缩、运动障碍、肢体畸形、瘫痪等严重的情况。
1个回答
小儿麻痹症的症状是什么
这个小儿麻痹症的患者主要表现就是发烧、食欲不振、多汗、烦躁以及全身感觉过敏,还有一些小孩子可以见到恶心、呕吐、头痛、喉咙痛、便秘、肚子痛、咳嗽、拉肚子等等,这些症状的话可以持续1到4天,当发现这种症状应该及时就医,检查是否是小儿麻痹症。
1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