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小儿中耳炎

>

不同小儿中耳炎的诊断治疗

不同小儿中耳炎的诊断治疗

  急性中耳炎

  一、诊断要点

  1.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①48 h之内突然发生;②耳痛;③鼓膜完整,伴急性充血;④可存在中耳积液;⑤发病前可有上呼吸道感染史。

  2.急性化脓性中耳炎:①多伴畏寒、发热、倦怠、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穿孑L后症状减轻;②耳痛;③听力减退;④可见鼓膜穿孔并流脓。


小儿中耳炎治疗

  二、治疗原则

  1.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局部治疗可用抗炎止痛类药物(如苯酚滴耳剂),鼻腔用减充血剂,或局部理疗。全身治疗包括:①病因治疗和对症治疗;②诊断明确、没有并发症、随诊有保障的患儿可以不用抗生素,采用观察疗法;③需用抗生素者,可根据病情选用敏感抗生素;(1)48~72 h的初期治疗效果不佳或无效,应重新评估并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

  2.急性化脓性中耳炎:①局部治疗:清洁耳道,引流脓液,应用抗生素滴耳剂(如氧氟沙星滴耳剂),禁用耳毒性药物;②全身治疗:酌情使用抗生素,疗程不少于7 d。

  分泌性中耳炎

  一、诊断要点

  1.鼓气耳镜检查见中耳积液征。

  2.声导抗测试呈“B,,或“c”型曲线,6个月以下患儿1000 Hz探测音检测无正峰。

  3.行为听力测试或听性脑干反应(ABR)骨气导阈值检查多存在骨气导差。

  二、治疗原则

  1.保守治疗:发病3个月内的需要密切观察。建议2~4周随诊1次,酌情对症处理。

  2.外科治疗指征:①病程持续3个月以上;②伴有高危因素(腭裂,长期性听力下降,言语发育迟缓或障碍,自闭症,与遗传有关的综合征、颅面发育异常等所引起的认知和言语表达障碍等)的患儿宜尽早手术;③观察期间较好耳的听力水平为40 dB或更差;④反复发作的分泌性中耳炎伴腺样体肥大。

  3.手术治疗:采用鼓膜穿刺、切开或置管术。腺样体肥大或慢性腺样体炎时行腺样体切除术。

  4.再次手术:鼓膜置管脱出或取管后复发,可再次手术。再次置管时,可同时行腺样体切除术(腭裂或黏膜下腭裂除外)。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一、诊断要点

  1.非胆脂瘤型中耳炎:间歇或持续耳流脓,鼓膜穿孔多为紧张部中央性;传导性听力损失;颞骨CT多无骨质缺损破坏迹象。

  2.胆脂瘤型中耳炎:耳内长期持续或间歇流脓,有特殊恶臭,鼓膜穿孔,从穿孔处可见鼓室内有灰白色鳞屑状或豆渣样物质;一般为传导性聋,如病变波及耳蜗,耳聋呈混合性;颞骨CT可见骨质破坏。

  二、治疗原则

  1.非胆脂瘤型中耳炎:①积极治疗慢性鼻-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病灶性疾病;②局部药物治疗可用抗生素滴耳剂(如氧氟沙星滴耳剂),禁用耳毒性药物;③引流不畅或疑有并发症者,根据病变范围,酌情行病灶清除,保留或重建听力。

  2.胆脂瘤型中耳炎:手术清除病灶,预防并发症,以获得干耳,酌情行鼓室成形术。

小儿中耳炎在线咨询

更多

怎样治疗小儿中耳炎

中耳炎是指中耳、鼓室的炎症,可能会是因为细菌感染。中耳炎会伴发耳朵流脓、听力下降、耳朵闷胀等情况。由于中耳炎,考量可能会是因为细菌感染,并且细菌的种类较多,所以可以动用两种以上的抗生素,针对不同类型的...

1个回答

小儿中耳炎严重吗?

这情况也是得中耳炎的个诱因,当宝宝有中耳炎时,是比较严重的,有些甚至能引来癫痫,需要有特别戒备,建议密切仔细观察看一看,要是宝宝耳朵里面疼痛,需要有及时去医院复诊,抗生素救治,及时彻底清除炎症分泌物,...

1个回答

孩子患上中耳炎疼痛要如何饮食比较有利

小儿扁桃体很容易发炎,一旦发生应尽早检查和治疗,饮食的话建议以蔬菜和水果这种比较清淡的饮食为主,之所以让孩子多吃蔬菜和水果,主要是为了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帮助提高免疫力,尽快恢复,水果我们一般建议选...

1个回答

孩子患上中耳炎有黄水要如何饮食比较有利

孩子如果患了中耳炎,除了抓紧治疗之外,饮食也应该有所重视,首先可以多吃一些比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蔬菜和水果是富含大量的维生素,有助于提高免疫力,比如像西红柿、西瓜、雪梨、石榴、猕猴桃等VC含量比较高的...

1个回答

孩子患上中耳炎听不清要如何饮食比较有利

中耳炎治疗期间饮食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点,建议宝妈是可以给孩子多吃一些蔬菜和水果的,是因为蔬菜和水果维生素含量也很丰富,可帮助体改免疫力,改善症状,比如点梨,梨性凉,具有退烧、润喉、化痰、止痛的作用,可缓...

1个回答

孩子患上中耳炎胀痛要如何饮食比较有利

孩子如果出现中耳炎的情况,饮食上首先要保持清淡,可以以蔬菜和水果为主,蔬菜和水果是富含大量的维生素,有助于提高免疫力,比如像西红柿、西瓜、雪梨、石榴、猕猴桃等VC含量比较高的水果。日常饮食要注意易消化...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