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习惯性流产的原因很多,习惯性流产与许多内分泌疾病有关,包括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高泌乳素血症、黄体功能不全等,下面是详细介绍:
1、习惯性流产与高泌乳素血症有关
高泌乳素血症是多种疾病的表现,在孕育方面黄体功能不全可占到23~77%。所以高泌乳素血症导致的习惯性流产,应该逐一排查后再做治疗。
2、习惯性流产与甲状腺功能异常有关
孕期并发甲状腺功能异常,如果甲状腺功能控制正常,甲状腺机能亢进女性所生的子女与一般健康女性所生的子女并无差异,孕妇不需担心。但是控制不当的病例,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增加神经与肌肉的兴奋度,可能引发早产或死胎,甚至可能合并先兆子痫与充血性心力衰竭。根据统计,甲状腺机能亢进妇女怀孕后期流产的几率达3。8%,而一般妇女在这个阶段的流产率平均约为0.9%。甲状腺机能亢进产后出血与感染的发生几率较高。至于对胎儿的影响,孕妇若有甲状腺机能亢进,可能造成胎儿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早产、宫内发育迟缓,甚至造成死胎。至于新生儿发生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机会,则大约为1%。
3、习惯性流产与黄体功能不全有关
早期习惯性流产多与黄体功能不全有关系,黄体功能不全(简称LPD)是指黄体分泌孕酮不足,或黄体过早衰退,以致子宫内膜分泌不良,从而导致孕卵着床困难或早孕流产。黄体功能不全是造成女性不孕的重要原因,占3%~10%。在年龄较大,有反复流产史及高催乳素血症的妇女,黄体功能不全的发生率可高达35%~50%。黄体功能不全者往往表现为月经周期缩短、月经频发、不孕或流产,而流产主要发生在孕早期,基体温曲线高温相短于周天或高低温差过小。
4、习惯性流产与糖尿病有关
习惯性流产与糖尿病的关系:Milis等的前瞻性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妊娠早期(21天内)血糖控制良好者,流产的发生率与非糖尿病组无差异。但血糖控制不良者流产发生率可高达15%-30%。另外,妊娠早期高血糖可能是造成胚胎畸形的危险因素。所以,孕前检查和孕期保健是非常重要的。
上述为大家介绍了习惯性流产和什么原因有关,相信大家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习惯性流产在线咨询
更多
什么是习惯性流产
习惯性自然流产是指同一性伴侣连续发生三次及三次以上的自然流产。习惯性流产大多数为早期流产,少数为晚期流产。如果有习惯性流产的情况,一定要及时的到正规的医疗机构去就诊,进行相关的检查,导致习惯性流产的原因非常多的,比如胚胎染色体异常,免疫功能异常,黄体功能不全的。应该积极的查找原因,合理的治疗。
1个回答
习惯性流产的症状有哪些
习惯性流产的临床表现与一般流产相同,也是经历先兆流产、难免流产、不全或完全流产几个阶段。早期仅可表现为阴道少许出血,或有轻微下腹隐疼,出血时间可持续数天或数周,血量较少。一旦阴道出血增多,腹疼加重,检查宫颈口已有扩张,甚至可见胎囊堵塞颈口时,流产已不可避免。如妊娠物全部排出,称为完全流产;仅部分妊娠物排出,尚有部分残留在子宫腔内时,称为不全流产,需立即清宫处理。
1个回答
习惯性流产要做哪些检查
男性和女性的染色体检查,大多数堕胎与胚胎中的染色体异常有关。宫腔镜检查妇女的子宫异常或粘连子宫,房子不好,无路可活,婴儿当然容易流产;例行检查男性精液:如果囊肿不好,就不能发芽,所以精子检查很重要;妇女的内分泌检查和甲状腺功能检查在月经第三天进行。支原体检测;免疫因子检测:阻断抗体、心磷脂抗体、抗核抗体、D二聚体等。
1个回答
习惯性流产有哪些原因
引起习惯性流产的原因比较复杂,而且常为多种因素共同所致。目前比较明确的病因有:1、遗传因素:约占习惯性流产的4.5%—25%,如胚胎染色体的异常,流产多发生在妊娠8周以内。2、内分泌因素:约占13%—20%,如卵巢黄体功能不全,亦早期流产的常见原因。3、生殖器官异常:约占12%—15%,如子宫发育不良,宫颈内口功能不全症等,多引起晚期流产。4、感染因素:占2%,如病毒或细菌感染,一方面可导致胚胎的发育异常,另一方面可引起生殖器官的炎症,不利于孕卵着床。
1个回答
习惯性流产要做那些检查
男性和女性的染色体检查,大多数堕胎与胚胎中的染色体异常有关。宫腔镜检查妇女的子宫异常或粘连子宫,房子不好,无路可活,婴儿当然容易流产;例行检查男性精液:如果囊肿不好,就不能发芽,所以精子检查很重要;妇女的内分泌检查和甲状腺功能检查在月经第三天进行。支原体检测;免疫因子检测:阻断抗体、心磷脂抗体、抗核抗体、D二聚体等。
1个回答
习惯性流产会不会导致不孕
习惯性流产不光可以对育龄期妇女造成身体方面的损伤,也可以造成心理方面的损伤。习惯性流产的患者,如果既往发生胚胎停止发育之后,需要做人流或者行刮宫术等,可能会导致盆腔感染,盆腔粘连,输卵管炎,甚至导致不孕。一般在习惯性流产之后,如果没有腰疼、乏力等症状,并且流产后没有宫腔残余,激素水平正常等身体恢复良好,建议患者在三个月到六个月之后进行备孕。
1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