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血管炎

>

中医一般采用什么方式来治疗血管炎

中医一般采用什么方式来治疗血管炎

  本病皮损有多种,但几乎都有紫癜或结节。中性多核白细胞外渗至周围组织时也可出现脓疱。皮损可发生在任何部位,如背部、上肢、臀部等处,呈对称分布。皮损有自觉疼痛、痒或烧灼感,有的无自觉症状,有压痛。皮损愈后留有色素沉着,如有溃疡愈后可有萎缩性疤痕。病变急性发作时,损害成批出现,分布广泛,伴小腿水肿,病情较重。损害慢性经过者,反复发作持续数月或数年。病变轻者2~4周可愈。有的皮损相互融合,并向四周扩展成为大片损害,在膝、肘及手部多见,似持久隆起性红斑表现。下面小编就详细的为大家介绍,中医一般采用什么方式来治疗血管炎。

  中医治疗方法:

  (一)毒热炽盛

  皮损为红色斑丘疹、丘疹、紫癜、瘀斑,疼痛较重或有灼热感。舌质红或绛,苔黄,脉弦或滑数。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方药:凉血五根汤加减:白茅根30g、瓜篓根15g,茜草根15g,紫菜根15g,板蓝根30g,连翘15g,赤芍15g,丹参15g,生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剂,分2~3次服。

  (二)气血两虚

  皮损出现慢性溃疡,肉芽不新鲜,生长缓慢。疼痛较轻,舌质淡可有齿痕,苔薄白,脉弦细或沉细。治宜气血两补。方药:八珍汤加减:当归10g,川芎5g,白芍6g,熟地15g,人参3g,白术10g,茯苓8g,炙甘草5g。水煎服,每日1剂,分2~3次服。

  常见的血管炎治疗的方法如下:

  ①去除病因,消除过敏原;

  ②治疗基础疾病,如结缔组织病,肿瘤;

  ③局限于皮肤的血管炎,常用抗组胺类药,如氯苯那敏12毫克/天,苯茚胺75毫克/天,分3次服,吲哚美辛(消炎痛)25毫克,每天2-3次,布洛芬0.4克,每天 2次;

  ④全身性血管炎可用泼尼松,或加用环磷酰胺;

  ⑤抗血小松聚集剂可用阿司匹林,每天每千克体重3-10毫克,血管扩张药用硝苯地平10毫克,每天3次,或硝酸异山梨醇(消心痛)10毫克,每天3次口服.

  饮食对血管炎的治疗也有一定的辅助效果.

  1桑椹汤桑椹子60克,加清水3碗,煎至1碗半.用白砂糖或红糖适量调味,去渣饮用.适用于腰酸头晕者.

  2赤豆桃仁莲藕汤桃仁15克,赤豆60克,莲藕100克,洗净切成小块,加清水适量煮汤,以食盐少许调味,饮汤食赤豆及莲藕.适用于肢冷血脉不和者.

  3黄豆冬瓜皮汤冬瓜皮60克,黄豆60克,清水3碗,煎至1碗,去渣饮用,适用于患肢浮肿,全身贫血者.

  4赤豆煮米仁赤豆100克,生熟米仁各30克,红枣7枚,红糖适量着熟后服食.适用于肢体浮肿者.

  5丹参酒白酒500克,紫丹参90克,浸泡一周后,每次容易饮30毫升,1日1-2次.适用于脉管炎初期肢冷麻木者.

  以上就是关于“中医一般采用什么方式来治疗血管炎”的详细介绍,应保持良好工作情绪,关心、体贴、鼓励患者,做好充分的解释、安慰工作,避免他人谈论任何使患者烦恼、激动事,协助患者克服各种不利于疾病治疗的生活习惯和嗜好。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帮助。

血管炎在线咨询

更多

视盘血管炎的治疗

视盘血管炎需要用糖皮质激素,以及一些抗炎药和维生素的药物等等进行治疗,通过这些药物的治疗是能够得到一定缓解的。除此以外局部的治疗可以采用针对性的药物进行注射,一天一次进行治疗。并且还可以采用针灸的方法...

1个回答

皮肤性血管炎怎么治疗

皮肤性血管炎对人体最大的危害就是严重影响患者的美观,其主要治疗手段是通过服用药物来进行治疗,药物使用时要从一线药物开始,如果病情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再使用二线药物,在用药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医嘱进...

1个回答

血管炎这种病是癌症吗

其实不管血管炎还是血管瘤,都不是癌症。所谓癌症,就是恶性肿瘤,它是机体的细胞在某些致癌因素的作用下,出现异常分裂,细胞的增殖不受控制,就形成了肿瘤。恶性肿瘤能不断增大并侵犯和破坏临近的器官,并可以向远...

1个回答

血管炎不能吃的食物是什么

血管炎不能吃凝血类食物,一般而言,有些热性食物,如狗肉、韭菜、大枣、桂圆等也不能吃,尤其是大枣不宜吃,要及时补血,否则不利于病情稳定。对症治疗,不要盲目用药,保持心情愉悦,不要有太大的生活压力,适当运...

1个回答

小孩血管炎要治疗多久

皮肤病血管炎是可以治疗好的,但具体治疗时间并不好说,要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病情的轻重来判断。皮肤病血管炎这种病常发生于青壮年,治疗皮肤病最重要的就是对皮肤病患者要有良好的心理状态,还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

1个回答

血管炎是怎么引起的呢

血管炎的具体病因并不是很清晰,主要是由于血管壁或者血管之间有炎细胞浸润,且同时还可能伴有血管的损伤,长时间会导致患者出现炎症的现象。常见的有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的变态反应或者血清病。另外,乙型肝炎病毒...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