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心肌炎以夏秋季多见,在小儿中发病率较高,其危害性也较大。专家提醒,眼下正是各种病毒繁殖的旺季,同时也是呼吸道、肠道疾病的高发季节。病毒性心肌炎的起病方式常见的有三种,即一般型、暴发型和隐匿型。常见的为一般型,多数小儿在起病前1-2周常有呼吸道或肠道感染史,如感冒、腹泻等,然后出现胸闷、气短、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
病毒性心肌炎的起病方式常见的有三种,即一般型、暴发型和隐匿型。常见的为一般型,多数小儿在起病前1-2周常有呼吸道或肠道感染史,如感冒、腹泻等,然后出现胸闷、气短、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去医院检查可能会发现心脏扩大,心音低顿或心律不齐等体征。目前正是各类疾病的高发期,很多小儿经治疗后虽然感染症状被控制住了,但是潜伏在机体内的病毒并没有完全消灭掉,当宝宝再次被感染时,很容易侵犯到心肌,而诱发病毒性心肌炎。有些宝宝患了上呼吸道或肠道感染后一段时间,出现了腹痛、纳差、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等表现。年龄较大的孩子常诉说心悸、气短、胸闷,心前区不适或疼痛、疲乏感等,三个月以内婴儿有喂奶困难、面色苍白、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四肢冰凉、两眼凝视等症状。这些都是病毒性心肌炎的典型症状。
病毒性心肌炎的恢复好坏除与心肌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关外,还与及时治疗、是否卧床休息等有直接关系。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患了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腹泻等病毒感染而出现以上表现,应及时就诊。由于活动和疲劳可使病情加重,因此心肌炎患儿在急性期不论病情轻重,均应卧床休息到热退后3~4周。
在此期间宝宝最好不要送幼儿园,学龄儿童要休学在家。病情较重,心脏增大者,卧床6个月左右,如心脏未明显缩小,应适当延长卧床时间。有心功能不全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以减轻心脏负担,使心衰获得控制,心脏情况好转后,才能轻度活动。一般重症患儿需卧床休息半年以上;轻症患儿如仅有早搏等心律失常,则可适当缩短卧床休息时间。
心肌炎在线咨询
更多
小儿心肌炎的高发人群有哪些?
1.有腺病毒、柯萨奇病毒等感染的儿童。 2.患有脊髓灰质炎、水痘、带状疱疹、风疹或流行性腮腺炎的儿童。 3.使用过阿霉素、环磷酰胺等药物的儿童。 如果属于以上一种或多种人群,需要积极消除这些危险因素,并注意患儿的身体情况,如果出现不舒服要及时去正规医院就诊。
1个回答
新生儿心肌炎的病因是什么
心肌炎是指心肌局灶性或弥漫性炎症病变。心肌炎病因:30余种病毒感染可以致病,如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巨细胞病毒、流感病毒、肝炎病毒、腺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风疹病毒、脑炎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等,其中柯萨奇病毒所致心肌炎最常见。发病机理为:病毒感染直接心肌损害;病毒介导免疫损伤;多种致炎细胞因子和一氧化氮等介导的心肌损害和微血管损伤等。
1个回答
心肌炎怎样引起的
导致心肌炎的病因有很多,常见的有以下两种1、感染这个是很重要的原因,往往心肌炎患者绝大多数都有长期感染的病史,当人体受到细菌和病毒的混合感染,而且没有经过有效的治疗的时候,往往就会引起心肌感染。2、劳累、营养不良、缺氧、免疫力低下、过度饮酒等,这些虽然都不是最主要的原因,但是都会在感染的前提下,更加容易的导致心肌炎的发生。
1个回答
有心肌炎怎么治疗
得了心肌炎,一定要休息,如果病情为重,必须严格卧床休息,然后要进行积极的配合治疗。通常使用的药物,如果体质比较弱,可以使用胸腺素;营养心肌和支持的药物,有极化液、肌酐、辅酶A、大量的维生素C等进行治疗;还可以口服复方丹参等中药治疗。如果病情危重,还会使用糖皮质激素泼尼松,或者是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等。如果出现有心律失常,还要根据心律失常的类型,选用抗心律失常的药物进行治疗。
1个回答
引起心肌炎的病毒
心肌炎,是由于各种病原体引起的心肌炎症性改变。引起心肌炎的病原体包括:病毒和细菌等。其中,病毒性心肌炎,是最常见的心肌炎类型,引起病毒性心肌炎,最常见的病毒为柯萨奇病毒,其次为艾可病毒,及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乙肝病毒等。病毒性心肌炎,可分为轻型病毒性心肌炎和重型病毒性心肌炎。轻型病毒性心肌炎,一般临床症状较轻,可无任何症状或仅有乏力、心悸、胸闷等轻微的表现。重症心肌炎,又称为暴发性心肌炎,可在短时间内,出现急性心力衰竭,严重时,可引起循环、呼吸衰竭,心源性休克,甚至出现生命危险。
1个回答
什么原因会引起心肌炎
感染原因,包括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寄生虫、螺旋体和由病毒感染引起的心肌炎症。非传染性疾病,包括免疫介导的疾病,例如由突变体或自身抗原引起的自身免疫心肌炎。然后是由药物中毒、重金属或生物毒性物质引起的心肌炎症,甚至是由物理损伤引起的心肌炎症。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心肌炎是病毒性感染引起的心肌炎。心肌炎是当病毒进入心肌细胞时,会导致心肌坏死、细胞内抗原暴露和宿主免疫系统的激活,导致心肌细胞的持续破坏。
1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