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心衰

>

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介绍

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介绍

  心力衰竭对于我们的健康危害性较大,给很多患者的健康造成了困扰,拥有健康是每个人的心愿,这就需要我们了解心衰的诊断常识,及时的发现病情。下面我们一起看看求医小编的详细介绍。

  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

  有以下两个主要条件或一个主要条件和两个次要条件者可予诊断。

  1.主要条件 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或呈端坐呼吸;颈静脉怒张;肺部职音;心脏扩大;急性肺水肿;奔马律;静脉压升高;肝颈返流征(肝颈返流征【译】:正常人立位或坐位时颈外静脉常不显露,平卧时可稍见充盈,充盈的水平仅限于锁骨上缘至下颌角距离的下2/3以内)阳性。

  2.次要条件 踩部水肿;夜间咳嗽;劳累性呼吸困难;肝淤血肿大;胸腔积液;HR>120次/分钟;潮气量减少到最大量的1/3。

  3.心功能状态分级 美国心脏病协会1994年增加了客观评定的标准,根据心电图、运动试验、X线和超声心动图等客观检查作出分级。目前,临床上一般将心功能分4级,心力衰竭分3度。

  (1)心功能1级(心力衰竭代偿期):日常体力活动不受限制,一般活动不引起心功能不全征象。

  (2)心功能2级(心力衰竭Ⅰ度):体力活动轻度受限制,一般活动可引起乏力、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

  (3)心功能3级(心力衰竭Ⅱ度):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制,轻度活动即引起上述征象。

  (4)心功能4级(心力衰竭Ⅲ度):体力活动重度受限制,任何活动皆引起心功能不全征象,甚而休息时也有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

  求医网温馨提示:心衰的程度并非固定不变,可从某一度转变为更高或更低程度,有些可逆性心血管疾病,经有效治疗后,心功能可完全恢复正常。

  【参考文献:《心力衰竭的管理》《心力衰竭诊疗新理念》《心力衰竭》】

心衰在线咨询

更多

老年人心脏病的治疗

心脏病是发生与心脏部位病变的总称,有很多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心脏病治疗方法不同。老年人心脏病主要考虑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原因导致的,如果症状不是很严重,可以暂时服用药物缓解症状,如硝酸甘油、美托洛尔等,平时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避免情绪激动就可以了。如果心脏病比较严重,已经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可以考虑通过外科手术治疗,如心脏搭桥、心脏支架等。

1个回答

宝宝有心脏病怎么办

宝宝有心脏病,需要根据引起发病的原因,积极的进行治疗,由于每个宝宝的身体状况是不同的疾病的情况不同,所以所治疗的方法以及后期的用药都会有所差异,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避免擅自使用药物。平时可以根据宝宝的身体状况适当的进行一些简单的运动,但要避免做剧烈的运动,适当的进行运动也能够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保持营养的均衡也很重要,除了要吃一些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之外,也可以让宝宝吃一些维生素含量高的水果和蔬菜。

1个回答

突发心脏病什么引起的

有些突发心脏病的病因种类其实有很多,因为心脏病有很多种,比如心肌缺血,心功能不全,或者心律不齐等。但突发的心脏病比较常见,一般都有心绞痛,这是一种在活动时突然导致发作的感觉性胸痛,胸闷的症状。而且有些快速性心律失常,如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以及阵发性房颤等,可引起突然胸闷、心慌、心悸,而血压急剧升高,可引起高血压脑病或心力衰竭。

1个回答

宝宝先天性心脏病怎么办

宝宝先天性心脏病应当根据病情轻重,疾病的类型决定采用保守或手术等方法救治。如果病情比较轻,可以先采用保守的方法救治,平时增强护理和调理,防止着凉感冒和哭啼以及操劳,按时复查。如果病情比较严重擅长手术救治,就应当决定合适的时机采用手术的方法救治。具体如何治疗应当由专科医生根据实际病情决定选择。需要强调的是适当的运动,不要食辛辣刺激的食物,不要暴饮暴食。

1个回答

心脏病引起小腿肿吗

首先应知道任何心脏病如肺心病,高心病,冠心病等,发展至一定程度导致心衰,均可引起水肿,尤以下肢为重,治疗首先需注意饮食,如低脂低盐,忌食辛辣肥腻,注意休息,积极治疗原发病,如控制血压,手术治疗冠心病等,其次还应酌情加用利尿剂如双克,螺内酯等,如严重可使用速尿,强心剂如地高辛等,必要时加用扩血管药以改善心脏功能,经以上措施,多能好转缓解。

1个回答

肺性心脏病是什么引起的

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生要是由各种原因造成的肺血管阻力增加,导致肺动脉压力增加,从而引起右心室后负荷过重,超过机体代偿能力出现右心衰竭的表现。造成肺血管阻力增加的病因包括:胸廓解剖结构的异常,使肺部活动受限,如脊柱或胸廓畸形。各种急慢性肺血管病变引起肺血管阻力增加,如血栓堵塞、肺小动脉炎症或纤维性变等。此外气管病变,肺实质以及肺间质性疾病,如肺结核,肺间质纤维化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为不可逆性疾病;急性肺源性心脏病多由于肺栓塞引起,大部分患者可完全治愈。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