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心脏神经官能症

>

看针灸怎样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

看针灸怎样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

  对于心脏神经官能症我们都不陌生,心脏神经官能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健康,所以当出现心脏神经官能症的症状时,必须及时的上医院就诊。心脏神经官能症起病缓慢,病程较长,患者更离不开家属们细心的护理,做好心脏神经官能症的工作可提高患者的免疫力。那么,为了避免患有心脏神经官能症的症状,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下面专家将为我们讲述关于心脏神经官能症的相关知识:

  心脏神经官能症(cardiac neurosis)是神经官能症的一种特殊类型,以心血管系统功能失常为主要表现,可兼有神经官能症的其他症状。大多发生在青年和壮年,以20~40岁者为最多,多见于女性,尤其是更年期的妇女。一般并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但可与器质性心脏病同时存在,或在后者的基础上发生。症状多种多样,时好时坏,影响劳动力,常与器质性心脏病的症状相混淆,造成鉴别诊断上的困难,因而有一定的重要性。

  诊断要点

  一、临床表现

  症状繁多易变,一度好转后容易复发,少数病程可达数年至十余年之久,除心血管系统的症状外,尚可有神经系统或其他系统的症状。症状常在受惊、情绪激动或久病后首次出现,入睡前、欲醒和刚醒时,以及情绪波动等状态下最易发作,过度劳累或情绪改变可使之加重。

  1.心血管系统最常见的症状

  (1)心悸:是最常见的症状,患者能感觉到心跳、心前区搏动和心前区不适,运动后或情绪激动时症状更明显。多数患者有心率增快、心排血量增加与短暂血压升高,轻度活动可使心率不相称地明显增快,患者的活动常因此而受到限制。

  (2)心前区痛:部位常不固定,以位于左前胸乳部或乳下者为多见,也可在胸骨下或右前胸。痛的性质不尽相同,大多为一过性刺痛,每次1至数秒,或持续隐痛,发作可持续数小时或数天。体力活动当时常无心前区痛发作,但活动后或精神疲劳后,甚至休息时均可出现。

  (3)气短:主要是患者主观上感到空气不足,呼吸不畅,呼吸频率常不增快。屋内人多拥挤或通风较差的地方容易引起发作。有时发生在夜间,发作时喜坐起或起床开窗而在窗口深吸气。平时经常有叹息样呼吸,即深吸气后作一个长而带叹息样的呼气,自觉如此才能解除憋气感。较长时间深吸气可导致血中二氧化碳浓度降低,出现过度换气所致的呼吸性碱中毒,伴四肢发麻、手足搐溺、头晕等表现。

  2.神经系统的常见症状:乏力、头晕、多汗、失眠、焦虑等一般神经系统的症状。

  3.体格检查可无异常发现。患者可有焦虑和紧张的表情,手掌汗多,两手颤抖,体温有时略升高,血压轻微升高且易波动。心率增快、心搏强有力和心音增强。

  二、辅助检查

  心电图常有窦性心动过速,部分患者并可见ST~T波改变。大多表现为 ST段J点压低或水平样下移,和(或)T波低平、双相或倒置。且较易改变,时而消失,时而加重。心率增快常使ST~T波异常加重,而心率减慢时,ST~T波可完全恢复正常。

  治疗

  一、体针疗法

  1.处方:取穴分为五组,第一组取位于背部相关节段内的穴位,如肺俞、噘阴俞、心俞、督俞、T1~T5夹脊穴等,第二组取位于胸部相关节段内的穴位,如膻中、玉堂、紫宫等,第三组取位于上肢的相关节段内的穴位,如内关、间使、神门、灵道、大陵等,第四组取位于头部、下肢的特殊穴位,如风池、三阴交、阴陵泉等,第五组取位于头部、下肢的特殊穴位,如百会、足三里、太溪等。第一组穴位与第四组穴位同时使用,第二组穴位与第三组穴位、第五组穴位同时使用。这两种处方交替使用。

  2.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后,选用28.30号毫针,向脊柱方向45°角斜刺肺俞、厥阴俞、督俞、T1~T5夹脊穴0.6±0.2寸。向下平刺膻中、玉堂、紫宫1.2±0.2寸。直刺内关、间使1.21±0.2寸,直刺神门、灵道、大陵0.4±0.1寸。向鼻尖方向斜刺风池1.0±0.2寸,直刺三阴交、阴陵泉1.4±0.2寸。向后平刺百会穴1.2±0.2寸、直刺足三里2.0±0.5寸,直刺太溪0.81±0.2寸。

  每天针刺1~2次,每次留针30分钟,留针期间行针3~5次。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穴位用较强刺激手法针刺,捻转幅度为3~4圈,捻转频率为每秒3~5个往复,每次行针10~30秒;第四组、第五组穴位用中等强度捻转手法,捻转幅度为2~3圈,捻转频率为每秒2~4个往复,每次行针10~30秒。

  3.按语:心脏接受来自T1~T5节段的交感神经的支配,根据现代针灸学理论,应当在T1~T5节段内选用穴位。第一组、第二组穴位是分布于胸部前后的T1~T5节段内的穴位。因来自T1的部分纤维参入了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的形成,所以上肢的部分穴位(即第三组穴位)也可以治疗本病。另外,上肢血管平滑肌分布着来自T2~T5(或T3~T6)的交感神经,这些交感神经与支配心脏的交感神经来自相同或相近的胸髓节段,这也是针刺第三组穴位治疗本病的重要解剖生理学基础。因为心脏神经官能症是神经官能症的一种特殊类型,所以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十分重要,第四组穴位中取用了风池,第五组穴位中取用了百会。

  二、电针体穴疗法

  1.处方:与体针疗法的选穴相同。取穴分为五组,第一组取位于背部相关节段内的穴位,如肺俞、厥阴俞、心俞、督俞、T1~T5夹脊穴等,第二组取位于胸部相关节段内的穴位,如膻中、玉堂、紫宫等,第三组取位于上肢的相关节段内的穴位,如内关、间使、神门、灵道、大陵等,第四组取位于头部、下肢的特殊穴位,如风池、三阴交、阴陵泉等,第五组取位于头部、下肢的特殊穴位,如百会、足三里、太溪等。第一组穴位与第四组穴位同时使用,第二组穴位与第三组穴位、第五组穴位同时使用。这两种处方交替使用。

  2.操作方法:分为两步,第一步,进针操作与体针疗法一样;第二步为电针疗法操作方法。第一步操作完毕后.在第一组(背部的穴位)与第四组穴位之间,在第三组(胸部的穴位)与第二组穴位、第五组穴位之间,分别连接电针治疗仪的两极导线,采用疏密波,刺激量的大小,以出现明显的局部肌肉颤动或患者能够耐受为宜。每次电针治疗20分钟,每天治疗1~2次。每次电针6~10个穴位即可。没有接电疗仪的穴位,按普通体针疗法进行操作。

  三、灸法

  1.处方:取穴分为三组,第一组取位于背部相关节段内的穴位,如肺俞、厥阴俞、督俞、T1~T5夹脊穴等,第二组取位于胸部、上肢相关节段内的穴位,如膻中、玉堂、紫宫、内关、间使、神门、灵道、大陵等,第三组取位于下肢的穴位,如足三里、三阴交、太溪、阴陵泉。三组穴位交替使用。

  2.操作方法:每次选双侧6~10个穴位即可,用艾条温和灸,或用隔姜灸,每穴灸15分钟,以局部有明显的温热感为宜。每日治疗1~2次。

  四、耳针疗法

  1.处方:主穴、配穴同时取用,两侧交替。

  (1)主穴:取一侧的心区。

  (2)配穴:取另一侧的缘中、脑干、神门。

  2.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后,用28号0.5~1.0寸毫针斜刺或平刺耳穴。每天针刺1~2次,每次留针30分钟,留针期间行针3~5次,每次行针10~30秒。主穴用较强刺激手法针刺,捻转幅度为3~4圈,捻转频率为每秒3~5个往复,每次行针10~30秒;配穴用中等强度捻转手法,捻转幅度为2~3圈,捻转频率为每秒2±4个往复。

  3.按语:取缘中、脑干、神门为配穴,目的在于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因为心脏神经官能症是神经官能症的一种特殊类型,所以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对于本病的治疗十分重要。

  五、电针耳穴疗法

  1.处方:主穴、配穴同时取用,两侧交替。

  (1)主穴:取一侧的心区。

  (2)配穴:取另—侧的缘中、脑干、神门。

  在上述耳针疗法处方的基础上,选取单侧的体穴足三里、三阴交、内关、间使(双侧交替使用)。

  2.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后,用28号0.5~1.0寸毫针斜刺或平刺耳穴。直剌足三里2.0±0.5寸,直刺三阴交1.4±0.2寸,直刺内关、间使1.2±0.2寸。然后在耳穴与足三里、三阴交、内关、间使之间分别连接电针治疗仪的两极导线,采用疏密波,刺激量的大小,以出现明显的局部肌肉颤动或患者能够耐受为宜。

  每次电针6~8个穴位(交替使用耳穴),每次电针20分钟。每天治疗1~2次。没有接电疗仪的耳穴,按普通耳针疗法进行操作。

  六、耳穴贴压疗法

  1.处方:主穴、配穴同时取用,两侧交替。

  (1)主穴:取一侧的心区。

  (2)配穴:取另一侧的缘中、脑干、神门。

  2.操作方法:用王不留行子进行贴压。常规消毒后,用5mm×5mm的医用胶布将王不留行子固定于选用的耳穴,每穴固定l粒。让患者每天自行按压3~5次,每个穴位每次按压2~3分钟,按压的力量以有明显的痛感但又不过分强烈为度。隔2~3天更换1次,双侧耳穴交替使用。

  以上文章就是有关这方面问题的介绍,相信读者和患者朋友一定有所了解,对您肯定也能有所帮助。在此,专家建议患者和家属,病发原因还是要去医院进行科学规范的检查之后才能确定,建议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以便查明原因后能够及时针对性的治疗,以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给您的工作和生活带来更大的影响。当然如果您还有其他想要了解的问题,可以点击我们的在线咨询专家。

心脏神经官能症在线咨询

更多

心脏神经官功能症的症状

心脏神经官能症的症状表现在心脏的有胸闷、心慌、气促、胸痛、呼吸困难,疼痛的部位不定,呈点状,呈针刺样、电灼样、隐隐的痛,这种疼痛与运动及劳累无关,深吸气或叹气后可以好转。另外它还会有手掌多汗、手颤抖、心率增快等症状。

1个回答

左胸处疼痛可能是什么原因

左胸处疼痛可能是有心脏神经官能症,在劳累之后,情绪激动之后会诱发疼痛症状的发作以及加重,在青年人群发生比较多,可以口服药物来止痛治疗,注意休息,不能劳累。冠心病心肌缺血的在活动之后也会导致局部症状的出现,是冠状动脉痉挛的一种表现,也可能肺组织感染之后出现了胸膜炎,也会表现局部的刺痛。

1个回答

心血管堵塞应该怎么办

心血管堵塞具体要看堵塞的严重程度,如果不是很严重可以用药物进行治疗,保守治疗。如果堵塞严重,血管狭窄程度大于75%,可以考虑介入手术。如果血管堵塞的非常复杂,那么需要进行搭桥手术。具体方式都需要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动态影像后决定治疗方案。无论是哪种都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治疗,需要选用抗血小板药物。

1个回答

心血不足的症状是什么

心血不足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心肌缺血,发作时心前区疼痛。大多数心前区位于胸骨后,这发生在活动和疲劳期间。表现为心前区闷痛、胀痛、灼热感,有时伴有肩背部放射痛,甚至出汗、濒死感,有时放射至左手无名指。此外,像一些艰苦护理不足的症状,疲劳和虚弱可能会发生,特别是在活动后,你会感到出汗不足,心悸和胸闷。心脏供血不足的一些症状并不典型,主要表现为运动后的压痛、腹痛和颈紧。

1个回答

小孩心跳痛心跳的历害是怎么了

孩子在各阶段的心跳都是不相同的。一般在新生儿期,脉搏通常是在120~140次每分钟。1~2岁的孩子,脉搏通常在110~130次每分钟。2~3岁的孩子脉搏通常是在100~120次每分钟。4~7岁的儿童,脉搏通常是在80~100次每分钟。心率的变化与孩子运动睡眠情绪,发热,都有很大的因素。给孩子测量脉搏时,一定要在孩子安静的状态下进行。

1个回答

怎么知道胎儿心率是否正常

胎儿的胎心最早在孕10周就可以通过仪器测出来,胎儿心率是指胎儿在宫内的心跳节律。通常胎儿心率应该在110次每分至160次每分之间。在孕期要求绝大部分时间段胎心率都要在这个范围以内,可以偶尔超出这个范围,但是时间不能太长,应该很快恢复到正常范围以内。如果胎心率长期超出正常范围,就要怀疑是否存在胎儿宫内缺氧,或心脏电结率异常。应该做B超以及胎心监护,评估胎儿宫内情况。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