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心脏神经官能症

>

中医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方法包括什么

中医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方法包括什么

  中医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方法包括什么?心脏神经官能症在临床上也可以称之为功能性心脏不适、心血管神经官能症或者是奋力综合征等,出现该疾病后患者常会伴有心悸、胸闷气短、失眠多梦、呼吸困难等情况且以二十岁到四十岁为常见人群。发生心脏神经官能症后,我们应该积极对症治疗,这样才能将危害降到最低。那么说到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您知道中医疗法有哪些吗?

  中医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方法包括什么:

  心脏神经官能症是神经官能症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它主要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影响植物神经功能而造成心血管系统功能异常心脏神经官能症临床症状虽多,但理化检查常无特异性指标,且一般无器质性病变。中医理论认为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心脏神经官能症的形成多为气滞血瘀,闭阻心脉。

  中医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可分心虚胆怯、心血不足、阴虚火旺、血瘀痰阻四型,对每型应辨证论治。

  心虚胆怯除主症外伴有烦躁易怒、寐少多梦,治心脏神经官能症以疏肝解郁、化瘀通络、养心安神为主。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调治。

  心血不足除主要症状外同时伴有头晕目眩、倦怠乏力、动则心悸加重、脉细弱等症。治以健脾补血、养心安神、化瘀通络为主。方用归脾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调治。

  阴虚火旺有心悸、胸闷、气短兼见头晕目眩、心烦少寐、手足心热、口燥咽干、舌尖红、苔薄白、脉细数等症状,治以滋阴降火、养心安神、化瘀通络为主。方用天王补心丹合血府逐瘀汤加减调治。

  血瘀痰阻心悸兼见头晕目眩、寐差、胸痛胸闷较甚,或见胸中隐痛、呼吸不畅、痰黏不易咳出等症。治心脏神经官能症以活血化瘀、行气化痰、养心通络为主。方用失笑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调治。

  温馨提示:针对于本文所提到的:中医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的方法包括什么全部内容就先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中医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需要根据患者的全身的状况给予定位和治疗,患者自己不要盲目的选择自己的中医治疗法,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对症治疗才是最科学的哦。

心脏神经官能症在线咨询

更多

心脏神经官功能症的症状

心脏神经官能症的症状表现在心脏的有胸闷、心慌、气促、胸痛、呼吸困难,疼痛的部位不定,呈点状,呈针刺样、电灼样、隐隐的痛,这种疼痛与运动及劳累无关,深吸气或叹气后可以好转。另外它还会有手掌多汗、手颤抖、...

1个回答

心血管堵塞应该怎么办

心血管堵塞具体要看堵塞的严重程度,如果不是很严重可以用药物进行治疗,保守治疗。如果堵塞严重,血管狭窄程度大于75%,可以考虑介入手术。如果血管堵塞的非常复杂,那么需要进行搭桥手术。具体方式都需要进行冠...

1个回答

小孩子的正常心跳是多少

每分钟心跳频次的正常范围是相对而言的,不同的年龄段相应正常范围也是有所区别的。新生儿正常心率是120~140次/分。小于一岁的儿童,标准心率范围是110~130次/分。而1~3岁的儿童,标准心率范围是...

1个回答

小孩心跳痛心跳的历害是怎么了

孩子在各阶段的心跳都是不相同的。一般在新生儿期,脉搏通常是在120~140次每分钟。1~2岁的孩子,脉搏通常在110~130次每分钟。2~3岁的孩子脉搏通常是在100~120次每分钟。4~7岁的儿童,...

1个回答

怎么知道胎儿心率是否正常

胎儿的胎心最早在孕10周就可以通过仪器测出来,胎儿心率是指胎儿在宫内的心跳节律。通常胎儿心率应该在110次每分至160次每分之间。在孕期要求绝大部分时间段胎心率都要在这个范围以内,可以偶尔超出这个范围...

1个回答

心脏神经官能症吃什么药较好

心脏神经官能症是需要有对症下药的,建议及时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酌情用药。日常保健是很重要的,注意自我重新调整,始终保持心情舒畅,深度睡眠充足,防止情绪紧张,多做些体育锻炼,或者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1个回答

心脏神经官能症和心肌缺血是一个病吗

这不是个病,心脏神经官能症属于心理性疾病,心肌供血不足是器质性疾病。建议注意休息,始终保持充足的深度睡眠,你这个年龄的人基本都是心理性的原因导致的,放平心态,多加锻炼身体就可以了,期望对你有帮助。不同...

1个回答

心脏神经官能症该怎么检查

心脏仔细检查除外器质性心脏病就可以确诊心脏神经官能症,所以它是个排他性确诊,没专门针对此病的仔细检查项目。用药方面可以适当用调整植物神经的药物,如谷维素等,自我心理重新调整很重要,如果客观仔细检查没问...

1个回答

心脏神经官能症会引起左腿麻痹酸痛吗

心脏神经官能症一般不会引起左腿麻醉酸痛。建议及时去医院进行仔细检查,明确原因之后对症治疗。平时养成良好的休息习惯,防止操劳,缓解自己的压力,始终保持愉快的心情。不同病因引发不同的症状,患者需要根据自身...

1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