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有效治疗眼底出血的方法有哪些?眼底出血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患者一般会出现视力模糊、眼睛酸痛、怕光流泪等症状,不仅给患者的身体造成伤害,同时给患者的正常生活以及工作也造成影响。因此,对于该疾病大家还需积极治疗。中医有效治疗眼底出血的方法有很多,大致分为中医验方治疗和中医辩证治疗,为了便于大家了解,下面就为大家做下详细的介绍。
一、中医验方治疗眼底出血
把桑枝、桑叶、艾草各20g切成细片、放入500mk的水里面,煎至300毫升为止。这是很浓的煎汁,可在一天中分数次服饮。
在中药里面,桑也站有一席重要的地位,乡下的老年人,仍有许多人喜欢用桑木制成筷子使用,他们相信,使用这种筷子吃饭就不会中风;而平常,血压高的人,也喜欢煎桑叶及桑枝汤服用。如此可知,只要防范高血压,也可减除眼底出血的症状。
艾草的叶子,能使小便畅通,又可排除多余的盐份,效果当然更高,所以服用此种煎药,定有助益,同时患者要保持冷静,以观察经过。
二、中医辩证治疗眼底出血
早期眼底出血治疗:有新鲜出血则应“急则治标”、重在止血。必取凉血止血之品,如白茅根、生地黄、地榆炭和大、小蓟草等。伴有久病又遇新出血者,可加入祛瘀止血药。如三七粉、炒蒲黄、血竭、花蕊石、丹皮等,既可达到治疗眼底出血目的,又阻止留瘀。
中期眼底出血治疗:出血基本停止,积血开始形成,色泽淡红或暗红,见有瘀血斑。宜重在活血祛瘀,药用丹参、当归、桃仁、红花、赤芍、王不留行、五灵脂、水蛭等。并适当加入行气止血药,如川芎、乳香、没药、延胡索、郁金等,防止再次眼底出血发生。病久出血较深,色暗,宜加入通络活血祛瘀药,如干地龙、路路通、威灵仙等。
晚期眼底出血治疗:积血大部分吸收,瘀血留久陈旧。出现硬性渗出物、机化物,难以全部吸收。宜扶正化瘀通络、软坚散结为主,药用陈皮、半夏、枳实、香附、昆布、海藻、三棱、莪术等。因久用化瘀通络药易伤阴耗气,故应加入补益气血、滋补肝肾的药,如补中益气汤、六味地黄汤等。
以上就是对于“中医有效治疗眼底出血的方法有哪些”的相关内容介绍,希望对大家的了解有帮助。眼底出血给患者造成的伤害比较大,患者还需积极治疗,治疗期间还应该保持良好的情绪,不要过度兴奋、激动或恼怒,以免影响治疗效果,导致病情加重。
相关阅读:
选用哪些中药治疗眼底出血效果好
眼底出血在线咨询
更多
眼底出血是什么引起
眼底出血是眼科常见疾病,属于眼底病的一种,可以有多种原因造成,例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分支静脉栓塞、视网膜中央静脉栓塞等造成的视网膜出血。以及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视网膜动脉瘤破裂等引起的玻璃体出血。一旦发生眼底出血,会造成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症状,需要及时到医院的眼科详细检查眼底、眼科b超等来确诊,并了解病情的严重程度。轻度的眼底出血可以通过口服药物促进出血吸收,例如常用的有卵磷脂络合碘片、和血明目片、云南白药胶囊等。如果保守治疗半个月到1个月左右,玻璃体腔内的积血无法吸收,并且形成机化物,有发生牵拉性视网膜脱离风险的时候,就需要通过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了。
1个回答
眼底出血要怎么治疗效果好
得了眼底出血要查出来病因对症救治,中医救治采取望闻问切四诊八纲需要有面诊根据病情脉象对症下药,是从根本上救治,可以协助患者彻底恢复并大幅提高视力,予以稳定并且纾解病情,效果不错。建议你到医院眼科做相关检查,确认病因后处理比较好,不要盲目救治,单凭症状无法确认病情,容易错诊,以免坐失良机病情,留意歇息,禁术辛辣食物 ,具体的治疗方法由医生根据你的实际病情来制订擅长你的治疗方案。特别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按时起居,合理膳食。
1个回答
一只眼睛眼底出血,突然无视力
您好;首要是要压制血压,其次是眼底出血。对于眼底出血救治,西医对本病的救治主要采取激光疗法,纤溶剂、抗血小板凝聚剂等方法救治。必须强调声明注意晚上不要关灯玩手机和长时间玩手机,不利于保护眼睛。
1个回答
高血压引起的眼底出血,反复三次,现在眼底有血,看东西模糊。眼底照相显示无视网膜脱落现象。请问这个病
您好,根据您说的情况,是长期高血压致使的,建议要积极压制血压,仔细检查视网膜血管如何通畅,明确疾病情况,对症救治。平时留意歇息,饮食清淡,多喝水,少盐饮食,规律用药。需要声明注意可以加强室外锻炼,提高身体素质,放松眼睛。
1个回答
高血压导致眼底出血怎么治疗?
根据您的情况考量高血压引来的视网膜动脉硬化,时间长以后引来眼底出血, 建议去医院进一步仔细检查,做眼底造影,根据造影结果选择如何行眼底激光,除了目前运用活血化瘀药物及稳定微循环药物对症救治。需要声明注意平时的时候也要注意在饮食当中清淡饮食为主,不要吃过多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
1个回答
眼底出血、视网膜静脉栓塞怎么治疗?
眼底出血再次出现头疼,视物模糊等症状,需要有给与活血化瘀,营养神经等救治。建议患者始终保持心情舒畅,不要加班,多喝热水,不要吃辣椒,不要喝啤酒,不要吃油腻食物,以防各种外伤等。必须强调声明另外应该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晚睡,不要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
1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