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变发展史疾病是病因等不良因素作用下人体发生一系列病理变化的结果,也是机体与疾病作斗争的动 态变化过程,每个疾病都有一定的自然发展转归史,各种体内外因素(包括药物治疗、精神 环境作用和自身免疫状态的改变)又会影响其病情的变化。经过大量临床研究证实,乙型肝 炎病毒对人体的危害也同样具有一定的演变规律。
乙肝病情的发展过程
第一阶段,无症状表面抗原阳性接携带状态。
第二阶段,慢性轻度肝炎(过去称为慢性迁延性肝炎)。
乙肝病情的发展过程
第三阶段,慢性中度和重度肝炎(过去称为慢性活动性肝炎)。
第四阶段,慢性重型(过去称为慢性重症)。
第五阶段,肝硬化。第六阶段,肝癌。推荐阅读:乙肝的相关治疗常识了解
这六个阶段是慢性乙肝的自然发展过程,但又极少有人不折不扣沿其过程发展,绝大多数的患者可长期稳定于第一阶段,而只有少数慢性乙肝患者会发展到第五、第六阶段,这六个阶段的患者人数呈现出一个金字塔型分布。[page]
如何判断乙肝发展的阶段
1、是否已经由无症状表面抗原阳性携带者发展为慢性轻度肝炎(迁延性的慢性肝炎)?
绝大多数的(50%~80%)乙肝患者是以无症状表面抗原阳性携带者的形式存在,可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一般来说,他们不属于先行发病的患者,无须治疗。每年定期复查肝功,若正常,可继续工作;若不正常,有乏力、肝区不适、食欲不振、尿黄等症状,化验发现谷丙转氨酶(ALT)轻度异常,此时可认为已由病毒携带状态发展为轻度的慢性肝炎,应在正规医生的指导下用药治疗。
2、是否已经由轻度慢性乙肝发展成为中度、重度慢性乙肝?
轻度慢性乙肝一般症状不明显,肝功轻度异常,如症状日益加重、体征日见明显,肝功严重异常,则表示慢性肝炎已进入中度、重度阶段,症状方面可见明显的消化道症状(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便溏、腹胀等),体征方面可见面色萎黄或晦黯,有肝掌(手掌鱼际部位可见点状或片状红色郁血形状)、蜘蛛痣(皮肤表面出现的形似小蜘蛛状的毛细血管增粗改变),从化验指标看,转氨酶明显升高,血清胆红素(BIL)达到40~170毫摩尔/升,凝血酶原活动度(PA)64%以下,球胆白(GLO)明显升高,此时,反映了慢性活动性的特点,容易向慢性重型或肝硬化发展。
如何判断乙肝发展的阶段
3、是否已发展成为慢性重型肝炎?
慢性重型肝炎标志着肝脏已发生了大片或亚大片状坏死,病情危重,可伴随多种并发症,表现主要为严重的消化道症状、重度乏力和肝昏迷、腹水、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从化验指标看,血清胆红素超过了170毫摩尔/升,凝血酶原活动度下降至40%以下,本型病情严重,死亡率极高,一定要早期诊断,争取抢救时机。
4、是否已经由慢性肝炎发展为肝硬化?
肝硬化多由慢性活动性(中度或重度)肝炎发展而来,少数由ASC或轻度慢性肝炎发展而来,除了具备肝炎的一些共同表现外,特征性的表现还有面色黎黑、腹部胀满、下肢水肿、鼻牙出血等。主要从化验指标和影象学检查得到证实,从化验指标看,白蛋白降低,球胆白升高(r球胆白达到29%以上),凝血酶原活动度常在65%以下,B超等影象学检查提示肝脏缩小、有结节形成,门脉增宽等,胃肠道造影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该型的中、晚期常可伴随腹水、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推荐阅读:中西医结合治疗乙肝的效果
5、是否已经由慢性肝炎发展为肝癌?
肝癌的早期可无明显的症状,可靠的诊断来自于影象学检查,如CT、核磁共振、B超等,化验甲胎蛋白持续大于400ng/ml的慢性肝炎患者尤其要注意及时进行影象学检查,作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中、晚期的肝癌一般都有明显的症状和体征,如肝区疼痛、消瘦明显、肝脏肿大等,尤其是肝硬化患者,出现这些情况时,一定要注意排外肝癌的可能,及时进行影象学检查是十分必要的,肝癌发现的早晚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发现的越早越有治疗效果。
乙肝在线咨询
更多
感染乙肝怎么查
可以先做个乙肝两对半的检查,通过乙肝两对半检查,可以明确是否是乙肝病毒的携带者,是否具有乙肝抗体,是乙肝小三阳还是乙肝大三阳,做完两对半后在做一个肝功能的检查,通过肝功能的检查结果可以确定肝功能是否有损伤,如果是乙肝携带者并且伴有肝功能损伤的话,这样的话是有一定的传染性,应该尽早用保肝的药物进行调理治疗。
1个回答
感染乙肝有什么感觉
乙肝是指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机体所导致的一种肝脏疾病,乙肝常见的临床症状有头痛、恶心、呕吐、食欲下降、精神不振、腹痛、腹胀、疲乏无力、发热、畏寒、寒战等。乙肝目前没有根治方法,预防措施有:1.接种乙肝疫苗,新生儿按照“016”方案接种乙肝。2.控制传播途径,注意个人卫生。3.患病时在正规医院就诊,不随意打耳洞或纹身等。4.饮食清淡少盐,作息规律,适量运动,保持心情愉悦。
1个回答
在外面吃饭感染乙肝吗
经常在外面吃饭有感染乙肝的可能,正常情况下乙肝主要通过血液、日常密切接触及性接触、母婴垂直传播等几种途径传播,一般不经消化道或呼吸道传播。但临床发现,经常在外面吃饭感染乙肝病毒的人数,明显高于很少在外面吃饭的人。这是因为和乙肝病毒携带者一起共餐的时候,如果患有口腔溃疡、牙龈出血、消化道损伤等情况,乙肝病毒可通过破损的皮肤和黏膜进入人体血液,而导致感染。
1个回答
宝宝打完乙肝疫苗注意
婴儿注射完乙肝疫苗后暂且不要离开医院,需要先观察三十分钟,若没有突发情况则可以回家,还需要保持局部皮肤干燥,一般24小时后才可以碰水,48小时内宝宝主要以休息为主,另外注射乙肝疫苗后婴儿局部会出现红肿、瘙痒的症状,一般会在注射后1-3天左右消失,部分婴儿还会出现发热、恶心等不良反应,一般会在24消失内自行消退,若体温高达39度,需要及时前往医院服用退烧药。
1个回答
唾液 感染乙肝
乙型肝炎病人的唾液虽然含有乙型肝炎病毒,但不会因唾液飞溅而传染;因为乙型肝炎不是呼吸道感染。\n和乙型肝炎病人一块吃饭,共用餐具,可能有乙型肝炎患者的唾液就像食物一样,但也不会传染乙型肝炎,因为乙型肝炎不会经由消化道传播。n接吻理论上唾液中的乙型肝炎病毒是通过口腔粘膜传播的,实际上造成传染的可能性很小。
1个回答
宝宝乙肝表现
婴儿乙肝早期症状主要从面色,精神等方面表现出来。乙肝病人的早期症状很容易就从精神上表现出来,会出现精神不振,另外饮食也会突然下降。儿童乙肝病人如果病情严重的就会表现出黄疸症状,皮肤黄、尿黄、眼白黄。感染乙肝后大多数都会表现出低烧,呕吐,消化不良等症状。当然也有些儿童感染乙肝后,在早期表现不出任何症状,这和个人的体质有很大的区别。为确定原因,最好到正规医院做检查,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1个回答
健康资讯
更多
推荐医生
更多
最新医院
更多
可能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