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眼肌疾病

>

中药食疗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方法有哪些

中药食疗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方法有哪些

  中药食疗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方法有哪些(一)


中药食疗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方法有哪些

   眼肌型重症肌无力(oMG)指肌无力症状局限于眼外肌,眼肌型重症肌无力任何年龄均可起病,而相对的发病高峰是<10岁的儿童和>40岁的 男性,>50%的MG患者以眼肌型重症肌无力起病,其中10%-20%可以自愈,20%-30%始终局限于眼外肌,剩下的50%-70%中,绝大多 数(>80%)可能在起病2年内发展为全身型重症肌无力(gMG)。中医据临床表现多诊为“睑废”,那么就由小编我来为大家介绍下眼肌型重症肌无力 的中药食疗偏方有哪些。

  中药食疗偏方:

  1、山药菟丝粥:山药30克,菟丝子10克,粳米100克。菟丝子捣碎,煎水取汁,山药研成细 末;与粳米共煮粥,粥熟加白糖。一次吃完。本方以菟丝子补肾益精,山药补脾肾。

  2、附片炖羊肉:羊肉250克,白附片10克,山药30克,生姜25克。白附片加水先煎,羊肉洗 净、切块,与山药、生姜、附片一同炖至肉烂熟,以盐调味。分2~3次吃。本方以羊肉温脾肾,白附片温肾阳,山药补脾肾,生姜温中祛寒。

  3、首乌肝片:制首乌60克,枸杞子15克,猪肝200克。制首乌、枸杞子煎水取浓汁;猪肝切 片,用豆粉、盐、醋、白糖、酱油拌匀,用植物油炒熟,放入前汁及葱、姜。分2次服。本 方以制首乌、枸杞子补益肝肾,猪肝补肝益血。

  4、参芪胎盘液:人参30克,黄芪100克,胎盘粉20克,枸杞子60克。人参、黄芪、枸杞子加 水煎取浓汁,下胎盘粉搅匀。每次服10毫升。本方以有参培补元气,黄芪补中益气,枸杞子 滋补肝肾,胎盘补气养血、温肾益精。

  5、人参山药茯苓粥:人参6克,山药30克,茯苓20克,粳米100克。人参、山药、茯苓研为 细末,与粳米加水煮粥。一次吃完。本方以人参补气益脾,山药滋养补脾,茯苓健脾利湿。

推荐阅读:<<<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症状有哪些
[page]

  中药食疗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方法有哪些(二)


中药食疗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方法有哪些

  6、参芪大枣饮:黄芪30克,人参6克,大枣50克。煎水,分2~3次饮。本方以黄芪、人参补 脾益气,大枣补脾益血。

  中药食疗要注意哪些:

  1、少食寒凉,避免食用芥菜、萝卜、绿豆、海带、紫菜、西洋菜、黄花菜、剑花、西瓜、苦瓜之寒凉品。少吃冷饮以免损伤脾胃,苦品食品也应少吃,苦能泻热、容易伤胃。

  2、多食温补:重症肌无力患者脾胃虚损,宜多食甘温补益之品,能起到补益、和中、缓急的作用,常用补益食物:

  ①肉类:牛肉、猪肉、狗肉、兔肉、鸡肉等;

  ②鱼类、鸡蛋、牛奶、都是重症肌无力患者日常膳食中重要的食品;

  ③蔬菜:菜心、韭菜、生姜、莲藕、番茄、土豆、栗子、核桃仁、花生等

  ④水果:重症肌无力患者适合食用以下水果:苹果、橙子、柚子、葡萄、杨梅、石榴、桃子、枇杷果、桂圆等。

推荐阅读:<<<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鉴别十分重要

眼肌疾病在线咨询

更多

如何缓解眼疲劳

建议您平时可以多做眼部推拿,还可以做个冷敷,能有效的缓解眼疲劳,必须增强日常护理,防止过度操劳,以免引起眼部疾病,注意休息,确保深度睡眠充足,尽量少熬夜,可以适当的用些眼药水,多遥望远处绿植,防止长时间用眼,作息要有规律,惯良好的生活习惯。

1个回答

什么能缓解眼疲劳比较好

眼睛疲劳的话,建议使用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来缓解,除此之外,还需要注意眼睛休息,不要长时间的用眼睛,也不要熬夜,平时得空的时候做个眼部推拿,有利于缓解症状。不要有任何的心理压力,保持愉快的心情,而且期间要注意多休息,同时饮食也要保持清单,避免油腻和辛辣,这样对你自己和腹中的胎儿都是有好处的。

1个回答

缓解眼疲劳热敷还是冷敷

缓解眼疲劳首先是要让眼睛休息,另外可以通过冷敷与冰敷交错来缓解疲劳,防止熬夜,确保充足的深度睡眠,另外可以做眼保健操,去正规的医院出售许多缓解眼疲劳的眼药水使用。不要有任何的心理压力,保持愉快的心情,而且期间要注意多休息,同时饮食也要保持清单,避免油腻和辛辣,这样对你自己和腹中的胎儿都是有好处的。

1个回答

眼皮跳怎么缓解?

如果眼皮颤动一般又称眼睑痉挛,眼睑痉挛有许多因素,有些是由于歇息不好,用眼过度,也有些是因为神经性的,建议可以先用毛巾冷敷仔细观察几下,不行了的话就服食许多营养神经的药物。患者需要根据自身病情尽快到正规三甲医院进行系统规范的检查,这样才能对症治疗尽快康复。

1个回答

请问眼睛长息肉怎么治疗

奴状翼肉, 可以通过手术的方法治疗。 可以先外用金牛眼药, 涂抹, 治疗。

2个回答

请问眼睑炎用什么药

建议到正规医院检查下 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2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