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保健

>

三伏天老人防中暑 注意预防方法

三伏天老人防中暑 注意预防方法

  每年夏天,都有不少患心脑血管病的老年人因暑热而被夺去生命。人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机也会跟着退化,由于老人体温调节中枢神经较弱,加上有一大部分老人长期服用某种药物,如抗胆碱药物、β受体、阻滞剂、抗组织胺药物、利尿剂、安定类药物等,这样更容易增加老人中暑的可能。因此,老人在天气炎热时一定要提高警惕,以防中暑发生。

  高温环境下,老人最先出现的就是“先兆中暑”,表现为多汗、口渴、无力、、耳鸣、恶心、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四肢发麻、动作不协调等。这时如果及时的将老人转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及时的补充水和盐分,用不了多长时间内就可以恢复了。如果上述症状出现加重,老年患者的体温升高到38℃以上,面色潮红或苍白、大汗、皮肤湿冷、脉搏细弱、心率快、血压下降,这有可能只是轻度中暑,就需要及时处理,并休息。而重症中暑者多以身体突然抽搐、谵妄或昏迷起病,同时出汗停止、呼吸急促,体温可以达到40℃以上,如不及时抢救,会危及生命。应尽快的将冰袋放于病人头部、额前、腋下等方法降温,并且要迅速的送如医院进行治疗。

  为预防老人中暑,要注意下列几点:

  一:盛夏炎热季节建议不要让老人独自在家中一定要有人陪伴,儿女要为老人事先做好各项防暑降温工作,家中要为老人常备清凉解暑的饮料。

  二:躲避烈日出行,老年人、孕妇、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别要注意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在高温的天气里要尽可能地避免外出活动。

  三:注意膳食调理。夏季老人饮食要尽量选择清淡一些的食物,多吃西红柿、青菜和莴苣这些富含维生素的蔬菜和富含优质蛋白质的瘦肉、鱼类、豆制品等。

  四:补足水分,老人饮水千万不要等渴了才去喝水,因为口渴就表示您的身体已经缺水了。最理想的就是根据气温的高低来调节饮水量,每天喝1.5~2升水。老人出汗较多时要适当补充一些盐水,来弥补人体因出汗而失去的盐分。

  五:老年人要保证充分的睡眠和休息,夏天日长夜短,气温高,老人身体的新陈代谢比较旺盛,相对消耗也会增大,容易感到疲劳。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很到的放松,也是预防老人中暑的一个好的措施。老人每天中午较好有1~2小时的午睡,家人们一定要给老人创造一个安静良好的睡眠环境。老人在睡眠时一定要注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风扇底下,避免患上空调病和热伤风的风险。

  六:老人在度夏前应去医院详细的检查一次身体,一旦发现疾病要及时积极的采取治疗。平时还要加强自身的运动和锻炼,增强体质,以减少老年人中暑的可能。

  七:老年人应在家中常备一些解暑药,如人丹、风油精、十滴水和藿香正气水等中成药剂,以备不时之需。

  温馨提示:我们小的时候,父母为我们的衣食住行上的无私付出,而今天的你愿意这样的付出吗? 请从最简单的做起,正值炎热夏季,你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花精力在父母的身上,可防止老人夏季中暑。

  详情请阅读:高温天气要警惕 别把中暑当小病

保健在线咨询

更多

哪些饮食搭配有利于治疗阴道炎

在患有阴道炎症的时候,饮食上以清淡的饮食为主,比如可以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像香蕉、猕猴桃、还有芹菜、西葫芦,这些都可以补充一些营养元素,有利于身体的恢复。要多喝水、勤换洗内裤,保持局部的清洁卫生。但是...

1个回答

怎样从饮食方面预防阴道炎

预防阴道炎应该注意饮食营养,多食用一些新鲜蔬菜和水果,还可以使用一些带有抗菌功能的食物,如菊花脑、马齿苋、鱼腥草、马兰头等。平时的食物应该以清淡为主,多多食用一些黑芝麻、黑大豆、核桃仁、红枣、山药、粳...

1个回答

子宫肉膜息肉饮食

要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患者应该多摄取水分,多吃核果、种子、谷类等有益的食物,要多吃瘦肉、鸡肉、**,鹌鹑蛋、草鱼、甲鱼、白鱼、白菜、芦笋、芹菜、菠菜、黄瓜、冬瓜、香菇、豆腐等平常的饮食要多吃补血、补肾...

1个回答

夏天如何预防阴道炎

预防阴道炎的工作:1、保持外阴清洁,建议用清水清洁外阴,并经常更换内衣。2、注意经期卫生,经常更换卫生巾,避免细菌繁殖,引起外阴炎症,病原菌会逆行感染并导致阴道炎症,月经期间应适当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1个回答

巩膜炎的饮食禁忌是什么

巩膜炎的饮食需要避免辛辣刺激以及发物,如辣椒、韭菜、海鲜类食物、羊肉,避免吃肥甘厚味,油腻的食物,如各种油炸类食品,油脂含量高的肉类。饮食上宜清淡富含维生素及优质蛋白,如各种绿叶蔬菜、**、鸡肉、猕猴...

1个回答

疱疹饮食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正确的饮食能有有助于病情的及早康复。 带状疱疹患者应以素菜为主,多吃高纤食品,还有多吃点西瓜,橙子建议,每天用柠檬泡水喝,柠檬汁还可以用来擦长疹子的地方。 1.不能吃一些海鲜,香辛料,牛羊肉等,这些...

1个回答

相关疾病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