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保健

>

素食养生饮食四法则 排毒解压身体无负担

素食养生饮食四法则 排毒解压身体无负担

  现代的饮食方式往往过于油腻,易造成身体的负担,于是素食成为了健康饮食的好选择。小编分享养生饮食知识,告诉你素食的4个原则,多吃蔬菜、多喝中药汤、均衡营养,简单的饮食注意便能给身体排毒,并增强抗病力,快来学习吧!

  清静饮食法则 1...蔬果精力汤让1天的开始充满精力

  生活规律,每天早睡早起,早上约6:00-6:30起床,起床后先做10分钟养生气功,让筋骨活络,为1整天的活动储存能量。

  早餐是1杯黄耆枸杞红枣汤,加上1杯现打的蔬果精力汤,及五谷杂粮面包,有时候则会自制水果口味的酸奶,代替蔬果精力汤。

  如果有便秘的困扰,早上喝1杯蔬果精力汤或酸奶,丰富的纤维,可让肠胃道通畅无比,毒素就不会堆积在体内,自然神清气爽,不容易疲倦。

  清静饮食法则 2...黄耆枸杞红枣汤是最简单的养生法

  西医对于治疗免疫疾病有其瓶颈,而且副作用太大,不是用类固醇,就是免疫遏制剂,对病人的实质帮助有限。用简单的中药草,黄耆红枣就可以有效提升免疫力,再加入枸杞,天天喝,效用相当好,而且还可淡化黑斑、使皮肤细致光泽。如果需要护嗓,可再另外加入五味子。

  清静饮食法则 3...摄取缓癌饮食增强免疫力

  许多慢性病、衰老、甚至癌症都是自由基过高所致,而在可预防的癌症中,40%以上的男性,和60%以上的女性最可能罹患的癌症,几乎都与饮食有关,如果能从饮食增强免疫力,85%的疾病都可以解决。

  在所有的食物中,最推荐的就是大蒜,研究发现,亚硝胺是强烈的致癌物质,它是胃癌、食道癌的致病原因之一,大蒜可以直接阻断亚硝胺的化学合成,而大蒜汁更能提高白血球100倍缓癌力。建议每天吃5-10g的新鲜蒜瓣,当佐菜佳肴,如果怕味道太重,吃完后不妨嚼些茶叶消除异味。

  除了大蒜外,下面还有一些能提升免疫力的缓癌食物,在日常饮食中应该多多摄取...[page]

  1.黄绿色蔬菜:如绿色花椰菜、莴苣、芥蓝菜、高丽菜、小白菜、白萝卜等,颜色越深越好。黄绿色蔬菜有1种名叫“口引口朵”的物质,可遏制致癌物的生长。

  2.红色蔬果:如红萝卜、苹果、红番茄等。红色蔬果中含有缓肿瘤、缓衰老的胡萝卜素。

  3.“锌”含量高的食物:如海鲜、红肉(牛、羊、猪)、蛋、玉蜀黍、波菜、豆类、南瓜子、葵瓜子、樱桃、梨子等,此类食物可增强免疫力,预防感冒,并有益伤口的越合。

  4.“哂”可有效防癌:哂有维他命E的作用,但效果比维他命E更强500倍。食物中的谷类、豆类、牛奶、蘑菇、大蒜和红肉(牛、羊、猪),都含有丰富的哂。一般说来,蛋白质含量越高的食物,哂的含量也越高。

  温馨提示:吃当令时菜,烹调方式不繁复、油腻,就是饮食的精髓,这种最清静的饮食可以帮你排毒、预防癌症和疾病,从日常饮食进行食疗、养生,正是现代人最迫切的需要,跟循下面饮食4法则,你就可以得到充满能量的健康身体。

  【参考文献:《日常饮食宜忌全书》《日常饮食营养细节》】

保健在线咨询

更多

哪些饮食搭配有利于治疗阴道炎

在患有阴道炎症的时候,饮食上以清淡的饮食为主,比如可以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像香蕉、猕猴桃、还有芹菜、西葫芦,这些都可以补充一些营养元素,有利于身体的恢复。要多喝水、勤换洗内裤,保持局部的清洁卫生。但是...

1个回答

怎样从饮食方面预防阴道炎

预防阴道炎应该注意饮食营养,多食用一些新鲜蔬菜和水果,还可以使用一些带有抗菌功能的食物,如菊花脑、马齿苋、鱼腥草、马兰头等。平时的食物应该以清淡为主,多多食用一些黑芝麻、黑大豆、核桃仁、红枣、山药、粳...

1个回答

子宫肉膜息肉饮食

要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患者应该多摄取水分,多吃核果、种子、谷类等有益的食物,要多吃瘦肉、鸡肉、**,鹌鹑蛋、草鱼、甲鱼、白鱼、白菜、芦笋、芹菜、菠菜、黄瓜、冬瓜、香菇、豆腐等平常的饮食要多吃补血、补肾...

1个回答

宝宝10个月饮食安排

10个月的宝宝已经长了牙齿或者快长牙了,是时候添加辅食了,10个月的宝宝逐渐变为以一日三餐为主,早、晚母乳或奶粉为辅。可以喂的东西很多,以粮食、奶、蔬菜、鱼、肉、蛋、豆腐为主的混合食品,这些食品是满足...

1个回答

1岁宝宝饮食

一周岁宝宝的饮食仍然应该以母乳或者婴儿配方奶为主食,那么还可以吃适当的辅食,一般可以吃比较软的饭,或者稀饭、面条等等,也可以吃剁碎的肉、蔬菜,**类,鱼肉,豆制品,还有汤菜类及一般的水果等等,都是可以...

1个回答

幽门螺杆菌治疗期间饮食

根据你说的幽门螺杆菌治疗期间饮食要规律,清淡饮食,忌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忌寒凉性食物,吃易消化食物,平常可以多吃一点水果蔬菜,宜食红枣,薏米等。烟熏,腌制食物,这些食物含有亚硝胺,具有致癌作用应,尽量...

1个回答

相关疾病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