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保健

>

深秋天冷莫乱穿衣 怎么添衣不生病

深秋天冷莫乱穿衣 怎么添衣不生病

  依据气候规律,国庆长假之后,我国多数地区进入深秋时段。而北京十月中下旬的最高气温都在20℃左右,晴日中午前后,基本仍属于“乱穿衣”时段,可以尽可能地少穿衣服(即“秋冻”),但早晚、阴雨天气时或在室外,必须适当注意保暖。否则,就有可能诱发感冒等病症。

  为何“秋冻春捂”? 因为秋春的“室内外温差”是相反的

  其实在北京的早春,最高气温通常也在20℃左右,气温日较差也较大,但早春的晴日中午,虽然也可以“乱穿衣”,但基本上以“捂”为主,尤其是早晚和在居室内,必须多穿一点衣服,否则就容易受凉。

  同样是20℃左右的最高气温,为何早春要“捂”,而在深秋却要“冻”呢?

  传统的解释是:早春时节,由于冬天的“惯性”所致,人体血管还处在收缩状态,温度调节系统功能较低,只有适当多穿些衣服,才能适应忽冷忽热的天气变化。而深秋时节,最高气温一般都降至20℃左右(或更低),但一般还是“凉而不寒”,如果过早穿上厚衣服,体温调节中枢得不到应有的锻炼,调节体温的能力就下降,人体的抗寒能力随之下降,这就很难适应寒冷的冬季气候,所以适当地“冻”一下身体,会增加皮肤和黏膜对寒冷的耐受力,有利于人体的抗病防病。

  “春捂秋冻”在气象学上也能得到佐证。虽然同样是20℃,但秋季和春季的“室内外温差”是相反的:春季室内气温低于室外,而秋季室内气温则高于室外。春季从温暖的室外进入冷凉的室内,如果不多穿衣捂一捂,则容易受寒致病;秋季室内温度相对较高,进入室内后,则完全可以少穿些衣服。当然,这样的规律,在晴天时最明显,而阴雨天不明显。

  啥是“秋冻“有度?

  因天因地因人异

  不过,“春捂秋冻”必须把握科学的尺度,因天因地因人而异,才能真正有益于健康。

  以秋冻为例,一般而言,初秋(十月上旬之前)时我国许多地方暑热未消,还不时有“秋老虎”光临,虽然气温开始下降,却并不寒冷,这时可以毫无顾忌地“秋冻”。而到了十月中旬以后的深秋,由于温度日较差较大(早晚很凉),这时的“秋冻”就要有所谨慎。一般来说,在室内不必穿很厚的衣服,可以适当“冻一冻”,包括晚上睡觉,也不必盖很厚的被子。而外出求“冻”则要有所选择,一般选择上下午有阳光、静风或微风的时候比较适宜;而早晚在室外不能因大意而受凉,尤其不可长时间坐在凉石凳上,或者迎着有些寒意的秋风长时间散步,否则,就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受凉。

  一般来说,青壮年或体质较好的人更加适宜“秋冻”,年老体弱者 “秋冻”要谨慎。从地域上说,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复杂。同样是秋天,北方和东部地区多半秋高气爽,而南方许多地区则“秋日如夏”;华西一带常常秋雨绵绵,沿海一带也湿度偏大。所以,南方地区的“秋冻”时段要比北方地区推迟很多,而华西、沿海地区的关节炎患者反而必须特别注意“秋捂”,加强关节的保暖(如戴上护膝),以避免或减轻关节的疼痛。

  深秋咋穿衣?

  静止不觉冷微动不出汗

  2014年7月,中国气象局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司下达《气象部门常用生活气象指数产品暂行技术规范》,其中的穿衣指数是这样规定的:

  一级严冬装:适宜穿着羽绒服、戴手套等;

  二级冬装:适宜穿着棉衣、皮衣、厚毛衣等;

  三级初冬装:适宜穿着夹克衫、西服、外套等;

  四级早春晚秋装:适宜穿着套装、夹克衫、风衣等;

  五级春秋装:适宜穿着棉衫、T恤、牛仔服等;

  六级夏装:适宜穿着短裙、短套装等;

  七级盛夏装:适宜穿着短衫、短裙、短裤等。

  显然,对于包括北京在内的许多地方来说,深秋穿衣指数应为“四级”。当然,即便是适宜的衣服,也有薄有厚,具体穿着时,还应该根据个人体质和感觉“因人而异”。有专家指出,深秋时节着装应以“静止时,不觉得冷;轻微活动时,也不出汗”为标准。

  有人走“极端”?

  疾病肯定找上门

  深秋穿衣一定要避免两种极端情况。

  一是机械理解“秋冻”,深秋着装过少,从而“冻”出感冒。深秋时节,冷空气活动频繁,常常一次冷锋过境会导致气温大幅下降,从而使人的鼻黏膜受到刺激,抵抗外界病菌侵袭的能力降低。所以每临深秋,尤其在冷空气入侵时,因感冒发烧到医院就诊的病人就会急剧增多。此外,深秋气温日较差较大,中午和早晚的温度常常会相差10℃,室外还是有点“冷”,所以不能机械求“冻”。而初霜之后的深秋和初冬,其实并没有一个绝对的界线,如果最高温度已降到10℃以下了,早晚连羊毛衫都不穿,不感冒才奇怪。

  另一种情况是深秋时节穿衣过多,从而“捂”出感冒。“捂过头,易生病”是有科学根据的。因为即使在深秋,我国大部分地区最高气温仍维持在10℃-20℃,这就是通常说的“凉而不寒”的温度。此时,适当地少穿一点衣服,“冻”一下身体,会增加皮肤和黏膜对寒冷的耐受力,有利于人体的抗病防病。若过多地穿上衣服,身体与“凉”接触太少,就容易受凉感冒。

  深秋时节,许多父母生怕孩子受凉,一层又一层加穿衣服,用心良苦却适得其反。从孩子角度说,因为天性好动,早晨上学时穿许多衣服,到了中午,因气温升高、孩子活动导致身体发热、出汗。而现在独生子女自理能力较差,很少能做到“适时”、“适宜”地减衣,常常因贴身衣服湿透或过多地脱掉外衣而诱发感冒。

保健在线咨询

更多

哪些饮食搭配有利于治疗阴道炎

在患有阴道炎症的时候,饮食上以清淡的饮食为主,比如可以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像香蕉、猕猴桃、还有芹菜、西葫芦,这些都可以补充一些营养元素,有利于身体的恢复。要多喝水、勤换洗内裤,保持局部的清洁卫生。但是要避免吃一些辛辣刺激、油腻性或者油炸的东西,也要避免吃一些过甜的或者是过咸的食物。

1个回答

怎样从饮食方面预防阴道炎

预防阴道炎应该注意饮食营养,多食用一些新鲜蔬菜和水果,还可以使用一些带有抗菌功能的食物,如菊花脑、马齿苋、鱼腥草、马兰头等。平时的食物应该以清淡为主,多多食用一些黑芝麻、黑大豆、核桃仁、红枣、山药、粳米、糙米、莲子全谷类、全麦等食物,及时补充身体的营养需要。蛋白质含量是比较高的,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免疫能力

1个回答

子宫肉膜息肉饮食

要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患者应该多摄取水分,多吃核果、种子、谷类等有益的食物,要多吃瘦肉、鸡肉、鸡蛋,鹌鹑蛋、草鱼、甲鱼、白鱼、白菜、芦笋、芹菜、菠菜、黄瓜、冬瓜、香菇、豆腐等平常的饮食要多吃补血、补肾的食物,以性平性温为主,如牛羊肉、猪肉等,各种肉类要打碎打烂吃,利于养分的吸收,要多吃性平温的蔬菜荤素搭配配比最好是1比1。不要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麻椒、生葱、生蒜、白酒。不吃桂圆、红枣、阿胶、蜂王浆等热性凝血性和含激素成分的食品。不要吃寒凉的食品,不管是食物的温度还是性质。以上就是我给大家讲解的有关子宫息肉患者的饮食保健,谢谢大家的收听,再见。

1个回答

哪些饮食可以辅助预防阴道炎

想要预防阴道炎应该注意饮食营养,多食用一些新鲜蔬菜和水果,还可以使用一些带有抗菌功能的食物,如菊花脑、马齿苋、鱼腥草、马兰头等。平时的食物应该以清淡为主,多多食用一些黑芝麻、黑大豆、核桃仁、红枣、山药、粳米、糙米、莲子全谷类、全麦等食物,及时补充身体的营养需要。

1个回答

夏天如何预防阴道炎

预防阴道炎的工作:1、保持外阴清洁,建议用清水清洁外阴,并经常更换内衣。2、注意经期卫生,经常更换卫生巾,避免细菌繁殖,引起外阴炎症,病原菌会逆行感染并导致阴道炎症,月经期间应适当休息,避免过度疲劳。3、注意性生活的卫生,每次性生活前,夫妻双方都要清洁,避免致病菌感染。

1个回答

巩膜炎的饮食禁忌是什么

巩膜炎的饮食需要避免辛辣刺激以及发物,如辣椒、韭菜、海鲜类食物、羊肉,避免吃肥甘厚味,油腻的食物,如各种油炸类食品,油脂含量高的肉类。饮食上宜清淡富含维生素及优质蛋白,如各种绿叶蔬菜、鸡蛋、鸡肉、猕猴桃、火龙果、香蕉。 巩膜炎的饮食禁忌可作为巩膜炎治疗过程中的辅助手段。主要还是需要依靠药物治疗。根据不同的致病因素对因治疗,一般来说,巩膜炎通畅与结核、麻风、梅毒、带状疱疹、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结节性动脉炎、痛风等全身免疫性疾病、代谢性疾病、细菌真菌感染等疾病有关。常用药物有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非甾体抗炎药控制炎症。单纯表层巩膜炎可以使用人工泪液或者冷敷。除了西药控制以外,还可以结合中医辨证治疗口服汤药。

1个回答

相关疾病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