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

>

牙体牙髓病

>

通过四则病例了解牙体牙髓病

通过四则病例了解牙体牙髓病

  牙髓病是很痛苦的,牙髓病是一种由轻微到严重发展的疾病过程。据专家介绍说,很多牙髓炎患者对牙髓炎的了解很少,这样很不利于平时的预防和治疗,下面给大家介绍四则牙体牙髓病案例,希望大家对牙体牙髓病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例1

  张某,男,6.5岁,主诉:右上VIV塞东西时痛。检查:近牙合中度龋,探(一),右上IV远牙合深龋,已穿髓,探之出血。

  印诊:右上IV慢性牙髓炎,右上V龋。处理:右上V略制洞去龋,封砷制剂1~2天,右上V因邻面牙龈略过长出血,暂汀封下次补。

  两天后复诊,检查右上IV不松动,颊侧牙龈上有一瘘孔,似砷制剂烧灼样,牙无叩痛,揭髓室顶后发现近颊根管口和颊侧瘘孔相通。遂拍x线检查,x线片显示:右上IV近颊根已吸收。

  处理:右上IV充分冲洗髓室后,保留牙俟其自落,髓室开放;(1)充填术。

  例2

  杜某,女,9岁,左上IV近颊根有吸收,封1—2天砷制剂后致牙龈糜烂、肿胀。

  分析讨论这是一组乳牙田牙根有吸收,封砷制剂后砷渗至尖周组织而致牙龈灼伤溃烂。

  乳牙在脱落前3—4年牙根即开始吸收,由于换牙时间不尽一致,因此在封失活剂前必须参照患儿的年龄,以X线检查牙根吸收的情况来酌情选用,对牙根已有吸收者,应避免用砷剂失活,而采用较缓和的如多聚甲醛制剂。

  例3

  陈某,女,3.5岁,左下V因慢性牙髓炎封砷剂行干髓术后1个半月左下V即自行脱落。x线检查:左下V缺失,其下有游离的死骨形成,左下5牙胚采由质形成。建议:取除左下V区之死骨,对左下5进行观察其能否正常和萌出。

  13年后病人因补牙就诊,诉左下5一直未萌,经x线检查左下5缺失,后作整畸术。检查:左下5缺失,全口牙列完整无缺,排列整齐,咬合良好。

  分析讨论乳牙干髓术的操作要领同成年人以外,主要着重在失活剂的选择和时间的掌握。在手术中还要注意乳牙解剖的特点:根尖孔大,牙髓组织疏松,失活剂较易渗至尖周组织,如封砷掌握不好就会发生化学性损伤。本例封砷,估计封的剂量过多,造成严重的后果局部有死骨形成,其下的恒牙胚左下5停止了发育而终生丧失。本例虽是罕见,但教训极其深刻。

  例4

  耿某,女,4岁,左下IVV变异干髓术完毕,最后准备调牙合,对二牙的舌尖磨改。在磨改过程中,不慎砂石滑脱入口底,磨伤舌底小血管,由于出血不止而住院。

  分析讨论因口腔和牙齿的特殊环境,在进行操作治疗时,必须思想集中。全神贯注。对儿童更要针对特点来进行医疗工作,术前最好嘱咐患儿以便取得合作与配合,术者手支点要稳妥,时磨时停,还要检查脚开关是否灵活安全。本例在治疗过程中增添了患儿极大痛苦,教训沉痛。

牙体牙髓病在线咨询

更多

牙体牙髓病怎样治疗会更好呢?

这种情况的可能会是已经近髓了,要钻开,填上腐质后,看一看情况方才能知晓如何可以保全牙神经。一种情况,近髓未露髓,先上药安抚两周,仔细观察看一看,没症状就可以直接补上;另一种情况钻开就已经露髓,或安抚后有症状,不能够保存牙神经,就要杀神经,然后做根管治疗。直接补上的一般就没问题了,杀神经的牙,会慢慢变色,变黑,变脆,不要咬硬物,为了美观可以做个烤瓷牙套。

1个回答

牙髓病的具体症状有哪些呢

牙髓炎无明显的自发痛或有偶发的钝痛,另一典型症状是当冷、热刺激激惹患牙时,会产生剧痛。饮食应选择高营养、高蛋白、易咀嚼为主的食物,不宜食过热的食物。坚持早晚或进食后刷牙,饭后漱口,及时清除留在口腔的食物残渣和细菌。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建议你到专业口腔科检查治疗一下。

1个回答

牙髓病的一般表现大体症状有哪些呢

牙髓炎的主要症状是疼痛,尤其是急性牙髓炎,一般有自发痛,阵发痛,夜间痛,冷热刺激引起疼痛或使疼痛加重,疼痛不能定位。如果患牙确定为牙髓炎,需根管治疗。建议通过冷热诊确定患牙,必要时可以拍摄根尖片,如果为牙髓炎需根管治疗。如果只是冷热一过性痛可能只是牙本质过敏。

1个回答

请问牙齿痛怎么治疗

根据你说的症状应该属于阴虚火旺引起牙痛表现,治疗应该滋阴降火,可以服用知柏地黄丸治疗,。

3个回答

牙齿损坏还有智齿怎么办

你好根据你的描述需要上医院口腔科修复治疗配合医生治疗,增加营养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易消化易吸收饮食,配合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1个回答

自體牙移植贵吗

牙移植术是将自体的或异体的牙齿移植到刚拔除的其他牙的牙槽窝内。自体牙移植术主要用下颌第三磨牙移植到不能保留的第一或第二磨牙处。异体牙移植术是指同种异体牙移植,是将别人的牙齿,经过一定处理后移植入拔除的牙槽窝内。移植方法有直接法和间接法,直接法是将拔出的牙立即植人,这种方法缺点很多,成功率低,目前极少应用,现均用间接法,即用牙库保存的牙作移植牙。

3个回答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