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位性皮炎是一种慢性、瘙痒性、炎性浅层皮肤病,与遗传、过敏体质有关的慢性复发性皮肤炎症性疾病。常发生于枯草热或哮喘病人和有这类疾病家族史的人。本病的变应原以食物,特别是蛋白质食品尤为常见。另外,通过呼吸道吸入的各种物质,如屋尘、花粉、动物之毛及皮屑等亦不能忽视。通常认为婴儿期似乎是以食物过敏为主,而儿童期后却对吸入物过敏居多。除上述以外,季节气候变化、精神紧张、强烈搔抓刺激、出汗等均易使本病病情加剧。关于异位性皮炎的具体病因有哪些呢?
1、遗传因素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母亲有特应性皮炎者.其子女出生3个月内异位性皮炎发病率达25%以上,2岁内发病率达50%以上。如果父母双方均有特应性疾病病史,其子女特应性皮炎发病率达79%。亦有研究发现,单卵双胎均发生特应性皮炎者达89%,而在异卵双胎中仅为28%。这些发现均提示异位性皮炎的发病有明显的遗传倾向。Cookson等检查、随访了148例儿童期患有特应性皮炎的核心家系,发现特应性皮炎与染色体1q21和17q25连锁,哮喘与染色体20p连锁。总血清正常值及临床意义】)水平与染色体16q-tel区域存在连锁关系。目前孟德尔人类遗传学数据库(online Mendelian inheritance in man,OMIM)收录的特应性皮炎遗传易感性基因位点为20p、17q25、13q12~q14、1q21、5q31,q33、3q2l。 Soderhall等对5个染色体区域进行连锁相关分析后,将异位性皮炎定位在14q11、11q13和5q31~q33,其中14q11包含T细胞受体 a链和8链的基因位点,11q13则是IgE高亲和力受体-(the high affinity receptor for IgE,FceR—I)β链基因位点。Bradley等进行基因组连锁分析后,将异位性皮炎定位在染色体3p22~p24、18q21,同时半定量表型严重度积分提示异位性皮炎连锁在3q14、13q14、15q14~q15及17q21。
IgE (IgE【2、感染性因素
(1)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金葡菌):自1974年Leyden等,首先报道90%的异位性皮炎皮损中可检测到金葡菌以来,金葡菌在异位性皮炎发病中的作用和地位备受关注。金葡菌是体表的暂住菌群之一,健康人皮肤中的金葡菌检出率甚低,仅为5%~30%,且主要存在于鼻前庭、腋窝、会阴、足趾擦烂区,鼻部的携带率为 10%~45%。研究显示,在患儿的唾液中也有金葡菌的定植,患儿唾液中细菌检出率为90%,主要为酿脓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金葡菌检出率为35%;健康儿细菌检出率为70%,主要为酿脓链球菌,仅1例(5%)检出金葡菌。患儿与健康儿比较唾液中金葡菌检出率有统计学差异,且随病情的加重金葡菌的定植密度增大。金葡菌通过分泌一种超抗原特性的毒素,主要是肠毒素A—D(SEA—D)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21(TSST-21),激活T 细胞和巨噬细胞,致使外毒素特异性IgE抗体升高,诱导和加剧异位性皮炎皮损的发生。金葡菌还可以分泌葡萄球菌溶血毒素,刺激角质形成细胞的细胞毒损伤。导致表皮细胞坏死,使异位性皮炎病情加剧。此外,还可导致败血症等全身感染。超抗原可增加B7—2的表达和IgE的产生,诱导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加重瘙痒。Skov等研究还发现,超抗原可诱导机体产生皮质类同醇抵抗,表明超抗原有加重异位性皮炎的作用。
(2)马拉色菌感染:马拉色菌是人体正常菌群之一,生长于皮肤角质层,为一嗜脂性双帽酵母菌,亦为条件致病菌,其菌丝相、酵母相均有致病性。Hiruma报道,异位性皮炎患者皮肤的带菌率高于健康对照组,尤其是皮损位于头颈部者。马拉色菌的一些过敏原已被克隆,这些重组多聚氨基酸能与异位性皮炎患者中的血清IgE起反应,患者经抗真菌治疗(如酮康唑)后病情缓解也证实了马拉色菌及其他真菌感染在异位性皮炎中的潜在重要性。
3、变应原
能引起特应性皮炎的变应原主要有:①吸人性变应原:螨、屋尘、动物毛、花粉等;②食入性变应原:牛奶、鸡蛋、猪肉以及鱼、虾、蟹等富含蛋白的食物。各种变应原进入体内,受特异性抗原刺激后,机体免疫应答细胞释放大量介质或细胞因子,如IL一4、IL-5,引起剂量相关的皮肤反应。Tan等使用清洗床垫和枕头、清冼玩具和积木等控制屋尘螨的措施后,观察到异位性皮炎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有研究认为,在幼儿期接触宠物后发生特应性疾病的危险性是不接触宠物者的1.0~1.5倍,儿童期后接触宠物发生特应性疾病的危险性是不接触宠物的3~6倍。郭艳平对12年来,312例特应性皮炎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并用敏筛法检测分泌型IgE(sIgE),1岁以下患儿的变应原以食物性为主,其中以蛋白类食物为最高,达22.4%,而4~7岁的儿童以吸入性为主,以尘螨最高,达17.3%。张传玲等,对130例12岁以下的特应性皮炎患儿进行总lgE、slgE的检测,结果显示血清总IgE阳性率为65.4%,sIgE阳性率为58.5%,并且患者血清中至少有一种过敏原slgE阳性。随着年龄增加吸人性过敏原不断增加,吸入组的阳性率分别为23.5%、57.1%和 60.O%。
4、心理因素
大最临床和实验研究表明,精神碰激与异位性皮炎的复发和加重密切相关。Lammintausta等调查了801例异位性皮炎,发现有1/2~2/3的患者认为精神应激是病情恶化的主要原因。Kilpelainen等,调查了l0667名在校大学生,其中异位性皮炎患者占18.2%,结果发现异位性皮炎患者发病前及病程中的应激性生活事件高于健康对照组,异位性皮炎患者病情似乎与病后应激性生活事件相关。Kodama等,对经历Hanshin地震的特应性皮炎患者进行了研究,共调查1457例患者,A组住在严重破坏的地区;B组住在中等程度破坏的地区;C组住在无破坏地区。结果发现,经历地震后A组有38%、B组有34%的患者皮肤病症状加重,而c组仅有7%的患者症状加重。研究表明,精神应激也是通过遗传因素和免疫因素起作用的,Buske Kirseh baum等研究发现,36例异位性皮炎患者经历急性精神应激后,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IgE显著增高。Schmid Ott等报道,异位性皮炎患者经历急性精神应激后,皮肤淋巴细胞相关抗原(cutaneous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CLA)淋巴细胞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提示应激状态下T细胞向皮肤迁移的能力增强。
目前尚不十分清楚。近年来,认为异位性皮炎是在遗传背景下由过敏原诱发的IgE依赖的速发型和迟发型反应,并且可能是一种Thl/Th2(辅助性T细胞,Th)细胞亚群失衡条件下的以优势Th2细胞介导的皮肤过敏性炎症反应。Th2细胞产生IL-4、IL-5、IL-10和IL-13(又称Th2型细胞因子),而不产生IFN-γ和IL -2(又称Thl型细胞因子),IL-4与IL-13是IgE特异性同型转换因子或IgE合成的必需因子,在异位性皮炎中,IgE一直被认为起重要的多功能作用,IL-4与IL-13能诱导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表达,VCAM-1有利于带有其相应配体极晚抗原-4(VLA-4)的T 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选择性黏附浸润至过敏性组织炎症部位,IL-5促进嗜酸性粒细胞分化与增殖,IL-4和IL-10抑制Thl细胞分化及 IFN-γ产生。这些可以解释发生在异位性皮炎的一些免疫学异常,如血清IgE升高及皮肤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或无能。另-方面,异位性皮炎常规组织病理学特征非常类似迟发型过敏反应。但是有关研究表明,异位性皮炎不是传统(结核菌素)的迟发型过敏反应(DTH)。近儿年研究证明,传统的迟发型过敏反应中浸润T细胞呈Thl细胞型或Thl细胞优势,而异位性皮炎皮损中T细胞呈Th2细胞型或Th2细胞优势,并且有研究证明在相同时相中Th2细胞能够诱导类似Thl细胞诱导的皮肤炎症反应,因而有人提出由Thl细胞介导的皮肤炎症反应称为l型迟发型超敏反应,由Th2细胞介导的皮肤炎症反应称为Ⅱ型超敏反应新概念。因此,可以认为异位性皮炎是一种IgE依赖的Th2细胞介导的皮肤炎症反应(暂称Ⅱ型迟发型超敏反应)。
结合过敏原诱导的IgE 依赖速发相反应之后的迟发相反应中T细胞呈Th2细胞型或Th2细胞优势,有人从反应时相和T细胞上推测异化性皮炎皮肤炎症反应可能是由过敏原诱导的IgE依赖的速发型超敏反应(包括速发相和迟发相反应)演变而致,即这种炎症反府不是一般意义上的IgE依赖的速发型过敏反应,而是超过了严格意义上的IgE依赖速发型过敏反应机制,提出异位性皮炎免疫发病机制呈三相反应模式假设,即IgE依赖过敏原诱导速发相反应-迟发相反应-Ⅱ型迟发型超敏反应。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异位性皮炎发病机制为双相反应模式,即早期由Th2细胞介导皮肤炎症反应,以后Th2细胞转化为Thl细胞,而晚期表现为由Thl细胞介导的皮肤炎症反应。
总之,由于异位性皮炎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以上介绍的学说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证实与完善。
求医网温馨提示:预防异位性皮炎要尽量避免让患者皮肤直接接触粗纤维的衣物,包括婴幼儿本身的以及父母的衣物,如毛衣、尼龙,宜穿著宽松的棉织物。洗完澡时,要在身体处于微湿时(一般是大毛巾擦干身体后)立刻擦凡士林,若因粘腻不适,可试着减少使用的量或是使用无香精的保养乳液(乳液的选择以固态为佳,尽量不要选择液状)。
【参考文献:《皮肤病病理与临床》《皮肤病性病》《常见皮肤病防治基础常识》】
异位性皮炎在线咨询
更多
有皮疹就一定是艾滋病吗
有皮疹不一定就是艾滋病。 艾滋病的患者可以有皮疹,虽然有的皮疹有特异性,但不能根据皮疹来诊断艾滋病,诊断艾滋病的主要依据是临床症状和病毒血清学检测。 艾滋病并发的皮肤病可以归纳为非感染性皮肤病、感染性皮肤病及皮肤肿瘤三大类。有的常见皮肤病如带状疱疹、瘙痒症、痒疹、银屑病、鹅口疮等,艾滋病患者临床症状重,皮损广泛,病程长,治疗困难。 其各分类具体临床表现为: 1.非感染性皮肤病:脂溢性皮炎、斑秃、毛细血管扩张、黄甲综合征、银屑病、获得性鱼鳞病、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瘙痒症等。其中黄甲综合征被认为是艾滋病患者典型体征;脂溢性皮炎被认为是该病的早期表现;瘙痒症在HIV感染早期十分常见。 2.感染性皮肤病:真菌感染(念珠菌病、隐球菌、组织胞浆菌病、马尔尼菲青霉病、体癣、甲癣、手足癣等),病毒感染(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生殖器疱疹、扁平疣、尖锐湿疣、传染性软疣、毛状黏膜白斑),细菌感染(皮下脓肿、蜂窝组织炎、毛囊炎、脓疱疮),寄生虫感染(挪威疥、阿米巴病)。出现鹅口疮是早期诊断艾滋病的重要线索;巨细胞病毒感染所致的毛状黏膜白斑被公认为HIV感染最常见的口腔表现,特异性强。 3.皮肤肿瘤:Kaposi肉瘤、淋巴瘤、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Kaposi肉瘤可能是HIV感染的首发症状之一 虽然约80%以上HIV感染者可发生皮肤黏膜性疾病,但不是说有皮疹一定就是艾滋病,艾滋病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少见的,如果怀疑要通过抽血化验来确诊。
1个回答
单纯疱疹怎么诊断?
医生根据既往病史、皮损特点、检查结果诊断本病。 1.既往有单纯疱疹感染史,有与单纯疱疹患者接触史。 2.口唇出现聚集性水疱,生殖器出现聚集性水疱等。 3.细胞学检查:刮取早期皮损,行Tzanck涂片检出多核巨细胞和核内嗜酸性包涵体,并排除水痘-带状疱疹即可确诊。 4.病毒学检查:用直接免疫荧光法,试验呈阳性,可鉴别单纯疱疹病毒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1个回答
秋季易发的皮肤病有哪些
秋季易发的皮肤病有虫咬皮炎、瘙痒症、湿疹、荨麻疹、带状疱疹、银屑病等。 具体如下: 1.虫咬皮炎:秋季多昆虫,如螨、蚊、毒蛾、毛虫、蜂类等,人被叮咬后,皮肤会出现丘疹、红斑、水疱等类症状。 2.瘙痒症:天气转凉后,人体皮脂腺分泌开始减少,皮肤容易干燥,引起瘙痒。而老年人的皮脂腺分泌功能有所减退,皮肤更干燥,因此,这种病常见于老年人。 3.湿疹:秋冬干性湿疹比较常见,要注意清淡饮食、避免肥皂洗洁精等刺激,注意劳逸结合。 4.荨麻疹:由于寒冷的刺激,使机体产生一种叫做激肽和缓激肽的物质,使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因而产生风团。 5.带状疱疹:换季时要注意保暖,不要着凉,因为感冒发烧时人体抵抗力较低,易诱发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的感染。 6.银屑病:季节变化是银屑病的诱发因素之一,进入秋季后,天气逐渐转凉,该病病情常常会逐渐加重。
1个回答
皮肤有针刺感是什么病
皮肤有针刺感可以出现的疾病有带状疱疹、胆碱能性荨麻疹、皮肤过敏等。还要根据患者其他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来进行诊断。 1.带状疱疹:发病前患者皮肤常常会有感觉过敏、灼伤刺痛,伴有全身不适、疲乏无力、轻度发热等前驱症状,疼痛有的伴随带状疱疹的皮疹同时出现,有的疼痛发生一到三天后或更长时间才出现皮疹。部分中老年患者皮损消退以后可以遗留顽固性的神经痛,也可以出现皮肤的针刺感。也部分患者仅仅是感觉到皮肤有刺痛感,或者是稍潮红,没有出现典型的水泡。 2.胆碱能性荨麻疹:一般是在患者热水淋浴,进食辛辣的食物、饮料或饮酒,情绪紧张,工作紧张,剧烈运动等刺激后发生。患者在数分钟内出现风团,并且伴随有皮肤刺痛瘙痒不适。 3.皮肤过敏:一些食物、药物等服用不当或者其他原因引起的过敏,患者也可以表现有皮肤的针刺感。 4. 皮肤干燥:也可以出现针刺感,这时要加强皮肤的保湿。
1个回答
长小水疱怎么回事?
长小水疱的原因有很多,感染性疾病如单纯疱疹、带状疱疹、水痘、手足口病等;过敏性疾病如湿疹、汗疱疹、多形红斑等;免疫性疾病如疱疹样皮炎、类天疱疮等。 1. 单纯疱疹 是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分为Ⅰ型和Ⅱ型。本病多发生在抵抗力低下患者,如感冒、熬夜、压力较大,在皮肤黏膜交界处,如口角、鼻孔、嘴唇边缘、脸颊、外阴等部位。疾病开始时皮肤局部会出现红斑、瘙痒红热,逐渐出现聚集成群的针尖样水疱,有透明的液体,破裂后出现糜烂面,结痂脱落愈合。 2. 带状疱疹 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好发于春秋季节,发病初期,多数病人先出现疼痛,不久于身体的单侧部位出现红色的斑丘疹,呈带状分布,继而出现簇集成群的水疱,大小不等,累累如串珠,排列成带状,好发在胸部、头面部、腰肋部,伴有剧烈的疼痛。多见于成人。 3. 水痘 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发病人群主要为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可经过呼吸道传播。水痘发生前一般有发热等前驱症状,后于面颈、躯干、四肢起红丘疹、水疱。如果出现发热、全身泛发水疱,需高度警惕水痘,及时就诊,需要隔离治疗2周左右。 4.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一般常见于手掌、足底、口腔,表现为红斑、水疱,水疱周围红肿,多伴发热、食欲不振、哭闹等表现。多见于婴幼儿。 当出现小水疱时可以去正规医院就诊,以便明确病因后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治疗。
1个回答
单纯疱疹怎么检查?
如果确诊单纯疱疹需要进行细胞学检查、病毒学检查。 1.细胞学检查 刮取早期皮损,行Tzanck涂片检出多核巨细胞和核内嗜酸性包涵体,并排除水痘-带状疱疹即可确诊。 2.病毒学检查 用直接免疫荧光法,试验呈阳性,可鉴别单纯疱疹病毒与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1个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