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痹一词,最早见于帛书《五十二病方》,之后《内经》认为喉痹的病因病机阴阳气血郁结,瘀滞痹阻所致。《素问?阴阳别论》曰:“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痹者,闭塞不通之意。
一、喉痹的诊断依据
喉痹可分为急、慢性二型
1.急性型(急喉痹)具有以下特征:
(1)多发于秋、冬、春三季。
(2)常以受凉为诱因。
(3)起病较急,始有咽部灼热发于、粗糙不适感,继而咽痛逐渐加重,空咽时更甚,可放射至双侧颈及耳部,吞咽唾液时咽痛重于吞咽饮食。
(4)可有发热恶寒、头痛、全身不适,可伴有咳嗽、声嘶等症。
(5)检查见咽部粘膜弥漫性充血肿胀、色深,尤以咽侧壁明显,咽腭弓粘膜肿胀突出,咽部分泌物增多,咽后壁淋巴滤泡充血肿胀,可同时存在扁桃体充血、软腭红肿。可有颌下核肿大、压痛。
2.慢性型(慢喉痹)具有以下特征:
(1)常有急性喉痹反复发作史,或存在全身性慢性疾病。
(2)常与粉尘、刺激性气体接触,喜食辛辣,或言谈过多。
(3)多同时患有慢性鼻病及/或口腔疾病、腭扁桃体慢性炎症。
(4)症状不具特异性。常觉咽部干痒不适,有异物感,吞咽不利,晨起微痛,咽部痰多,喜作咯痰动作,刷牙时易恶心作呕。
(5)检查见咽后壁粘膜充血、色暗红,咽后壁小瘰增生,或附有粘液或粘液脓性分泌物,或见咽壁粘膜干燥、萎缩,上附痂皮。
二、喉痹的鉴别诊断
1.乳蛾:
青少年多见,以喉核红肿疼痛为主。以咽喉两侧喉核(即腭扁桃体)红肿疼痛,形似乳头,状如蚕蛾为主要症状的喉病。发生于一侧的称单乳蛾,双侧的称双乳蛾。乳蛾多由外感风热,侵袭于肺,上逆搏结于喉核;或平素过食辛辣炙煿之品,脾胃蕴热,热毒上攻喉核;或温热病后余邪未清,脏腑虚损,虚火上炎等引起。
2.喉痈:
急起,高热,咽喉部剧痛、红肿,吞咽障碍,可化脓,外周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咽喉疼痛逐渐增剧,吞咽、语言困难,咽喉红肿,局部逐渐高突为喉痈的共同症状,但因痈肿所在部位不同,临床症状有所差异。
3.急喉风:
病情急重,以突起咽喉紧锁,呼吸困难,痰涎壅盛为主要特征,而不仅是咽痛、咽痒不适等表现。该病多由咽喉痈肿、外伤、异物、肿瘤、过敏、小儿喉瘖等各种急性咽喉病发展所致,其病机多因风热搏结于外,火毒炽盛于内,肺失清肃,火动痰生,痰火邪毒,或风寒湿浊互结咽喉,阻塞气道。
咽炎在线咨询
更多
宝宝慢性咽炎怎么办
宝宝一般是不应该患有咽炎的,宝宝有咽炎多是出现以下这些情况:宝宝太过顽皮,经常哭闹,说话较多,声音太大,上学后大声朗读课文,在班级内担任职务,如喊操等;平时喝水减少,吃带辣的食物,不喜欢吃蔬菜水果,吃...
1个回答
治疗方法咽炎
咽炎的治疗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如果你想尽快治愈它,你可以吃西瓜霜。同时,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和睡眠不足,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每天至少喝800毫升热水润喉。在饮食方面,患者还应尽量保持饮食清...
1个回答
咽炎雾化治疗一般几天
咽炎的雾化吸入一般需要每天2-3次,在治疗上是7天一个疗程。有时候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安排。常用的药物包括布地奈德、庆大霉素注射液。布地奈德对咽炎有很好的疗效,因为雾化吸入的药物会直接作用到咽后...
1个回答
慢性咽炎 引起呕吐
有慢性咽炎的患者是可能会出现呕吐症状的。慢性咽炎是咽部黏膜、黏膜下组织以及局部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性疾病,患者常常会表现为咽部反复发作的疼痛感,干燥感,灼热感,异物感等症状,还可能会出现咽部的痒感和咳嗽...
1个回答
咽炎能引起腮腺炎么
慢性咽炎发生时,可导致咽粘膜下层淋巴组织增生。在严重的情况下,它可以部分融合,在咽后壁上形成多个颗粒状凸起。在某些情况下,它还会导致咽侧索淋巴组织以索的形式增生和肥大,但不会导致头颈部皮下淋巴结的肿胀...
1个回答
慢性咽炎手术治疗
慢性咽炎主要表现为咽干咽痒以及咽部的异物感,检查会发现咽部粘膜慢性充血,舌根以及咽后壁有大量的淋巴滤泡增生。在早期医学界慢性咽炎可以选择激光或者是射频消融,清除咽喉的淋巴滤泡。但随着医学发展慢慢慢发现...
1个回答
慢性咽炎一般是什么引起的吗
慢性咽炎主要是由慢性炎症刺激黏膜慢慢形成的炎症,引起慢性咽炎的原因有很多,第一咽部邻近的上呼吸道病变引起的,比如鼻炎、鼻窦炎等,长期炎症刺激导致分泌物倒流,倒流到咽部就会引起慢性的炎症,第二环境变化引...
1个回答
宝宝得咽炎的症状
婴儿咽炎区首先要分一下小儿咽炎的种类,可以分为急性咽炎和慢性咽炎,急性咽炎主要表现为为发热、咽喉疼痛、咽喉的痰多、咳嗽,甚至会出现呼吸急促的症状,如果是慢性的咽炎只要平时多喝水,好好休息就可以恢复了,...
1个回答
淋菌性咽炎怎么治疗
淋菌性咽炎是由于急性扁桃体炎,引发的此病症状。病因是淋球菌入侵导致的口腔感染,患者会出现症状表现是咽部不适,灼热,吞咽困难,扁桃体红肿等症状。治疗可通过服用头孢,抗生素等类药物进行缓解治疗。日常需要注...
1个回答
健康资讯
更多
推荐医生
更多
可能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