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治疗耳前瘘管哪家医院好?耳前瘘管需要治疗吗?
作者: 南昌博大耳鼻咽喉医院科普专栏 时间:2022-01-18 16:27:18
宝宝耳朵附近有针尖大小的眼儿,医学上称为“耳前瘘管”,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因胚胎早期比较好的、第二鳃弓的耳廓原基在发育过程中融合不全所致。
一、发病率与遗传
耳前瘘管的发病率有地区和人种差异, 白种人发生率低于黑人, 黄种人介于白种人和黑人之间。欧美为0.1%-0.9%,非洲为5%~10%,国内人群发生率1.36%-3.3%。因此,耳前瘘管是常见的先天畸形。
大部分耳前瘘管是单侧的,25%~50%的患者双侧均有瘘管,有少部分瘘管是综合征的表现之一,如鳃弓综合征、鳃-耳-肾综合征等。
耳前瘘管有遗传倾向,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伴外显不全,还表现出高度的遗传异质性。大多有家族史,有隔代遗传现象,以及患病体侧的家族一致性。
二、瘘口及瘘管
耳前瘘管的开口多为针尖样,单个瘘口较多见,偶有两个甚至数个。瘘口位置可因人而异,多位于耳轮脚前部,其次为耳轮脚基部,少数可在耳廓三角窝或耳甲腔部,瘘管常呈有分支而弯曲的盲管, 深浅、 长短不一,分布于耳前、耳廓上方或耳后区域。
瘘管管壁被覆角化过度或角化不全的复层鳞状上皮,具有毛囊、汗腺、皮脂腺等组织,管腔内常 有脱落上皮、细菌等混合而成的鳞屑或豆腐渣样物。
三、症状表现
未感染时:患儿出生后,父母无意间发现耳前针眼大小的瘘口,偶有干酪样分泌物渗出,有臭味,局部偶可出现瘙痒。
感染后:瘘口有脓液渗出,瘘口周围皮肤红肿、隆起、疼痛,触之有波动感等,耳屏前方甚至出现脓肿破溃、肉芽形成,反复发作而切开引流者局部常有瘢痕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