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病的发病机制
作者: 青岛市南曙光医院科普专栏 时间:2021-02-07 17:10:20
淋病是淋病奈瑟菌(简称淋球菌)感染引起的以泌尿生殖系统化脓性感染为主要表现的性传播疾病(STD),也可导致眼、咽、直肠感染和播散性淋球菌感染。淋病潜伏期短,传染性强,可导致多种并发症。
淋球菌主要侵犯粘膜,尤其是单层柱状上皮和移行上皮所形成的粘膜有亲和力。对人体没有破损的皮肤不易感染。侵入男性前尿道、女性阴道及宫颈等处后。
一是可以通过其表面菌毛含有的黏附因子,黏附到柱状上皮细胞的表面进行繁殖,并沿生殖道上行,经柱状上皮细胞吞噬作用进入细胞内繁殖,导致细胞溶解破裂;还可从粘膜细胞间隙进入到粘膜下层,使之坏死。
二是通过内毒素及外膜脂多糖与补体结合后产生化学毒素,能诱导中性粒细胞聚集和吞噬,引起急性炎症,出现充血、水肿、化脓和疼痛(红肿热痛);如不及时治疗还可进入尿道腺体和隐窝,成为慢性病灶。
三是通过其菌毛和外膜的主要蛋白,抵抗中性粒和巨噬细胞的杀伤作用。